原發性肝癌的CT雙期增強特徵及診斷價值

時間: 2012-10-25

   原發性肝癌的螺旋CT雙期增強特徵及其診斷價值

 

以往常規CT掃描時間較長,很難抓住全肝的動脈期,定性診斷有一定困難。近年來出現的螺旋CT,掃描速度快,一次注射造影劑可獲得全肝動脈期、門脈期和延遲期像,提高了肝癌的檢出率和診斷的準確率。現對56例原發性肝癌的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表現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原發性肝癌的螺旋CT雙期增強特徵及其診斷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56例原發性肝癌,男42例,女14例,年齡36"78歲,平均58歲。其中24例經手術病理證實,32例經臨牀實驗室超聲及DSA證實。

1.2方法 CT爲德國西門子Esprit螺旋CT,掃描方式選擇爲肝臟雙期連續容積掃描,層厚8mm,1.5螺距行肝臟平掃,然後用高壓注射器經前臂靜脈注入80"100ml歐乃派克,注射速率2.5"3ml/s。肝動脈期20"25s,門靜脈期45"60s,有3例延遲至平衡期300s掃描。動脈期腹主動脈顯著增強,肝動脈顯影,門靜脈無明顯造影劑充填;門靜脈期門靜脈增強明顯,肝臟顯著增強,肝內門靜脈分支清晰可見。

2   結果

56例共發現病竈82個,腫瘤大小0.5"18cm,平均4.3cm。≤3cm的結節34個,3"5cm結節17個,≥5.0cm巨塊31個。

2.1平掃:發現病竈55個,39個表現爲低密度,密度均勻者12個,27個密度不均勻者病竈中可見到更低密度的壞死區或脂肪變性。有6個病竈因伴有脂肪肝而呈高密度有肝硬化表現者12例。

2.2肝動脈期掃描:發現病竈82個。強化表現爲病竈均勻性高密度強化28個;不均勻性強化,中心低密度區強化不明顯45個;有9個病竈無明顯強化,仍爲低密度;病竈邊緣及中心見到不規則條狀、網狀或放射狀的血管影9個。

2.3門靜脈期掃描:發現病竈71個,表現爲低密度者63個,等密度竈5個,高密度竈3個。有6例可見到門靜脈侵犯及癌栓,表現爲門靜脈增粗,充盈缺損或不顯影;3個病竈見到腫瘤包膜環形增強。2例有肝動脈門靜脈瘻,表現爲門靜脈早顯,同時有門靜脈腔內充盈缺損。

3  討論

螺旋CT掃描速度極快,能在肝動脈期和門靜脈期分別行兩次或三次全肝螺旋掃描,彌補了一般動態掃描的缺陷[2]。其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增強掃描的不同時期進行掃描,充分利用肝臟的雙重血供特點和肝細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動脈供血的特點來充分反映病竈的CT特徵,而且病竈有二次被檢出的機會,因而使得肝癌病竈的檢出率和定性診斷準確率有明顯提高。

複習文獻[3.4.5],結合本組的研究結果分析,82個肝癌病竈在肝動脈期有75個(91%)病竈見到強化表現,這充分說明螺旋CT掃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點,門脈期有63個(76%)病竈密度迅速減低,也反映了肝細胞癌“速升速降”的增強變化特點,可作爲診斷原發性肝癌最有價值的徵象。而少數在門脈期呈等密度竈5個(7%)或高密度竈3個(4%),則提示其門脈供血或雙重供血特點,能爲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學資料。

肝臟螺旋CT雙期掃描,實現了早期的肝臟動態掃描,在肝動脈期較好地顯示肝動脈和腫瘤血管。腫瘤血管CT表現爲不規則的增粗、扭曲、網狀及輪輻狀。腫瘤邊緣的血管增強常爲不規則形,肝動脈期多見,有時肝動脈期及門脈期均可見。

肝動靜脈瘻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徵象[4],而常規CT難以顯示。螺旋CT動脈期掃描,門靜脈系統提前顯影,是肝臟動靜脈瘻的主要CT特徵[4]。雖然形成肝動靜脈瘻的原因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較小的肝癌亦可形成肝動靜脈瘻,小肝癌結節在動脈期因等密度而漏診,出現肝動靜脈瘻應高度提示肝細胞癌,而其他腫瘤出現此徵象很少見[1]。

腫瘤的環形強化是肝癌假包膜的增強方式,其血供來自小葉間動脈的新生腫瘤血管,門靜脈分支並不穿破包膜內的腫瘤結節,但受壓被推移。因此動脈期能顯示有新生的腫瘤血管的假包膜部分呈細線樣薄環,本組3例均有此表現,門靜脈期還包括受推移的門靜脈分支和受壓的增強肝實質,所以環影增厚。肝細胞癌出現實質早期異常增強多伴有門脈癌栓。門脈癌栓以門靜脈期顯示爲佳,表現爲門脈內充盈缺損或不充盈。

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能充分反映肝癌的血供特點,可爲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變特徵,肝動脈期掃描在病竈的檢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結合門靜脈期掃描可進一步提高肝癌診斷的準確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