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術後胃癱綜合徵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

時間: 2012-09-23

  【摘要】[目的]探討腹部手術後胃癱綜合徵(PGS) 中西醫結合治療與護理。[方法]對15例PGS患者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全方位的護理,包括心理、中藥和腸內腸外營養等方面的護理。[結果]15例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全方位的護理均恢復良好。[結論]對PGS患者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加強全方位的護理有助於病情恢復。

  【關鍵詞】 胃癱綜合徵 中西醫結合治療 護理

  Nursing and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Gastric Paralysis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Zhang Ying,Li Jie,Fang Xiaoli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310006)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and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gastric paralysis syndrome(PG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Method] Apply complete nursing and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15 cases of PGS,including psychology,Chinese drugs and nutrients inside and ouside intestine.[Result] 15 cases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 The said method is good at curing the said disease.

  Key words:PGS; treatment of combin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nursing

  腹部手術後胃癱綜合徵(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是指因各種腹部手術改變了正常神經激素和肌源性因素對胃排空的調控,術後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功能性胃排空障礙爲主要徵象的胃動力紊亂綜合症[1]。中醫學將胃癱歸屬於“腹脹”、“痞滿”、“胃反”、“鬱症”等範疇,是腹部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近年來其發病率有上升趨勢,腹部手術患者2%~3%在術後發生胃癱,佔整個胃癱綜合徵發病率的19%[2]。由於胃癱發生後通常持續的時間都比較長且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繼發多種術後併發症,所以護理工作顯得尤爲重要。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收治PGS共15例,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及全方位的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牀資料

  2001年6月至2006年5月間共收治PGS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齡49~72歲,平均60歲。胃癌根治術後12例,右半結腸切除術後1例,賁門癌根治術後1例,小腸部分切除術後1例。術前有幽門梗阻者3例。臨牀表現:本組病例PGS多發生於術後6~14d,有3例發生在術後3周,都爲流質改爲半流飲食後出現。表現爲上腹部飽脹感,繼之嘔吐,爲溢出性。嘔吐物多數含有膽汁,有時帶有酸臭味,無腹痛或腹部絞痛。腹部檢查無胃腸型及包塊,有胃振水音,腸鳴音正常。行X線碘劑或稀鋇造影檢查見胃或殘胃擴張,有食物殘留,無蠕動或蠕動極弱,造影劑長時間瀦留於胃內。胃鏡檢查6例行胃鏡檢查見胃擴張,無蠕動,吻合口通暢,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腫,鏡頭能順利通過吻合口。本組病例均符合國內秦新裕等[2]提出的胃癱診斷標準。治療:15例病人全部用非手術方法治癒。給予禁食、持續胃腸減壓、胃腸內外營養支持保證熱卡、足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每天供給非蛋白熱卡30~35大卡/kg,氮量02g/kg。胃癱治療1周內給予鼻膽管置入,24h持續均勻低流量輸注能全力,注入量和速度由慢到快,每12h用糜蛋白酶衝管並封管30min,以免管腔堵塞。每例病人應用複方大承氣湯(生大黃20g,芒硝10g,厚朴15g,枳實15g,赤芍15g,桃仁10g),用法濃煎灌胃每天2次。結果:本組15例均經保守治療痊癒。8例於2周內恢復,6例3周恢復,1例5周恢復。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由於胃癱恢復緩慢、持續時間長、病情反覆、經濟上的困難等因素,同時長期留置胃管所帶來的種種不適,病人難免產生焦慮,煩躁、恐懼和擔憂,通過交感神經興奮致使胃腸蠕動受到抑制,加之沒有思想準備,病人和家屬情緒上的激動,給治療效果帶來很大困難。而保持良好、輕鬆的心態有利於預防胃癱發生和促進胃癱恢復。我們根據病人的個體差異動態、連續地做好心理護理。首先穩定患者和家屬情緒,根據具體情況,將發病的原因、影響因素、治療方法及預後告知患者,使之能夠面對現實,堅信只要能積極配合治療,一定能夠戰勝疾病。同時使其認識到長期留置胃管的重要性,耐心細緻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病人的積極配合。

  22 腸內營養護理 一旦確診爲術後胃排空障礙,即應禁食,同時行胃腸減壓,可使胃得以休息。以溫鹽水每日3次洗胃,可減輕吻合口的水腫;並注意觀察記錄引流液的質和量,注意觀察噁心、嘔吐頻率、嘔吐量、性質、腸鳴音、胃部振水音等,以瞭解胃排空情況。保持胃管引流通暢,每2h抽吸1次,根據病情確定放置胃管的時間,一般胃管引流液<200ml/d,無噁心嘔吐等,即可拔除胃管。對於需要留置鼻空腸管進行腸內營養的病人,將管子遠端插至超過胃腸吻合口或幽門口20~30cm處。營養液滴入前後以溫開水沖洗,保持鼻腸管通暢。腸內營養第1天以5%葡萄糖氯化鈉液500ml滴入適應,以後從半包的百普素+溫開水500ml開始或用能全素、能全力、瑞素等逐步過渡到全量。本組有4例經胃鏡下安置鼻胃腸雙腔管,母管前端位於胃腔,子管前端位置超過十二指腸空腸曲。在胃減壓同時給予經鼻腸營養。子管持續滴注能全力,其原則從小量到全量,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從慢速到合適速度過渡。輸液時取半臥位,採取間隙輸入法,經腸內營養泵加溫後40℃左右滴入。配製時充分攪拌均勻,注意清潔、消毒,避免污染。定時監測血、尿、生化指標,觀察生命體徵變化,瞭解有無腹脹、腹瀉、腹痛及噁心嘔吐等。本組有5例患者開始時出現腹脹不適,經減慢滴速、調節溫度及改變體位症狀緩解,無其他併發症發生。爲了保持通暢,我們採用每天兩次糜蛋白酶注入營養管並封管半小時,注意不能搞錯胃腔和腸腔注入口。能全力滴入從20ml/h開始逐漸增加到70ml/h爲止,此時可停靜脈輸入,熱卡已達1500大卡以上。

  23 腸外營養(PN)護理 由於患者經受手術創傷應激,長期禁食、嘔吐、胃腸減壓,引起大量消化液丟失,導致營養失調,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因此在腸功能恢復前有必要進行PN治療,保證胃腸道及機體的正常代謝,糾正負氮平衡。本組7例患者根據病情,採取不同的PN治療。按照醫囑配製營養“全合一液”裝入3L袋。輸液途徑:7例均行頸內靜脈置管,做好中心靜脈導管護理,輸液時採用輸液泵,加強巡視,開始PN治療的3~5 天內,保證“全合一液”在24 h內均勻滴入,待適應後逐步縮短爲18h內完成。定時監測血常規、血、尿生化指標,注意觀察生命體徵、精神、面色、體質、全身營養狀況是否改善。本組4例在PN使用第3天出現血糖不穩定,經調節滴速並調整“全合一液”中的營養比例及胰島素量後血糖逐漸穩定。

  24 中藥護理 本組15例患者,採用通腑法,六腑以通爲用,方用複方大承氣湯,以緩火煎煮成濃湯約200ml,每日2次經胃管注入,夾閉胃管2h。灌注前後抽淨胃液,放管時觀察中藥或胃液吸出量,同時進一步觀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如腹脹有無改善,腸鳴音、肛門排氣情況。12例中藥治療,8例於7d內、4例於8~14d天開始胃腸功能恢復,腹脹減輕、肛門排氣通暢。

  【參考文獻】

  [1] 王吉甫.胃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84.

  [2] 秦新裕.手術後胃癱綜合徵的研究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誌,2002,4:2453.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