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兒童聽力從新生兒做起

時間: 2011-01-13

今年的三月三日是我國第十個"愛耳日",主題是“正確使用助聽器”。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卻襲擾着人類。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目前的聽力殘疾人達兩千七百八十萬,其中零至六歲的聽障兒童約爲十三點七萬,重度以上聽力障礙者佔百分之八十四。

聽力正常的嬰兒一般在4-9個月,最遲不超過11個月牙牙學語,這是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性標誌。而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不能在11個月前進入學語期,在語言發育最重要和關鍵的2-3歲內不能建立正常的語言學習,重者導致聾啞,輕者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爲問題。如果能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的兒童,可通過聲音放大技術等方法重建其語言刺激環境,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6個月以內早發現耳聾,及時進行干預,是使聽力障礙嬰幼兒的言語得到正常發育的最有效的措施。實現6個月內早診斷的唯一途徑是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

常規體檢和父母識別幾乎不能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內發現聽力障礙,或者不能準確判斷小兒的聽力水平。從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有效方法。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指採用耳聲發射法,對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後3天內進行聽力初步篩查,若未通過則在出生42天內進行復篩,若仍未通過則應轉至專門的診斷中心採用聽覺誘發電位等技術進行確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新生兒聽力篩查發現的是出生時已經存在的聽力損失,有一些患兒出生時並無聽力損失,他們的聽力損失是遲發的。特別是有延遲發生的進行性聽力損失的高危因素的小兒要定期進行聽力監測。因此要大力宣傳和普及防聾知識,切實提高廣大羣衆的防聾意識,以充分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預防和減少耳病與聽力障礙對人類健康的侵害,提高全國的人口素質。所以關愛兒童聽力要從新生兒做起。

怎樣衡量嬰幼兒的聽力狀況

未滿月:突然聽到聲音全身抖動。平時握拳入睡時對重物落地、關門、拍掌、突然大聲說話、鬧鐘響等,可以出現上下肢左右對稱伸展,外展後馬上兩肢內收擁抱的反射動作。

二個月:可以出現驚跳反射,聽到聲音喃喃冒話。
三個月:睡中聽到聲音時,手腕手指迅速伸直,會被嬉笑聲或談話聲吵醒。
四個月:聽到聲音可以閉眼或者睜眼,面部轉向聲音方向。
五個月:能感知熟悉的語聲。與他談話會有微笑反應
六個月:呼喚時可面向聲音方向。
七個月:呼喚時注意口形,頭先是向左右,後是向下找聲源,頭不會向上。
八個月:能熟悉常常聽到各種聲源的方向。
九個月:懂話、呼喚"來來"時可爬過來。可指或望向所說的人或物
十個月:學說話。聽說話時,可發出聲音迴應
十一個月:能隨音樂擺手。
十二個月:能尋找視野以外的聲音。
一歲半:能尋求隔壁房間的聲音,對熟悉的畫片,可按提問指出圖畫。運用單字回答問題,說出10-20個字詞
二歲以上能回答爸爸媽媽那兒去了等簡單話題。能回答兩種以上的顏色,如紅、黃、白等。

用上述簡單行爲測聽法,可以大致掌握孩子的聽力狀況。如發現可疑,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如聽力障礙應及時選配適宜的助聽器,而且越早越好。這是因爲聽覺語言訓練平均在27月齡開始進行效果最佳。


下一篇:P於食物中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