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症狀及處理

時間: 2011-09-04

" 發熱

" 嘔吐

" 腹瀉

" 哭鬧

" 驚跳

" 臍滲血

發熱

" 新生兒正常體溫36~37℃,超過此體溫稱發熱。

" 新生兒體溫中樞不完善,汗腺組織不完善。

" 多爲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環境溫度過高,包裹過多,哭鬧,光療等。

" 如果排除非感染性因素,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 非感染性發熱手腳是溫的,感染性發熱是涼的。

發熱的處理

" 物理降溫:散包、溫水擦浴,擦洗部位爲頸部、腹股溝,使之保持溼潤。枕冰袋(不要直接枕)。

" 如以上處理仍不見效或有感染表現,立即到新生兒專科就診。

新生兒發熱處理的幾個誤區

" 出現發熱後加蓋棉被,“捂汗”。

" 出現發熱後立即口服“退熱藥”。

" 出現發熱後用酒精擦浴。

嘔吐的原因

★出生時因羊水嚥下,尤其是嚥下污染的羊水可以引起嘔吐,開奶

後明顯。

★餵養不當引起的嘔吐佔1/4:

" 餵奶過頻(一哭就喂)

" 奶量過大

" 頻換奶粉

" 濃度不當

" 乳孔過大過小

" 配奶過熱過涼

" 奶後腹部受壓

" 吃奶後平臥或過早過頻翻動小兒。

" 餵養不當的嘔吐物多爲奶凝塊。糾正餵養方法後改善。

嘔吐的原因

★新生兒出血症

★應激性潰瘍

★藥物副作用

★感染

★胃食管返流

★便祕

★外科疾患

嘔吐的處理

" 出現嘔吐應立即右側臥位,拍背,防止吸入。

" 發現孩子嘔吐後應記錄:嘔吐物性質,嘔吐量,嘔吐與吃奶的時間關係,是否噴出,是否腹脹,有無其它不好解釋的現象(如煩躁哭鬧)。

" 如果改善餵養方法,小兒處於頭高、右側臥位仍不緩解,應立即就診。

正確餵養--奶量計算

" 出生後24小時開始一律按30ml/次,作爲基礎奶量。

" 體重大於3000克的嬰兒以後每天每次在基礎奶量上加10ml。

" 體重小於3000克的嬰兒每天每次在基礎奶量上加5ml。

" 10天以上按體重1/5計算(全天量)。

" 正常餵養是2~4小時一次。

關於生長髮育的一個誤區

越胖越好,越大越好!

" 正常出生體重3000克,月末約增加500~1000克,前6月體重每月增加600克,後6月體重每月增加500克。

生長髮育過快容易造成營養物質相對不足。

腹瀉

" 新生兒腸道功能不完善,大便沒有規律。但一般不超過5次/日。

" 大便次數和性狀改變稱爲腹瀉。

" 生理性腹瀉:純母乳餵養,無嘔吐,精神反應及生長髮育好,生後不久即開始腹瀉,糞便常規及培養正常。

" 大便發綠,有泡沫,含奶瓣,有酸臭味,多爲消化不良。

" 大便稀水/蛋花湯/粘液/洗肉水樣/海水樣/膠凍樣/噴射狀,化驗可見大量白細胞,考慮感染性腹瀉。

腹瀉的處理

" 生理性腹瀉無須特別處理,如大便次數過多,體重增長不理想,母親可服用消炎痛25mg/次,2次/日,共1~2周。

" 母親飲食不要過於油膩。

" 注意尿量有無減少,精神有無減差,如有應立即就診,以防脫水。

" 不要隨意服用抗生素!

" 不要自行處理,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哭鬧

" 飢餓

" 大小便

" 情感需求

" 疼痛、不舒適

" 牛奶過敏

" 感染

" 神經系統疾病

" 其他

哭鬧鑑別

" 哭聲是否婉轉

" 安慰是否容易緩解

" 是否有規律性

" 與吃奶的關係

" 有無其它症狀

關於哭鬧的誤區

" 哭肯定是餓了,一哭就吃。

" 哭的好可憐,抱抱就好了。

" 哭就是肚子疼

哭鬧正確處理

" 正確判斷飢餓、大小便情況下的哭鬧。

" 安慰、腹部按摩、喝溫熱水。

" 不能緩解的要及時就診

保護新生兒臍帶的2個階段

    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新生兒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在臍帶未脫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溼到臍部創面。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籤輕拭臍帶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脫落之後

  臍帶脫落後臍窩內常常會有少量滲出液,此時可用75%酒精棉籤卷清臍窩,然後蓋上消毒紗布。以前曾經有人主張局部塗1%的甲紫(紫藥水),因甲紫有殺菌、收斂作用,但由於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時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卻窩芷着膿腫,故現在多數主張採用蘸了75%酒精的棉籤消毒。

 但切忌往臍部撒“消炎藥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臍窩有膿性分泌,其周圍皮膚有紅、腫、熱、且小兒出現厭食、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肛表溫度低於35攝氏度),提示有臍炎,應立即去醫院診治。

    驚跳

新生兒在睡眠時會有驚跳,這種情況在淺睡眠時較深睡眠時多。當突然被碰觸或聽到一個很響的聲音時,新生兒很容易受驚,可出現四肢和下頜的抖動,並容易哭泣。這些無意識、不協調的動作是由大腦皮層下中樞支配的,在新生兒期出現並無病理意義。

但如頻繁出現,應注意是否爲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並注意與新生兒抽搐或驚厥動作相鑑別。

    此時,應仔細觀察新生兒是否容易激惹,哭鬧後是否難以被安慰,並打開他的包被,觀察其自然姿勢和自發動作。正常足月兒肢體均有一定張力,以屈肌佔優勢,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狀態,自發動作常舒展、徐緩。嬰兒突然出現的肌張力改變,持續性的伸肌強直、肢體某一部位反覆迅速地抽搐、陣發性痙攣,輕微型的驚厥,眼球水平位或垂直位的震顫、偏斜,眼瞼反覆抽動、眨眼等動作,均具有病理意義,應及時轉神經科診治。

鵝口瘡

   發生鵝口瘡時嬰兒口腔粘膜覆蓋着白色的點狀物、片狀物,像奶凝塊一樣不易擦掉,是由於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口腔粘膜所致。可經產道感染或因母親乳頭不潔或奶瓶奶頭消毒不嚴格而引起。。發生鵝口瘡後應在醫生指導下做以下處理:

(1)伊曲康唑,每日兩次;餵奶後用溫開水擦洗

(2)積極治療乳母未愈的陰道炎或足癬等,並注意洗手。

(3)用奶瓶餵養的應將奶瓶奶嘴

尿布疹

嬰兒臀部可看到尿布覆蓋的區域皮膚變紅,並有斑疹、丘疹、糜爛、水膿皰瘡等。是由於臀部皮膚清潔不及時受大小便刺激而產生。發生這種情況時,要保持臀部皮膚清潔、乾燥,應常規每2——3小時用溫熱水清潔臀部皮膚,更換尿布,注意使用透氣性好的布尿布或一次性尿布。如出現膿皰,應請醫生處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