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疾病

時間: 2012-05-10

               兒童常見的口腔粘膜病

口腔粘膜病在兒童中比較常見。輕則引起不適,重則影響進食,哭鬧不止。兒童口腔粘膜病主要有:

  皰疹性口炎:患兒口腔粘膜如牙齦、舌、上鄂及口脣處會出現不同數目的小水皰、糜爛和潰瘍。如繼發感染,潰瘍表面滲出增加,周圍紅腫。患兒流涎、啼哭、拒食、體溫上升或曾有發熱史。治療的關鍵是在患病初期控制感染,一般用消毒棉籤蘸取朵貝爾液等拭洗口腔粘膜,再塗以2.5%金黴素甘油或金冰霜等中藥粉末。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板藍根沖劑等。若有高熱、繼發感染,應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本病是一種病毒感染,可經口和呼吸道傳播,故本病患兒應避免接觸其他兒童。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患者的舌、頰、脣出現白色如雪的柔軟小斑點,逐漸融合成奶塊樣白膜,用力可擦掉,暴露出紅的粘膜糜爛面及輕度出血。患兒煩躁不安,啼哭,進食困難。鵝口瘡爲白色念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球菌是一種黴菌。其治療原則是改善患兒的口腔衛生狀況,使用鹼性藥物如2%—4%蘇打水洗滌口腔,局部塗1%龍膽紫。母親哺乳前應洗淨乳頭,以免交叉感染或重複感染。

  地圖舌:患兒舌背上出現一個或幾個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圓圈。這些圓形或橢圓形的圈互相連在一起,類似地圖的境界,故在醫學上叫做地圖舌。本病真正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爲是先天性異常,也有人認爲與消化不良、腸寄生蟲感染及維生素B缺乏等有關。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常可自愈。若產生刺激性疼痛,可局部塗抹2.5%金黴素甘油或口腔炎噴霧劑。服用維生素B有一定療效。

               如何防止新生兒硬腫症?

  此症是一種全身性皮膚和皮下脂肪變硬或兼水腫的疾病,多發生在生後數天的早產兒,體質較弱或患有腹瀉、肺炎等疾病的新生兒。這種病的發生主要和周圍環境的溫度過低及水分和熱能供給不足有關。新生兒活動少,體溫調節機能差,其皮下脂肪中的固體脂肪酸熔點較高,遇有體溫不升時易於凝固。

    本病的主要表現是:體溫不升(多在35℃以下),全身皮膚髮硬。發硬常從下肢開始,逐漸蔓延至肩部、胸腹部和腰背部、上肢及面頰部。面部變硬不能吸吮,四肢發硬不能屈曲,周身冰冷光滑,皮膚由紅轉白甚至發育。此病易合併肺炎、敗血症,病情嚴重者常因肺出血而死亡。

    防止本病發生的方法是: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節,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注意保溫工作,住室要暖和,局部可用熱水袋保溫,同時要及時喂水、餵奶,保證供給熱量和水份。

    本病的治療可用維生素E、腎上腺皮質激素、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複方丹蔘注射液。

               謹防兒童期糖尿病

糖尿病是富貴病,大多是成人得的病,但小孩發病的也不少見。

   兒童時期的糖尿病與成人不同,其臨牀表現爲病情急、病情重,早期不易被發現。多數患兒有多尿、多飲、厭食(厭食比多食更爲多見)、體重減輕、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極易造成脫水及酸中毒。在兒童時期又因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極易感冒、發熱、咳嗽,皮膚容易感染,出現膿癤,在女孩子身上還常出現幼女性陰道炎、陰部發生瘙癢等症狀。這些症狀出現之後,又增加了機體的衰弱,往往在上述病症之後繼發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兒童糖尿病其發病與遺傳有關,就目前資料統計表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羣發病率是無糖尿病家族史的3—40倍;再者,兒童糖尿病還有一定季節性,秋冬季節多發生。

  兒童糖尿病絕大多數是胰島素依賴型,即臨牀上所稱的糖尿病Ⅰ型,其治療原則是選用胰島素和飲食治療。同時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時期,由於身體的生長,機體需要熱量增多,故在飲食上控制不宜太嚴。此外,兒童糖尿病預後一般良好,家長應學會用血糖試紙測定血糖濃度,適當調整胰島素劑量、食物攝入量或運動量,一般每日2—4次,在餐前和睡前進行。

               如何防止新生兒發熱?

初生兒體溫超過正常稱爲發熱,常見原因有:當夏天氣溫炎熱,可伴隨環境溫度而升高;若體液攝入量太少,會產生脫水熱;此外如有感染或服用某些藥物時也可引起發熱。平時應注意小兒是否發熱。若有懷疑,可用體溫計放在腋下、口腔或肛門檢查。正常腋溫是36~37℃,肛溫是36·5~37.5℃。若超過上述溫度,就叫發熱。若無體溫計,可用咀脣輕觸孩子的額部,有發熱感;患兒口腔溫度高,哺乳時母親奶頭有灼熱感。

    對於初生兒發熱,不可隨便使用退熱藥,若體溫不超過38℃,無需服藥,要注意觀察;若因室內太熱,衣着過厚散熱不良,應使室內通風換氣,在通風時要給小兒蓋好被子,防止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室溫應保持在18~25℃之間,適當減少衣被,病兒的體溫便隨外界溫度降低而下降。若屬脫水熱,可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

    在小兒發熱出現煩躁、驚厥時可適當應用慎驚藥物。要加強營養和護理,當體溫超過39℃,要作物理降溫,可將冰袋、冷水袋置於小兒的前額、枕部,亦可用酒精擦浴,溫水擦浴等辦法輔助治療。若小兒發熱且伴有嗜睡、驚厥等症狀,或發熱持續不退,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如何防止新生兒大便異常?

 新生兒出生後1~2天內排出的大便爲褐綠色的粘稠糊狀物,內含有胎毛,主要由衰老的紅細胞、濃縮的消化液、脫落的上皮細胞、吞嚥的羊水和脂肪等組成,稱爲 “胎便”。開始哺乳後,大便即漸漸變成黃色或黃綠色,若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則說明有消化道出血。原因是初生兒體內缺乏維生素K及其它凝血因子所引起。消化道出血除了便血外,還可出現嘔血。若失血過多,患兒出現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嚴重者威脅嬰兒生命。

    治療新生兒消化道出血,可暫停餵奶,保持患兒安靜,並立即送醫院治療。爲了預防初生兒自然出血,可在產前由孕婦口服維生素K,難產,早產或有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兒,產後要注射維生素K。

    初生兒大便異常的另一種情況是便祕。原因是腸肌鬆弛,腸肌彈力發育不佳及結腸的反應性不足,腸蠕動減少。

    處理方法是:將肥皂削成鉛筆頭樣粗長一寸左右,蘸水後輕輕塞入肛門,1~2分鐘後,肥皂頭與大便一同排出。

    此外,大便異常還可見到腹瀉。原因是餵奶不當如吃奶不定時,護理不好小兒受驚或受熱,或人工餵養的奶粉成份太濃,皆可引起腹瀉。發生腹瀉時,應根據原因給予及時處理。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診斷

結合圍產期窒息史、生後2天內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徵,以及輔助檢查資抖,可明確診斷。   (一) 頭顱CT檢查
    輕 度: 散在、局竈性低密度影分佈於2個腦葉。
    中 度: 低密度影超過2個腦葉、白質灰質對比模糊。   (二) 頭顱B超檢查   (三) 腦電圖
  腦電圖異常程度與病情輕重程度相平行。腦電圖正常或單竈者,預後好;持續異常(等電位、低電位、快波、暴發抑制波形等)腦電圖,尤其是週期性、多竈性或彌曼性改變者,是神經系統後遺症的信號。

            如何防止新生兒大便異常?

  新生兒出生後1~2天內排出的大便爲褐綠色的粘稠糊狀物,內含有胎毛,主要由衰老的紅細胞、濃縮的消化液、脫落的上皮細胞、吞嚥的羊水和脂肪等組成,稱爲 “胎便”。開始哺乳後,大便即漸漸變成黃色或黃綠色,若出現黑便或柏油樣便,則說明有消化道出血。原因是初生兒體內缺乏維生K及其它凝血因子所引起。消化道出血除了便血外,還可出現嘔血。若失血過多,患兒出現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嚴重者威脅嬰兒生命。

    治療新生兒消化道出血,可暫停餵奶,保持患兒安靜,並立即送醫院治療。爲了預防初生兒自然出血,可在產前由孕婦口服維生素K,難產,早產或有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兒,產後要注射維生素K。

    初生兒大便異常的另一種情況是便祕。原因是腸肌鬆弛,腸肌彈力發育不佳及結腸的反應性不足,腸蠕動減少。

    處理方法是:將肥皂削成鉛筆頭樣粗長一寸左右,蘸水後輕輕塞入肛門,1~2分鐘後,肥皂頭與大便一同排出。

    此外,大便異常還可見到腹瀉。原因是餵奶不當如吃奶不定時,護理不好小兒受驚或受熱,或人工餵養的奶粉成份太濃,皆可引起腹瀉。發生腹瀉時,應根據原因給予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