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兒厭食症回來

時間: 2011-09-08

球球的厭食問題,困擾我們已久。這孩子自打出生以來,胃口就不大好。在月子裏的時候,月嫂24小時地給她餵奶,也喂不進多少。偶爾成功地喂多了,她又吐奶。幸好那時候的球媽奶水油的很,球球還有點小奶胖;但10個月斷奶後,球球就開始掉小肉肉,到2歲時候,完全就是個小瘦猴。吃飯主動性不高,尤其不愛吃肉食,偏愛吃水果。很多朋友的觀點是,餓她幾頓就吃了。但這招用在這娃身上不太管用,每次好上兩天又回去了,治標不治本。年初時候帶她去看過醫生;醫生一通B超,CT照下來,說沒問題。反正西醫的看法,只要孩子精神好,瘦點不是啥毛病。可是看着球球越來越瘦,臉色也不太好,我們決定去看看中醫。 我們在助醫網上約的瑞金二路上的上海市中醫文獻館的老中醫--薛寶玉大夫。聽這名字,還以爲是個男的,到那兒一看,原來是位70多歲滿頭銀髮的老太太。這是網上對她的介紹:薛大夫師從名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擅長割治(亦稱割脂)療法的中醫兒科專家張少堂先生遠近聞名,但凡小兒奶癆疳積。至張先生處行割治治療,大多一刀即愈。薛大夫師從張先生,隨先生治療小兒奶癆疳積數萬例,學得一手精湛的中醫割治技術,成爲張少堂先生的唯一傳人。(小兒奶癆是民間的一種俗稱,西醫稱爲小兒營養不良。奶癆的症狀屬疳積範圍。疳積是中醫兒科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是由於餵養不當等後天失調。或先天不足所致的慢性病。中醫割治對此症往往一刀見效。)。其實,這是我回來後查到的,去之前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割治".到了薛大夫那兒,才發現很多人慕名而來“割治”,因爲“割治”療法不僅對小兒厭食症有效,而其能治小兒哮喘,還有一些慢性胃疾病。再普及一下什麼叫“割治”--割治即是在雙手魚腹穴(雙手大魚際附近,歸屬奇經穴,是大腸經及肺經經絡循行路線)處切割一長0.5釐米、深0.2釐米左右的刀口,擠取脂肪少許,包紮三天(不得下水)即可。術後不留疤痕。割治時,因稍有痛感,小兒不免啼哭,一旦啼哭出聲,反倒不會暈針,而年齡較長的孩童或成人。完全能夠忍受其輕微痛感。割治療法,沒有人們想象中“血腥”的“流血場面”——割治並不會出血。原理是,通過脾胃在掌的投射點處割除一點脂肪組織,造成傷口處電位持續上升,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輪到球球“割治”的時候,只見薛大夫熟練地用刀將球球大拇指根部的某個穴位割開一個口子,頓時冒出一股白色脂肪,薛大夫擠出黃豆般大小的脂肪,用剪刀剪去,然後用棉花摁牢。另一隻手如法炮製。5分鐘後,薛大夫給球球用紗布包好。球球照例撕心裂肺地大哭一番,不過發現包紮好的小手好像小白兔的小手時,又破涕爲笑了。 除此,薛大夫還開了膏方。現在是冬季,正是進補膏方的時候。 一天兩包,先吃一個月看看,到時候再來彙報效果~ 果真,和球球一樣的位置上,依稀還看得出當年留下的傷疤。 看來真是中國民間的土方啊~爺爺接着很得意地說“你看我現在胃口多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