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口腔護理

時間: 2011-12-25

   如果不好,不僅易發生口腔疾病,也會導致消化道和全身疾病,損害新生兒的健康。有些新手爸媽缺乏新生兒口腔護理的知識,單憑自己的片面理解和老一輩的建議,採用如擦拭口腔、挑“馬牙”等不當手段處理新生兒的口腔問題,結果適得其反,給寶寶和自己都帶來了麻煩。

日常口腔護理
    在新生兒還沒有長出牙齒的情況下,他們自身的口水已經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爸爸媽媽們最好能謹記以下護理常識,讓你的寶寶遠離疾病,有個好胃口。
勤喂溫開水 
    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餵奶後、餵奶過程中,均應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特別是當寶寶發燒、感染時,更應勤喂溫開水,這樣不僅可去除口內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也有利於體內循環,防止便祕的發生。
嚴格保持乳頭、奶具衛生
    母乳餵養的寶寶,餵哺前媽媽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頭,擦拭乳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
    人工餵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乾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
嚴禁父母直接吸橡皮奶嘴
    測奶液溫度時,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儘量避免親吻寶寶的嘴      
      親吻寶寶的嘴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疾病。
不要讓寶寶含着奶嘴入睡
    有些父母爲了安撫寶寶,喜歡讓寶寶含着奶嘴入睡,這種錯誤方式是造成寶寶奶瓶齲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不要讓寶寶含空奶嘴入睡,這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的唾液分泌,還會對寶寶日後牙齒的生長造成影響。

特別禁忌
禁忌一:擦拭口腔
    由於新生兒口腔鑽膜柔嫩,如果用不潔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鑽膜上皮及鑽液腺增生。
禁忌二:挑“馬牙”
    有些父母採用不潔的針去挑刺“馬牙”,結果常引起口腔感染,甚至併發新生兒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全身疾病,威脅新生兒健康和生命。
馬牙
 所謂的“馬牙”是胎兒在6周時,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組織,叫牙板。而牙胚則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後牙胚脫離牙板生長
牙齒,斷離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時這些斷離的牙板形成一些土皮細胞團,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長期留在頜骨
內,有的被排出而出現在牙牀黏膜上,即爲“馬牙”。當寶寶出“馬牙”時,最好諮詢醫生,家長不要擅自處理。
常見的口腔疾病護理
 

鵝口瘡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是一種名爲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引起的口腔炎症。
●症狀表現
    寶寶口腔內出現白色奶凝塊樣物,主要覆蓋在口腔黏膜.齒齦、舌、上齶也可受累,重者可延及扁桃體等處,
呈點狀或片狀乳白色膜樣物質,性似奶塊,較鬆軟但不易擦去,用力擦去可露出潮紅色的黏膜面。
●致病因素
    新生兒的口腔黏膜嬌嫩,抵抗力弱,如稍有擦損,就容易引發感染。新生兒使用的餐具被污染,尤其是母親患有黴菌感染,則是主要的傳染源。
●治療方法
    可用棉花棒蘸些制黴菌素溶液塗在口腔患處,或用濃度爲2%-3%的碳酸氫鈉溶液洗口腔,每天可進行3-4次。切記,千萬不要用紗布擦。也可塗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每天可塗3一4次。餵奶後用濃度爲1%的龍膽紫溶液滴於新生兒的舌下,讓其舌頭活動而轉塗到整個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時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每日2次,每次1片,壓碎成粉,加水溶解後餵食。
●備用物
    黴菌素溶液、龍膽紫溶液、複合維生素。

口腔潰瘍
    小兒口腔黏膜薄而嫩,易被過熱食物燙傷、過硬食物擦傷,繼而發生感染,導致口腔潰瘍。
●症狀表現
    在面頰或嘴脣內部或舌頭邊緣,出現單一或羣集的潰瘍傷口。每個潰瘍傷口都具有一個周圍呈現黃色或白色邊界
和紅色邊緣的灰色中心。
    口腔疼痛或觸痛,在口瘡型潰瘍出現前,口腔內壁、嘴脣內側或舌頭,會出現疼痛或灼熱感。
    患兒會表現出拒食、煩躁甚至發熱症狀,直接影響寶寶身體健康。
●治療方法
    寶寶發生口腔潰瘍後,首先應選用柔軟舒適的奶嘴,避免因奶嘴過硬而引起潰瘍創傷面的增大,從而減輕患兒疼痛。
    用棉球蘸取生理鹽水擦洗寶寶的口腔。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過多,防止寶寶將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時動作要輕,
棉球要夾緊,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後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擦洗之後要用毛巾擦淨寶寶的面部及嘴角,口脣乾燥者塗以石蠟油或食用植物油。

下一篇:新生兒家庭護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