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嬰兒溼疹防治(育兒編)

時間: 2011-03-14

-----------特將此文獻給天下所有的育兒父母。

     嬰兒溼疹,多在出生後6周~6個月內發病,病程約爲數月~2年,常易受某些食物及寒冷、種痘、出牙等因素影響而惡化。本病多見於肥胖滲出性體質嬰兒,尤多見於人工哺育嬰兒。現代醫學認爲本病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反應,祖國醫學稱爲奶癬。中醫認爲本病的形成系胎中遺熱遺毒或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內蘊溼熱,外收風溼熱邪而致。筆者在診治嬰兒溼疹中。發現大多嬰兒母親有易上火體質,且有喜脆香辛辣飲食習慣或偏好,人體的體質與飲食習慣,共同構成人體是血熱還是虛寒。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人經常喜食辛辣,油膩之物,堆積到一定程度,如生痤瘡,口瘡(口腔潰瘍),便祕,小便黃等。這就是化熱發於皮表現象。也可以這樣理解,熱邪積到一定程度。那麼它要尋找出路,在小便爲黃,在大便爲祕結,在皮膚就是生豆豆,痔瘡等等。來自孕母的營養物質,通過臍帶營養滋潤着胎兒,孕母的體質和欽食,直接影響着胎兒。孕母若因飲食喜脆香辛辣,油膩之物。積到一定程度化熱化毒(熱毒蘊結),勢必影響着胎兒。這正如(外科正宗·奶癬》所說的:“奶癬因兒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遺熱與兒,生後頭面遍身發爲奶癬,流脂成片,睡臥不寧,痰癢不絕。  
    爲什麼嬰兒易發溼疹?我們先談談體質的問題。體質易上火之人,就算飲食清淡,也較易於化熱上火。尤其是身體虛弱的朋友更是如此。嬰兒體質屬純陽之體,臟腑肌膚嬌嫩,最易受外界刺激和影響。若乳母飲食再加於不當(乳母過食辛辣,油膩之物或食過於寒涼,哺育方法)或嬰兒消化不良(拉肚子)等降低嬰兒免疫功能,再加上胎內在胎內受孕母熱毒蘊結影響,內外之因。引起嬰兒過敏反應而發之溼疹。

      嬰兒溼疹爲針頭至粟粒大的紅斑點和紅丘疹,伴有小水皰,黃色滲液。滲液水乾後形成黃色痂皮。好發於前額、臉頰、下頜、耳後等處,嚴重時會擴展到頭皮、頸、手足背、四肢關節、陰囊等處。溼疹急性期有劇烈瘙癢,尤其在晚上,寶寶常常因此煩躁哭鬧而影響睡眠和進食。如果繼發感染,寶寶還會出現全身症狀。一般見嬰兒,邊哭邊鬧,用手亂抓,是嬰兒因瘙癢難忍原因,若見大哭大鬧,哭聲劇烈,皮損呈鮮紅,一般瘙癢較重。      治療上,對嬰兒溼疹以外用爲主。目前西醫在嬰兒滲出型溼疹的外用藥治療上,對有糜爛滲液者多用 3%硼酸液溼敷,無滲出損害者一般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外搽,如尤卓爾軟膏、艾洛鬆軟膏等,但以上藥物均不適合嬰兒長期反覆使用,長期或大量使用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且停藥後容易復發,臨牀運用不盡如人意。

     祖國傳統中醫外治學,對嬰兒溼疹治療具有明顯優勢。根據體表辯證作溼敷或外洗,據筆直者多年的的臨牀運用,如選收斂祛溼,清熱涼血,清熱燥溼,祛風殺蟲,行氣活血等中藥組方,都是具有殺蟲,消炎,消瘙癢,退紅腫作用。實驗也表明。中藥組方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乙型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多種皮膚真菌,結締組織增生等均都有明顯抑制作用。
   基於嬰兒溼疹病因病機,筆直者建議忌三一注意:1,忌食,母親於哺乳期間忌食油膩,辛辣,易生風食物,如雞,鴨,竹筍,避免食用過敏的食物,如帶殼海鮮、牛奶、蛋,芥菜、豆類花生、巧克力、奶油、魚、堅果等。
 多食白蘿蔔、紅蘿蔔、蕃茄等水果蔬菜。2,忌用,嬰兒在患溼疹過程中,會因溼盛阻脾或溼熱,產生腹瀉,可服用媽咪愛或解奶茶,清火寶。若腹瀉次數多,溼熱所致腹瀉,可用茯苓、兒茶,碾碎過100目篩,分瓶密封備用。每次茯苓500 mg,兒茶50 mg,每日3次,茯苓不易溶於水,最好以米湯調成糊狀喂服。溼盛所致腹可以用茯苓粉500 mg,砂仁炭150 mg,每日3次,以柿餅煎水送服。3,忌長期使用激素類外用藥膏。4,注意。注意飲食調節,及時清潔皮膚,儘量避免穿化纖內衣,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可有效地預防溼疹的發生。
      嬰兒溼疹是可以痊癒的。貴在堅持和耐心,正確用藥。在佳節來臨之際,筆者提前各各位淘友及各位育兒父母們拜年,並祝家庭幸福,身體健康,笑口常開,萬事如意! 

下一篇:腦積水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