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怎樣護理產傷的新生兒(圖)

時間: 2011-01-12

新生兒產傷是指分娩過程中因機械因素對胎兒或新生兒造成的損傷。近年來由於加強了產前檢查及產科技術提高,產傷發生率已明顯下降,但仍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及遠期致殘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基層單位。鎖骨骨折是產傷性骨折中最常見的一種,與分娩方式、胎兒娩出方位及出生體重有關。 大部分患兒無明顯症狀,故易漏診,但患側上臂活動減少或被動活動時哭鬧,痛、骨玻璃音,甚至可捫及骨痂硬塊,患側擁抱反射減弱或消失。

工具/原料

產傷一、頭皮產傷

頭皮產傷包括產瘤、頭皮血腫、腱膜下出血。

1.產瘤:通常發生於頭位自然產,由於頭皮的外傷造成表淺部位的出血性水腫,它的位置不侷限在一頭骨縫內,臨牀上不需要任何治療,通常3天會消失。

2.頭皮血腫:發生原因不明,較常發生於產鉗生產嬰兒,它可以發生於顱骨任何部位,但只侷限於單一骨縫內,不會超越頭骨中線,大部分血腫在幾周內自然消失,少部分會有鈣化情形發生。

3.腱膜下出血:發生原因是由於胎頭在通過骨盆腔時,外力的壓迫和拖拉造成。它可能合併大量出血造成休克死亡。觸診時有波動感,臨牀上需注意大量失血、黃疸等併發症。

產傷二、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包括線性骨折、凹陷骨折、枕骨分離。

1.線性骨折:最常見的顱骨骨折,因生產時頭骨受到壓迫引起。單純的線性骨折大部分不會合並其它傷害,除非合併顱內出血。大部分的單純性線性骨折不需要治療,會自行癒合。

2.顱骨凹陷性骨折:頭部膜性骨凹陷造成,又稱爲乒乓球骨折。發生原因有可能是不正常的產道擠壓、產鉗使用不當,出生後頭部外傷所造成,治療以保守觀察,真空吸引,手術矯正爲主。

3.枕骨分離:頭部外傷導致,常合併後腦窩硬膜下血腫及顱內產傷。

骨折又分爲:(長骨骨折、鎖骨骨折)

1.長骨骨折:多發生於臀位產,經固定後二週可自然癒合。

2.鎖骨骨折:是最常見的,發生於頭位生產肩膀產出困難或臀位產,在鎖骨處可摸到骨輾軋聲,患側的驚嚇反射消失,治療上以手臂和肩膀固定,會自動癒合。

步驟/方法

產傷三、顱內產傷

① 硬腦膜上血腫:造成原因多是因爲影響到中腦膜動脈的線性顱骨骨折引起的,臨牀症狀有腦壓增加,前囟門膨出,抽搐、眼球偏向一邊,確認診斷以計算機斷層爲主,治療需採緊急外科手術,以避免嚴重的併發症。

② 硬腦膜下血腫:起因於靜脈或靜脈竇斷裂引起,臨牀上以腦幹壓迫症狀如:眼球偏向、昏迷、瞳孔不等大、角弓反張,檢查以計算機斷層掃描,治療需要緊急外科手術,約有20%~25%,有抽搐、水腦、神經障礙等後遺症。

③ 蜘蛛膜下腔出血:此爲新生兒最常見的顱內出血,多因外傷、缺氧造成,臨牀上以抽搐、神智不清、焦躁不安、呼吸暫停表現,診斷以計算機斷層掃描,主要後遺症爲水腦。

產傷四、脊柱傷害

通常發生於頸椎,常起因於複雜性臀位生產,臨牀症狀和傷害的嚴重度及位置有相關性。高位脊柱傷害可能會造成死亡、呼吸衰竭、脊髓休克症候羣;低位脊柱傷害可能會造成四肢或下肢無力、括約肌無力、感覺消失等症狀。臨牀診斷以磁振攝影爲主,併發症包括四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

注意事項

產傷五、臂神經叢損傷

新生兒產傷中神經叢受傷較脊柱傷害發生率高,起因於頭位生產對肩膀的拉扯,或是臀位生產對頭部的牽引所造成,較常發生於體重過重胎兒。依受傷部位可分爲歐勃氏麻痹(Erb's palsy),克蘭氏麻痹(Klumpke's palsy),及全臂神經叢受傷。

1.歐勃氏麻痹:主要影響第5、6頸神經根,主要影響肩膀和手臂使病人上臂無法外展及外旋,患側驚嚇反射消失。

2.克蘭氏麻痹:主要影響第8頸神經根,第一胸椎,影響手和手指,病人無法握物。

3.全臂神經叢麻痹:主要影響第5神經根至第1胸椎,手上臂和前臂皆受影響,可能合併Horner's syndrome,包括眼瞼下垂、無汗症、瞳孔縮小。

治療一般需7~10天的固定不動,再給予被動的運動,大部分約80~95%的病人會復原,6個月內完全恢復功能,少部分病人若無法恢復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別擔心!大部分產傷可自行恢復

大多數的產傷會自發性恢復,只有少數需要外科手術或是定期復健治療,父母親不要太過緊張,相信給予寶寶身體、心理的支持,並配合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生產損傷應該都會有良好的恢復,父母可不用太過擔心,配合婦產科醫師定期產檢,決定適當的生產方式,可以使產傷的發生率降至最低。

參考資料http://yuer.pcbaby.com.cn/yinger/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11-11
坐肩骨在哪裏?打錯字了吧。手不會擡起來應該去神經科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臂叢神經損傷,如果是,必須儘早處理,否則,等肌肉萎縮以後康復治療就費力了。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3-11-11
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所以,建議你選擇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