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解剖與生理(圖)

時間: 2014-06-3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資料統計,發病率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它的發病常與遺傳有關,以40~60歲之間、絕經期前後的婦女發病率較高。僅約1~2%的乳腺癌患者是男性。20世紀以來乳腺癌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地均有上升的趨勢。在歐洲、北美佔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一、二位。中國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有乳腺癌患者20萬,每年新發病例約5萬。據中國抗癌協會最新數據表明,我國主要城市近十年來乳腺癌發病率增長37%,死亡率增長38.9%,農村死亡率增長39.9%。因此乳腺癌的防治是關係女性健康的重要問題。如何認識乳腺癌、追蹤高危人羣、面對治療、認識治療是廣大女性朋友及乳腺癌患者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乳房的解剖
  乳房是人類和哺乳動物特有的結構,男性乳房不發達,但乳頭的位置較爲恆定,多位於第四肋間隙或第四及第五肋骨水平,常作爲定位標誌。女性乳房隨年齡增長出現不同的變化。於青春期後開始發育生長,妊娠和哺乳期有分泌活動。妊娠和哺乳期,乳腺生理性增生,乳房明顯增大。停止哺乳之後,乳腺萎縮,乳房變小。老年婦女乳房萎縮。
(一)正常乳房的位置和形態
  乳房位於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內側至胸骨旁線,外側可達腋中線,外觀呈半球形,凸出於胸前兩側,與全身線條相連,構成人體的曲線美。乳房內側2/3位於胸大肌表面,外側1/3超過胸大肌腋緣而位於前鋸肌表面。在女性乳房的發育過程中,乳房的形態可因年齡、種族、遺傳、哺乳等因素而有一定的差異。成年女性的乳房外上極狹長的部分形成乳房腋尾部伸向腋窩。青年女性乳頭一般位於第4肋間或第5肋間水平、鎖骨中線外1 cm;中年女性乳頭位於第6肋間水平、鎖骨中線外1~2 cm 。乳頭直徑約 0.1~1.5cm,表面凹凸不平,其上有15~20個輸乳管的開口,爲哺乳時乳汁排泄的出口。雙側乳頭基本對稱,略指向外下。正常人乳頭高出皮面,少數人可因先天發育不良致乳頭凹陷,嚴重的乳頭內陷不僅影響美觀,而且易發生感染,影響正常哺乳。乳暈環繞在乳頭周圍,其範圍和色澤深淺差異較大,青春期呈現玫瑰紅色,妊娠及哺乳後範圍增大,色澤加深呈深褐色。乳暈上有較多小粒狀突出,爲乳暈腺,它分泌皮脂,潤滑乳頭,乳頭和乳暈的皮膚比較嬌嫩,容易損傷。
  根據乳房基底橫徑、乳房高度、乳房下垂程度,可以將乳房的形態分爲:扁平型、圓盤型、半球型、圓錐型、下斜型和下垂型等五種:
扁平型:乳房前突的長度明顯小於乳房基底的半徑,乳房平坦,失去正常起伏的曲線輪廓。
圓盤形:乳房前突的長度小於乳房基底的半徑,乳房稍隆起,形如碗盤狀,邊界不甚明顯,站立與仰臥位乳房形態無明顯變化。
半球形:乳房前突的長度等於乳房基底的半徑,形似圓錐形,乳房在胸前壁的隆起較驟然,邊界明顯,呈渾圓豐滿狀,臥位時仍能看到明顯乳房曲線。被美學家推崇的維納斯女神像,就具有一對這種半球型的乳房。這是一種最理想、最健美的乳房形態。
圓錐型:乳房前突的長度大於乳房基底的半徑,乳房下緣與胸壁形成的角度小於90°,形成明顯的乳房下弧線,站立時乳房高聳而微垂。此型乳房也算得上健美。
下斜形:乳房前突的長度更大,乳房下緣與胸壁形成的角度仍小於90°,乳房乳軸稍向下。
下垂型:乳房前突的長度更加大,軸長6 cm以上,大於乳房基底半徑,仰臥時乳房向外側垂展,站立時下垂呈袋狀。此型乳房多見於產後的皮下脂肪減少、皮膚鬆弛、乳腺萎縮加上保養不當的婦女,這種乳房就不美了。
我國成年女性未孕乳房一般呈半球型或圓錐型,兩側基本對稱,產婦的乳房往往兩側大小不等,由於右側乳房授乳機會多,通常右側大於左側;而斷奶後由於右側乳腺更易萎縮退化,所以哺乳後婦女顯得左乳較右乳房大。老年婦女的乳房常萎縮下垂且較鬆軟。正常成年女性的乳房重量爲200g~500g不等。
(二)乳房的結構
  乳房由皮膚、皮下脂肪、纖維組織和乳腺構成,其中有神經、血管、淋巴管分佈。乳腺腺體是乳房的基本結構,纖維結締組織是乳房的支架,脂肪好似乳腺的填充劑。隨着婦女年齡及生育狀況的變化,三種組織的比例也隨之而變化,由此導致乳房外形的變化。



1、脂肪組織:乳房內脂肪組織的多少是決定乳房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整個乳房除乳暈外均爲一層脂肪組織所包圍,脂肪層的厚薄因年齡、生育等因素而導致個體差異很大。脂肪層較厚時,乳腺觸診呈均質感;較薄時由於直接觸及腺體呈結節感。
2、纖維組織:乳腺組織包裹於富含脂肪的淺筋膜之中,淺筋膜分爲深淺兩層,淺層筋膜位於皮下和腺體之間,並與腹壁和胸壁的皮下脂肪組織相連續;深層淺筋膜則是位於乳房腺體與胸大肌肌筋膜之間,並與胸大肌筋膜有明顯的間隙,此間隙稱爲乳房後間隙,無大血管存在,爲隆乳術假體植入的位置之一。此間隙內有一些疏鬆結締組織,使乳房有一定的活動度,當癌腫侵犯胸大肌筋膜時,乳房活動受限。有時乳腺組織可穿過淺筋膜深層及胸大肌筋膜深入胸大肌中,因此要完全切除乳腺組織時須將胸大肌筋膜一併切除。
乳腺的淺筋膜不僅包裹着乳腺組織而且還向乳腺組織深入,在乳腺小葉間垂直行走並互相搭連成網狀的纖維組織束,形成纖維結締組織性的間隙,稱爲乳腺懸韌帶,懸韌帶一端連於胸肌表面的筋膜,一端連於皮膚,對乳腺組織和脂肪組織起一定的支持作用,可使乳房既有一定的活動度,在直立時又不至於明顯下垂,並使乳房保持一定的硬度、彈性和外形。患乳腺癌時,如果癌腫組織侵犯了此韌帶,使韌帶收縮,失去彈性,可使相應的局部皮膚凹陷,形似酒窩,故稱“酒窩徵”。
3、腺體:乳房的腺體除乳暈外,均被脂肪組織包裹,並被結締組織分隔成 15~20個腺葉,以乳頭爲中心呈輪樣放射狀排列。每一腺葉可分成許多腺小葉,腺小葉由小乳管和相應的腺泡組成。一個乳房的腺葉數目是固定不變的,但小葉的數目和大小卻可有很大的變化。
4、導管:每一腺葉有其相應的導管系統,多個小乳管彙集成小葉間乳管,多個小葉間乳管又匯成一根輸乳管。每一個腺葉有一條輸乳管單獨開口於乳頭,輸乳管有15~20根,以乳頭爲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彙集於乳暈,開口於乳頭,稱爲輸乳孔。乳腺導管在乳頭部較爲狹窄,繼之在乳頭基底部擴大而形成較爲膨大的壺腹即爲乳竇,輸乳管向遠離乳頭的方向延續,並依次發出許多大、中、小腺管,最後小導管進入乳腺小葉,形成末梢導管,與腺泡相連,乳腺小葉爲乳腺的基本單位,腺泡是分泌乳汁的結構,乳汁通過各級腺管輸送排出,一個乳腺小葉就像一串葡萄,腺泡爲一個個的葡萄,腺管則像連接葡萄的把柄及梗。各導管系統之間無吻合支。當癌腫侵及大導管時,使大導管硬化、攣縮,牽引乳頭,形成“乳頭內陷”,這是乳腺癌的典型表現之一。
5、乳頭和乳暈:乳頭隆起於乳房表面的中央,其周圍皮膚有明顯的色素沉着,色澤較深稱爲乳暈。乳頭、乳暈部含有較多的平滑肌纖維,當有機械刺激,如嬰兒吸吮時可使乳暈部平滑肌收縮,乳頭勃起、變小、變硬,並擠壓導管排出內容物。乳暈區的皮膚含有豐富的皮脂腺,又稱乳暈腺,較大而淺表,呈結節狀隆起於皮膚表面,妊娠及哺乳期尤爲明顯,具有保護皮膚、潤滑乳頭及嬰兒口脣的作用。
(三)乳房的血液供應及淋巴迴流
  乳房內有豐富的血管分佈,它們對乳房的營養和新陳代謝維持起着主要作用。
1、動脈:乳房的動脈血供十分豐富,主要源於以下動脈:
(1)胸廓內動脈的肋間穿支,從胸廓內動脈發出後,穿過肋間隙近胸骨處,然後穿過胸大肌深入到乳房內側部分,約佔乳房供血量的60%;
(2)腋動脈發出的胸外側動脈、胸最上動脈、胸肩峯動脈、胸背動脈主要供應乳腺外側部,約佔乳房供血量的30%;
(3)源於胸主動脈的肋間動脈穿支,分佈到乳房的深部和外側1/4。
最近研究發現,乳房的動脈血供包括皮膚真皮下血管網、腺體前、腺體後血管網三部分。而且這三組血管網都分別與以上幾組動脈有吻合和交通。
2、靜脈:分爲淺深兩部分,淺靜脈位於淺筋膜淺層。迴流到內乳靜脈及頸前靜脈;深靜脈則在腺體內與動脈伴行,可迴流到胸廓內靜脈,肋間靜脈及腋靜脈屬支,也可迴流到椎管內外分部的椎靜脈叢。乳癌的血行轉移,就是通過這些靜脈系統迴流將癌細胞帶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肺、肝、骨、神經系統等。
3、乳房的淋巴迴流

  乳腺有豐富的淋巴管道,吻合成叢,包括乳腺內的淋巴管和由乳腺向外引流的淋巴管及區域淋巴結。乳房有關的淋巴結依次爲腋淋巴結、胸肌間淋巴結、胸骨旁淋巴結、肋間淋巴結及鎖骨上下淋巴結。
腋窩淋巴結根據其與胸小肌的關係分成三個平面,平面Ⅰ:胸小肌外側的淋巴結;平面Ⅱ:胸小肌背側和腹側以及腋靜脈下面的淋巴結;平面Ⅲ:胸小肌內側和鎖骨下的淋巴結。
乳房淋巴引流的主要路徑爲:
(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引流至腋窩淋巴結,再引流入鎖骨下淋巴結;
(2)乳房上部淋巴液直接穿過胸大肌的淋巴管流入鎖骨下淋巴結,繼而匯入鎖骨上淋巴結;
(3)部分乳房內側淋巴液,經肋間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結,主要在第二、三肋間,沿胸廓動、靜脈分佈,繼而引流至鎖骨上淋巴結;
(4)經兩側乳房間皮下的一些交通淋巴管,一側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對側;
(5)乳房深部淋巴網可與腹直肌鞘和肝鐮狀韌帶的淋巴管相通,從而可使乳房深部的淋巴液引流向肝臟。


(四)乳房的神經分佈
乳房只接受兩種神經支配
1、體表的感覺神經支配,主管乳房皮膚的各種主觀感覺,如溫度覺,觸覺,痛覺等。乳房上部皮膚的感覺神經主要來源於頸叢的 3-4支,下部皮膚感覺來源於第2-6肋間神經的皮膚側支,第2肋間神經外皮支穿過胸壁後與第三肋間神經的外皮支及及臂內側神經組成肋間臂神經。此神經要經過腋窩,因此,在作乳腺癌根治術時常要將其切斷,故術後患者常常感到上臂內側皮膚麻木。
2、自主的交感神經支配,這種神經支配不引起人的主觀感覺,但它控制乳房內的血流情況及皮膚下的平滑肌的收縮。這些神經主要來源於第2到第7肋間神經的外側前皮支,其中以第4肋間神經的分支最爲重要。如這一支神經受傷,乳頭及乳暈區域的皮膚感覺就會減退或消失。
由於這些神經的纖維互相交織成網狀,互相之間有互補代償作用,所以乳房患病時的疼痛定位不一定十分準確,有時會向頸部,腋部,上臂內側,胸外側及背部放射。在女性的乳房內側及乳頭乳暈的皮下存在着非常豐富的神經末梢,這些神經末梢在乳頭乳暈的皮下形成了許多“Meissners 小體”,它們對刺激較爲敏感。在由此區域皮膚刺激時,可以通過神經反射,造成乳頭乳暈皮下的平滑肌收縮,形成乳頭乳暈的收縮和勃起。
二、乳房的生理功能
女性乳房和其他哺乳動物的乳房一樣,其首要功能是哺乳,養育後代。因此,對嬰兒來說,乳房是母性的象徵。但由於乳房受着多種性激素直接或間接的刺激以及神經的支配,其功能不只侷限於哺育,還有其它多種功能。
從醫學角度,乳房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哺乳:哺乳是乳房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乳房是哺乳動物所特有的哺育後代的器官,乳腺的發育、成熟,均是爲哺乳活動作準備。在產後大量激素的作用及小嬰兒的吸吮刺激下,乳房開始規律地產生並排出乳汁,供小嬰兒成長髮育之需。
2、第二性徵: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徵的重要標誌。一般來講,乳房在月經初潮之前2~3 年即已開始發育,也就是說在10歲左右就已經開始生長,是最早出現的第二性徵,是女孩青春期開始的標誌。擁有一對豐滿、對稱而外形漂亮的乳房也是女子健美的標誌。不少女性因爲對自己乳房各種各樣的不滿意而尋求做整形手術或佩帶假體,特別是那些由於乳腺癌手術而不得不切除掉患側乳房者。這正是因爲每一位女性都希望能夠擁有完整而漂亮的乳房,以展示自己女性的魅力。因此,可以說,乳房是女性形體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參與性活動:在性活動中,乳房是女性除生殖器以外最敏感的器官。在觸摸、愛撫、親吻等性刺激時,乳房的反應可表現爲:乳頭勃起,乳房表面靜脈充血,乳房脹滿、增大等。隨着性刺激的加大,這種反應也會加強,至性高潮來臨時,這些變化達到頂點,消退期則逐漸恢復正常。因此,可以說乳房在整個性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乳房的發育與演變
從胚胎到兒童時期,男女兩性的乳房沒有太大差異。女孩的乳房一般在10歲左右開始發育,絕大多數女孩乳房發育早於月經初潮2-3年。進入青春期後,在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下,促成了女性乳房的特有形態和功能。女性的乳房發育可以分下面幾個階段:
10歲以前,還沒有進入青春期,處於靜止狀態,男女乳房無任何差異。10-11歲,乳房開始隆起,出現乳暈。12-13歲,整個乳房的腺體,乳暈進一步發育,乳房開始隆起。13-15歲,乳暈區的腺體進一步發育,在膨隆的乳房上突出,乳房明顯地高出胸部。15-16歲,乳頭大而突出,乳房成熟,線條豐滿清晰,乳暈略陷。
(一)胚胎期乳腺發育
人類乳腺的發育是在胚胎第一個月末開始,在第二個月時(胚胎以生長到11.5毫米大小)在乳基線上可有多處上皮增厚,形成乳嵴。乳嵴可發展爲多個乳腺始基。在第三個月時乳腺始基逐漸消退,只留下胸前一對乳腺始基繼續發育,最後發育成爲乳房。在胚胎第三個月末和第四個月初,乳腺始基可發育成球狀,基底部向下生長,形成原始乳基芽,進一步延伸成索狀結構,即輸乳管原基。在胚胎6個月時,輸乳管原基開始分支,形成15~20個突性的上皮索,深入真皮內。在胚胎第九個月時,分支的突性上皮索內開始空腔,即乳腺導管的雛形。它是由2~3層細胞圍成,其末端出現數個基底細胞,形成小葉芽,此爲乳腺腺泡的原始結構。在胚胎5~6個月時,在皮下可生長有5~12個乳暈腺。有趣的是,在胚胎生長到32~36毫米時,乳腺區非但不是一個隆起區實際上是爲一凹陷區,凹底有乳腺管開口。在出生後,乳頭下方的結締組織增生,使乳腺區突出,構成乳頭,從外觀看胸部一對乳房基本上已形成。
如果在胚胎期其他區域的始基沒有完全退化,就會遺留多乳頭、多乳房畸形,臨牀稱爲副乳腺。但同時具有腺體組織和乳頭的完全性副乳腺比較少見,臨牀最常遇到的是非完全性副乳腺。副乳腺的位置一般就在腹股溝到腋窩之間的連線上,多位於雙側腋下。若副乳如果有多處的乳腺殘留,則會在從腋部到腹股溝的這條乳線上形成多處副乳,常見的爲多乳頭。


(二)嬰兒、少女期乳房的發育
嬰幼兒期約有60%的新生兒,不論男女,在出生後1 周左右,在其一側或雙側乳頭下,可捫及1~2釐米大小的腫物,甚至可見微紅、微腫,擠壓時又有少量分泌物自乳頭溢出。這種現象是由於新生兒接受母體內的雌激素,屬於嬰幼兒乳腺組織的一種正常的、暫時的生理變化。隨着母體的胎盤激素濃度在新生兒體內的逐漸降低,這種腫塊和分泌物一般在1-3周後逐漸消失,個別嬰兒可延續至1-2個月後自行消退。
這一時期內的乳腺相對保持穩定靜止狀態,直到青春期的到來,在這一期內,男女孩的乳腺基本上無本質的生理和解剖的差異。
7~10歲女孩如有一側或雙側乳房增大,乳暈微突起,乳頭下捫到2-3cm圓形、扁平、質韌的腫塊,無痛或輕微壓痛,此乃幼女乳房早期發育徵象。有女孩一側先增大,隨年齡的增長,對側也逐漸發育,不能誤當腫瘤。
(三)青春期乳房發育
青春期爲男女乳房發育的黃金時期,乳房發育變化是乳暈顏色變深,乳頭變大,乳腺組織增厚,外凸。因爲青春期是性變化開始到性成熟的階段,一般需要3~5年。此階段到來的早晚,可因種族、地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我國人羣大多在13~18歲之間爲青春發育期。
青春期的乳房發育過程與體內一些相關激素的作用有關,其中卵巢產生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刺激乳腺發育的最直接因素。此時下丘腦產生一種激素,叫作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也叫黃體激素釋放激素( LHRH )。這種激素可以刺激垂體產生兩種激素,分別稱爲卵泡刺激素(FSH )和黃體激素(LH )。在卵泡刺激素的刺激下,原始的卵泡逐漸發育成熟爲囊狀卵泡,可以分泌雌激素。這些雌激素可以誘導乳腺及生殖器官的發育和成熟。在月經初潮後的1~2 年內,原始的卵泡並不排卵和生成黃體,因此下丘腦-腺垂體的功能並不成熟。此時卵巢來源雌激素的刺激作用要強於黃體來源孕激素的刺激。在雌激素的刺激下,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分裂增殖,導管縱向延長,並形成分支,末端導管形成腺小葉的基芽,這些基芽以後將發育形成腺小葉。導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逐漸增多,彈性增大,血液供應和脂肪沉積也會增多。卵泡排卵後形成黃體,會產生孕激素。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導管-小葉-腺泡結構逐漸發育完善。
在外觀上,剛剛進入青春期時乳頭會突起,但乳暈沒有色素沉着。11 歲前後先在乳暈下方出現腺體結構,乳房開始從胸部隆起。以後腺體逐漸增多,乳房增大,乳暈出現色素沉着。13 歲前後乳暈增寬,色素沉着加重,乳頭和乳暈開始呈錐形突出於乳房。約兩年後乳房形成平滑的外觀,乳頭基部和乳暈不再突出。
青春期乳房的組織學改變與新生兒乳腺相似,但其範圍廣泛,整個乳腺導管系統及其周圍的間質均有增生,其特點爲:
1、腺管的增生與間質的增生成比例地增加;
2、乳腺管的基底細胞增生成堆,形成腺泡芽,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實體的小腺管自溶形成有上皮的腺管。
3、初次月經來潮,系性器官和乳房發育成熟的標誌,乳腺導管延伸,分支增加,並有輕度擴大;但小葉尚未形成,皮下纖維組織和脂肪等間質與腺管成比例地大量增加。
4、青春期男性乳房的發育晚於女性,發育的程度低而不規則,發育期短。
不同女孩的乳房發育可以有很大差別。雙側乳房的發育進程也可略不同步。乳房發育初期,有些女性的乳房會有膨脹感,有的甚至感到疼痛或觸痛,有的局部還會出現小結節,這是由於在這一時期乳腺組織對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均勻, 導致乳房的不同部位的腺體發育不均勻,千萬不要誤以爲是腫塊而將其切除,隨着乳腺的進一步發育和月經的來臨,這些疼痛及小結節會自然消失。後期的乳房發育也可以出現一些結節。
目前隨着營養狀況的改善,女孩的月經初潮和乳房發育都已經出現了提前的趨勢,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另外臨牀觀察初步提示,一些藥物和保健品也可能對乳房發育有一定影響,這是否會與一些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爲慎重起見,我們建議家長儘可能避免給孩子服用這些東西。半數以上的男孩在青春期也可以出現一定程度的乳腺發育,主要表現爲在乳頭、乳暈下出現盤狀小結節,有些人可能較明顯有輕度疼痛。可以單側或雙側發生,多在1-2年後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處理。
與雌激素和孕激素不同,甲狀腺素、生長激素等物質對乳腺生長和發育的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和特異的,而是間接的、非特異的。也就是說這些物質分泌和代謝的異常可能引起一系列發育異常,乳房也在其中。
(四)月經週期時乳房的變化

 
  正常月經週期中性激素會發生週期性的變化,而正常的乳腺組織對這些激素的改變也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因此也會發生一些週期性的組織學和形態學改變。這些改變是理解某些乳腺良性疾病的基礎。
乳房在月經前7-10天,受體內雌激素影響開始增大,到月經來潮激素水平下降,乳房逐漸復原,月經後7-8天回覆正常。這爲經前增生期和經後復原期。乳腺在月經週期中隨月經週期不同時期激素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1、增生期:自月經結束後7-8天起到下次月經前5-7天。此時卵泡已接近成熟。在腦垂體產生的FSH-LH 刺激下,卵巢會產生高水平雌激素。雌激素合成和分泌很快達到極限,卵泡破裂,卵子排出,黃體發育,孕激素的產生開始增多。在黃體期的中期,黃體孕激素合成達到極點,雌激素分泌會出現第2個高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先後及共同刺激下,乳腺導管會延伸和擴張,乳腺上皮會發生增殖,末端腺管分支也會增多,形成一些新的腺小葉。導管周圍組織則可以出現輕度水腫。
2、分泌期:增生期結束到月經來潮。此期開始時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還很高,但正在逐漸降低。腺管末端分支增多,腺管延伸,腺小葉變大,腺泡上皮細胞增生、肥大,分化成爲有分泌功能的細胞,部分呈單層排列,腺泡細胞內出現一些脂肪滴,腺泡內會出現一些分泌物。導管周圍水腫加劇,充血逐漸明顯,在月經來潮前3-4天血液供應增加達到極限,乳房體積可因此增大,有一些人可以非常明顯。乳腺往往會變得明顯厚韌,並可有脹痛、觸痛。副乳腺也可以有這些變化。
3、復舊期:月經來潮到月經結束後7-8天。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很低。上述改變相繼退化,充血減輕,水腫吸收。此期變化以乳管末端及腺小葉退化復原最顯著,腺泡上皮消失,分泌物不見,末端乳管及小乳管萎縮,上皮萎縮、脫落,乳管周圍纖維組織緊縮呈玻璃樣變,淋巴細胞浸潤減少,可見少量遊走吞噬細胞。此期的乳腺以退行性變爲主,同時乳腺組織被吸收,所以乳房變小而軟。月經過後5-7天乳房的體積最小。此後進入新一週期的增生期。若增生後不再退化復原,可形成臨牀常見的乳腺增生症。
月經的週期無數次的重複,使乳腺總是處於這種增殖與復舊,再增殖、再復舊的週期變化中,乳腺增生患者表現尤爲明顯。
乳房的這些變化概括地說就是,月經結束後約1周進入增生期,下次月經來潮前約1周進入分泌期,月經來潮則意味着進入復舊期。如此往復。但這種復舊在臨牀上往往不能完全回覆到原來的狀態,從而使乳腺在每一個週期的變化中積累一些增生的結構,乳腺隨月經週期的周而復始而重複着上述的規律性變化,乳腺增生的部分結構一次又一次的積累使乳腺的結構呈現出增生狀態的不均一性,臨牀上表現爲部分乳腺組織,往往是外上象限,侷限性增厚伴結節感,質地較韌,在經前往往表現明顯,但在月經期後上述的增厚感會有所減輕。
乳腺上皮之所以會對激素刺激產生反應,是在於在細胞內和細胞表面有一些激素的受體。如目前已經發現,正常乳腺上皮細胞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受體。正常的生理性變化中,性激素首先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細胞內產生一些分子水平的變化,這些分子進而發揮調節作用引起一系列功能變化,最終導致形態學的改變。另外在細胞膜上還有泌乳素(PRL)的受體,介導泌乳素的作用。這些激素不僅與乳腺的一些生理性變化有關,也與乳腺的一些病理變化有關,其中雌激素與乳腺癌的發生和發展就有密切關係。另外,有些乳腺上皮細胞在惡變形成乳腺癌的過程當中,激素受體結構及其調節方式仍然可以有一定時期的保留,癌細胞仍然需要雌激素的刺激才能生存和生長。隨着乳腺癌的不斷髮展,癌細胞會逐漸失去對激素的依賴,在沒有雌激素刺激的環境中也能生存和生長,於是成爲惡性度更高的腫瘤。
(五)妊娠、哺乳期乳房變化

妊娠、哺乳期乳房會進一步發育,腺體會進一步分化。
妊娠期間乳腺內的導管、小葉和腺泡都會大量生長,這種生長是在卵巢和胎盤產生的雌激素、孕激素以及胎盤催乳素、泌乳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懷孕3~4周時,在雌激素刺激下導管即會變長和形成分支,並會有小葉形成。5~8周時乳房會明顯增大和沉重,出現表面靜脈擴張及乳頭和乳暈色素沉着。此後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小葉形成明顯加速,並會超過導管的生長速度。在催乳素的作用下,腺泡內會出現初乳。妊娠的後半段時間,腺泡會越來越擴張,其內充滿初乳。同時肌上皮細胞、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也會增生。
分娩後,胎盤來源的催乳素、性激素會突然消失,卵巢來源的性激素也會突然減少。此時泌乳素已經佔據主導地位,在產後第2~3天還會急劇上升。第4~5天內腺泡和導管內已經充滿分泌物,腺泡及小葉內導管明顯增多、密集,腺管腔擴張增大,小葉間組織明顯減少,腺泡上皮分泌活躍,部分上皮由立方變柱狀,胞漿富有分泌物而透明,核圓,位於基底部;部分腺腔高度擴張,充滿乳汁,上皮扁平;有些則分泌物較少,爲分泌物排出的表現。在泌乳素和嬰兒吸吮乳頭的刺激下,乳汁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保持高水平的分泌量。此後產乳量會下降,一旦停止哺乳,數日內就可以停止泌乳。
停止泌乳後乳腺組織會逐漸復舊,腺泡破裂,細胞崩解,細胞內分泌顆粒消失,擴大的導管變小或殘存,間質增多,可見散在崩解的上皮細胞、吞噬細胞及間質內圓形細胞浸潤。約需歷時3個月至半年,乳腺方可恢復至非妊娠時的狀態。乳房外觀會變得鬆弛,可以出現皮膚皺褶,並可見到類似腹部妊娠紋的皮膚裂紋。分娩後如果沒有哺乳,乳腺在數日後就可以迅速退化。
乳腺組織在妊娠、哺乳期出現的迅速生長和高度分化並不是很均勻的。這常使乳腺有明顯的結節,而且結節可以很大。此時容易與一些疾病相混淆。另外由於這一時期乳房的張力比較大,又有很多結節,因此有些疾病可能不容易發現。此時應該注意在必要時應用超聲等手段進一步檢查。哺乳期過後,乳房鬆弛,張力減小,同時由於在妊娠、哺乳期間乳房皮下脂肪組織已經被一些乳腺組織所替代,因此腺體相對更貼近皮膚。此時乳房內的結構變化相對更容易摸清楚。哺乳後的乳房質地可以很不均勻,結節感也可以很強,其質地也常比懷孕前要硬,很多曾有乳腺疼痛的增生症患者在妊娠、哺乳後症狀反而可以減輕。
(六)閉經期及老年期乳房的變化

  中年之後乳房內的腺體將開始退化,間質成分會逐漸增多。絕經後體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會迅速下降,腺體退化因此加快,這種變化首先發生於乳腺小葉和腺泡,組織學上表現爲:乳腺小葉不整、縮小,數目減少,繼而小導管萎縮,上皮細胞減少以致消失,管腔狹窄,間質纖維化、膠原化,脂肪組織會大量填充,乳房的結節感越來越不明顯。但乳房體積未必會縮小,有些人甚至可能由於肥胖等原因反而使乳房更顯豐滿。不過此時的乳房都更趨下垂。
絕經後仍然會有少數婦女可以有乳腺疼痛,影像學檢查中也仍然可以見到乳腺質地不均及結構紊亂的表現。若在絕經後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或應用有類似作用的保健品和中藥,乳房內的腺體還可以相對增厚,乳房的外觀也會顯得豐盈,皮膚顏色會顯得紅潤,鉬靶X 線片上的腺體影也會比較緻密。不過有些藥物可能對乳腺有不良影響,應注意在醫生指導下應用。到了老年期時,乳管開始硬化,乳腺組織退化或消失,而且可見鈣化,小乳管、小血管閉塞。乳房的內部結構完全發生變化,基本上不再具備乳房應有的功能作用。隨着年齡的增大,外觀上看來乳房也是鬆弛、下垂、扁平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