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乳頭先天性乳頭內陷的治療

時間: 2015-06-13

漫談乳頭先天性乳頭內陷的治療

乳頭內陷是種比較常見的女性乳房畸形,常爲先天性,或爲遺傳性。單側或雙側,雙側常見,發生率約爲1.77%。先天性乳頭內陷是由於乳頭、乳暈的平滑肌和乳腺導管發育不良,乳腺導管間的纖維束攣縮牽引乳頭向內,且內陷乳頭多發育不良、細小,常沒有乳頭頸部。乳頭內陷不但影響美觀,同時易造成局部炎症或者溼疹,甚至因乳腺導管畸形哺乳期乳汁排泄不暢,無法哺乳,產後易發生乳腺炎,甚至膿腫。重者導致乳腺導管炎和乳腺導管腫瘤等病變,給患者帶來心理壓抑和生活不便。

目前公認的乳頭內陷的臨牀分類爲:

Ⅰ類(乳頭不外露,用手刺激後容易突出)

Ⅱ類(用手刺激後容易突出,乳頭較正常小,部分內陷在乳暈內)

Ⅲ類(乳頭較正常小,部分內陷乳暈之中,用手刺激後不能完全突出)

Ⅳ類(乳頭形態異常,多半沒有乳頭頸部,牽引後能突出)

Ⅴ類(嚴重乳頭形態異常,乳頭完全埋在乳暈下方,牽引後仍然不能突出)

乳頭內陷的整復可分爲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目前普遍認爲乳頭內陷首先應該行非手術治療,特別是年青女性,以保證維持正常的哺乳功能。但經過反覆牽拉、吸引乳頭無效者可進行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通常採用牽引或者負壓吸引原理進行治療。負壓吸引主要包括吸乳器吸引和注射器抽吸等。吸乳器主要靠橡皮球的彈力產生負壓,使用中發現負壓大小不易控制和調整,且由於橡皮球的彈性有限,產生的負壓較小,使用效果不理想。注射器抽吸法以注射器抽吸作爲動力,產生負壓強,可輕易吸出乳頭,但不以離斷束縛內陷乳頭的纖維組織,因而吸出後易回縮,且由於需要人工抽吸,病人難以長期堅持。而且這種方法中晚期妊娠不易實施。

我們目前所採用的乳頭內陷矯正器方法,具有不切斷乳管、沒有瘢痕、形態自然、方法簡單等。乳頭內陷矯正器,應用的是張力-效應關係原理,通過實驗發現應力能夠刺激和維持組織的再生和活躍生長。牽引成骨和擴張器同樣利用這樣的原理進行組織再生,同樣牽引乳頭的應力也能刺激和維持乳頭組織的再生和活躍增生,同時,長期的張力作用會使攣縮的纖維結構變性、斷裂,從而失去回縮的彈性,也是維持術後效果的另一原因。理論上矯正器方法能從三方面解決乳頭內陷的成因,能夠鬆緊攣縮、延長導管和再生支撐組織,且沒有附

加損傷,能夠滿足理想手術方法的條件,2~3mm即刻回縮,取下後的自行牽拉,有利於效果的維持。

矯正器的適應證和併發症:改良應用的矯正器法適用於各種程度的乳頭內陷,但是對於重度乳頭內陷,牽引時間應適當延長,使組織再生充分,減少術後回縮。重度患者還需要中途調緊鋼絲以維持張力。此方法可能發生的併發症有感染、血供障礙、皮膚破潰等。此方法的缺點是早期乳頭部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

感,但是這種不適的感覺會在1個月內消失;佩戴時間長,需要長期精心護理: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在矯正器基底核皮膚間襯墊紗布,避免皮膚破潰。

乳頭內陷的手術矯正方法較多,不一一例舉。

基本思想是鬆解乳管周圍攣縮組織、延長短縮的乳管和填補由於組織缺損導致的基底空虛,大多數手術是根據乳頭內陷的程度來選擇手術方法,還沒有一種方法適用於所有患者。理想的手術方法應滿足以下條件:①保留正常的哺乳功能;②術後不復發;③乳頭形態自然;④感覺功能正常;⑤切口瘢痕不明顯;⑥操作簡單。

手術儘可能達到操作簡便,乳頭形態滿意,血運感覺良好,效果持久不復發,切口瘢痕不明顯,最重要的是哺乳功能儘量予以保留。但手術存在很大風險,如操作不當引起乳頭缺血壞死;乳腺導管的破壞泌乳功能的部分或完全喪失;術後有復發;乳暈周圍瘢痕組織,影響外觀等。

復發難治性乳頭內陷治療四部曲

對一些程度較重的乳頭內陷,一些術式的複發率仍然較高。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提出對該類乳頭內陷的“四部曲”,取得了較爲理想的臨牀效果,與朋友們分享。

一做乳暈皮膚不等角的Z-plasty,以延長乳頭頸部;

二利用逆行腺體組織瓣填充乳頭下方的空虛,這步很重要,因爲在離斷牽拉乳頭的纖維組織後,乳頭下方較爲空虛,因此一些僅利用乳暈皮膚的術式複發率高。同時要注意,因爲是逆行組織瓣,其蒂部應較寬以保證組織瓣的血運;

三荷包縫合乳頭基部,阻斷乳頭回縮的“道路”,荷包應收的緊一些;

四外固定裝置牽引乳頭,至少持續一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