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繼發性痛經如何治療

時間: 2013-12-12

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經期痛經性痙攣,稱繼發性痛經。繼發性痛經的特點是在初潮時無痛經,以後數年才發生痛經,大多有月經過多、不孕、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盆腔炎病史,由於手術、分娩、流產、經期劇烈運動等原因造成女性生殖器官的炎症、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病症而引起的。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頸狹窄、子宮位置不正、盆腔腫瘤、宮內避孕環等。

繼發性痛經的治療應首先針對引起痛經的疾病進行,當這些疾病治癒後,痛經也會隨即消失。作爲患者有必要知道各種引起繼發性痛經的疾病的不同特點,以便於初步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痛經。

慢性盆腔炎伴痛經的特點是,在行經前就發生嚴重的下腹和腰背部脹痛,等到經血流出來後,疼痛就會減輕。部分病人可有急性盆腔炎病史,可伴有低燒、疲乏、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由於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痠痛,常在勞累、性交後、排便時及月經期前後加重,並出現月經和白帶增多;卵巢功能受損害時可有月經失調;輸卵管阻塞可造成不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痛經特點是逐年逐月加劇,醫學上稱之爲痛經進行性加重。疼痛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一日會疼痛得更加厲害,直到月經完全乾淨疼痛纔會消失。少數病人有長期下腹部疼痛,月經期間加重,伴有性交痛,不孕及月經失調,個別病人有便血或便祕。

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膜異位的一種,也叫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痛經的特點與上述子宮內膜異位相同,即痛經呈進行性加重,同時伴有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且大多發生在30—50歲有過生育經歷的婦女中

子宮肌瘤引起的經期疼痛常伴有下腹墜脹、腰背痠痛等。且有月經週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等。

子宮內膜癌一般不引起疼痛,晚期當癌瘤侵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出現腹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

以上疾病的確診需要將臨牀症狀與婦科檢查、B超等相互參照才能確診。但像子宮頸狹窄、子宮位置不正、盆腔腫瘤等則主要靠檢查才能最終確診。

繼發性痛經的治療取決於原發病的類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繼發性痛經的最常見的原因,根據該病不同的發展階段、年齡以及是否需要妊娠,其治療方法也不同。主要有手術治療和保守性的藥物治療(如雌激素、孕激素、口服避孕藥和促性腺激素釋放劑)。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