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後防復發方法

時間: 2011-10-30

 術後隨診切勿鬆懈

  乳腺癌手術治療後的隨訪是十分重要的。因爲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雖然與其他惡性腫瘤比較預後較好,目前的綜合治療水平也有較大提高,但是仍有1/3左右的病人將在手術後5—10年內出現復發轉移,而早期發現復發轉移竈並及時治療,有望延長病人的生存期。

  乳腺癌復發轉移的早期,病人常無任何症狀,而定期到醫院(最好到初治的腫瘤專科醫院)檢查可以發現早期轉移的跡象。一般復發轉移的時間以手術後兩年內最爲常見,以後復發轉移的概率會隨着術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但也有不少病人在手術後十幾年甚至二個幾年後復發轉移,因此乳腺癌病人術後應終身定期隨訪:手術頭兩年內應每三四個月檢查一次,第三至第五年內每六個月檢查一次,五年之後每年檢查一次,直至終身。

  隨訪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臨牀檢查、轉移易發臟器及部位的B超和X線檢查,以及必要的骨骼核素掃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l)檢查等。隨訪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檢查對側乳房,因爲一側患乳腺癌後,對側乳房發生原發性乳腺癌的危險度將增加3~4倍。

  復發轉移形式多樣

  乳腺癌復發可發生於手術切口局部胸壁和淋巴結轉移,此外還可以經血液到肺、骨骼、肝臟、軟組織、大腦等。不同的轉移部位,其症狀及治療方法也不同。

  肺轉移多數肺轉移病人缺乏典型症狀,只有1/3可有咳嗽、咯血痰、胸痛、氣短等。胸部X線檢查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乳腺癌病人每半年至一年應檢查一次。胸部CT和MRI檢查還可發現更爲微小的病變,但不作爲常規應用。對於孤立病竈或病變僅限於一側肺或一個肺葉,身體其他部位未發現明確轉移竈的病人,可實行手術切除,手術後有的病人仍可長期生存。

  骨轉移骨轉移多位於脊椎骨、骨盆和股骨。主要症狀爲逐漸加重的、定位明確的疼痛,局部可有壓痛但常摸不到腫塊。有些可以出現神經壓迫症狀或發生病理性骨折。全身核素骨顯像檢查比X線提早3個月至半年發現骨破壞,所以用該法可以早期診斷骨轉移病竈,爲早期治療、減輕痛苦爭取時間。骨轉移確診後的治療主要包括減少骨破壞的雙磷酸鹽藥物、局部放射治療和全身的抗癌及鎮痛治療。 P>

  肝轉移肝轉移早期常無症狀,當出現消瘦、食慾不振、肝區脹痛、乏力、低熱、黃疸等症狀時多屬晚期。所以臨牀隨訪中若重視對肝臟的檢查,常可發現相對較早的肝轉移,約10%肝轉移病人可進行手術切除。

  軟姐織復發轉移主要包括胸壁局部復發、同側腋窩(殘留)和鎖骨上淋巴結以及對側乳腺、腋窩、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另外還有胸骨旁的內乳淋巴結以及縱隔淋巴結轉移。位於表淺部位的轉移可以通過臨牀觸診查出,深部淋巴結則需要B超或CT、MRI等檢查探知。對於侷限性復發轉移竈,部分病人還可能通過再手術或局部放療而治癒。

  其他腦轉移可表現爲頭痛、噁心、嘔吐、視力模糊等症狀;胸膜腔轉移可以出現胸痛、氣短、胸水等。

  需要說明的是,大多數乳腺癌術後轉移是累及多臟器的全身性疾病,需要進行全身性治療,如化療和內分泌治療。採取綜合治療手段的目的在於延長病人的生命,減輕腫瘤帶來的痛苦。

  預防復發幾點注意

  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轉移目前仍然是醫學界所面臨的難題之一。若能保持良好心態,適當體育鍛煉,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對於減少復發轉移的發生還是個分有益的。

  首先要調整心態,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正確對待疾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笑對人生。其次,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並適當參加有益健康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等,擺脫癌症給生活帶來的陰影。這樣不但有利於康復,也減輕了家庭其他成員的負擔,給生活增添情趣。再次,祖國醫學,博大精深。乳腺癌病人自身免疫力較低下,可到正規中醫院或腫瘤醫院中醫科,由腫瘤中醫師處方“扶正”中藥進行調理。最後,飲食調節,戒陳煙、酒等不良嗜好。多食綠色蔬菜、豆類食品及新鮮水果,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蛋類、鮮乳等也不可少。還要糾正一些民間流傳的錯誤認識,所謂“不能吃雞、不能吃蟹、不能吃甲魚……”這些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只要適合病人口味、它們都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蛋白質。

  保乳手術

  隨着羣衆防癌意識的增強和醫學科技的進步,既根除癌瘤又保留乳房的夢想已經成爲現實。然而,人們在接受保乳手術的同時,仍然心存疑惑:局部切除腫瘤能否徹底?一旦殘留癌細胞,豈不留下禍根、埋下日後復發或轉移的隱患?人們有這種顧慮很合乎情理,但在瞭解以下情況後,會消除心中的疑慮。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