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前、後的症狀和原因

時間: 2011-05-02

       月經中期(排卵期)出現規律的陰道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續半天或幾天,可伴有輕搬腹痛或腰痠。 原因  由於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後,雌激素水平急驟下降明顯,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從而發生突破性少量出血,隨着卵巢黃體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潰破的子宮內膜表層迅速修復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當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較多的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充血引起紅細胞漏出;也可能於輸卵管傘部攝卵時,將含血的卵泡液經輸卵管逆蠕動送至子宮腔再由子宮頸經陰道流出。對有排卵的婦女於月經中期檢查宮頸管粘液時,發現約有60%在顯微鏡觀察下見到有紅細胞,而沒有肉眼可能見到的出血,這不屬病理現象;但有排卵期出血的婦女,必須排除生殖道的其它疾病,如月經不調、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腺癌等。

  如果經醫生確診爲排卵期出血,又無器質性病變,可以順其自然不進行治療,也可少量補充雌激素或選用中藥治療。如果是功能性出血,可以根據檢查結果選用西藥調節內分泌或使用雌孕激素止血,也可使用中藥對症治療。

       當人體處於完全休息狀態,排除精神或一切客觀因素干擾時,測出的體溫稱基礎體溫。以早晨6-7點醒來尚未起牀活動時測得體溫表示之,基礎體溫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卵巢排卵的功能及相應的內分泌變化。所以它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測定排卵的自我監測手段。那未在月經週期中基礎體溫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排卵前爲瀘泡期,卵巢分泌的爲雌激素,基礎體溫大多被動在36.6℃以下。排卵後卵巢內形成黃體,黃體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致熱升溫作用,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體溫的升高一直持續到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下降。這樣在一個有排卵的月經週期中基礎體溫的變化呈現雙相型的曲線。那未排卵可能發生在體溫下降前後2~3天,也就是發生在體溫開始下降,下降達最低點或開始回升時的任何時間內。據推則,體溫最低點的日期可能是最接近排卵的日期,在出現高溫的第4天肯定已經排過卵,而且卵子已經死亡。從此時起至下次月經前性交是安全的,有些基礎體溫呈階梯式上外,需數日才達頂點,這就很難計算排卵的具體時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