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伐單抗用於卵巢癌二三線治療Ⅱ期臨牀試驗評價

時間: 2011-04-09

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必須依賴豐富的營養供應,其基本條件之一是新生血管形成。貝伐單抗是一種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以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爲靶點,可競爭性結合VEGF受體,通過抑制內皮細胞有絲分裂,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新生血管形成,從而發揮抗癌作用。最近一些Ⅱ期臨牀試驗表明,貝伐單抗在卵巢癌治療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試驗1

一項Ⅱ期臨牀試驗評價了貝伐單抗對鉑類耐藥的卵巢上皮性癌(EOC)患者、原發性腹膜漿液性乳頭狀癌(PSC)患者的療效。[J Clin Oncol 2007, 25(33): 5180]

該研究由美國波士頓Beth Israel Deaconess醫學中心Cannistra等開展,共納入44例患者,這些患者以往接受的治療方案均不多於三種,其中59.1%曾應用多柔比星脂質體,25%接受過託泊替康化療,15.9%曾接受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治療,47.7%曾應用三種化療方案。患者在接受託泊替康或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中(或停藥後3個月內)均曾出現病變進展,83.7%患者對鉑類耐藥。

在該研究中,患者每隔3周接受貝伐單抗(15 mg/kg)靜脈注射,每6周進行CT掃描並根據實體腫瘤評價標準(RECIST)監測療效。中位貝伐單抗治療次數爲5次(2~16次)。

結果顯示,7例(15.9%)患者達到部分緩解,中位無進展生存(PFS期)爲4.4個月,在研究結束時的中位生存期爲10.7個月。貝伐單抗相關的3~4級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壓(9.1%)、蛋白尿(15.9%)、出血(2.3%)以及傷口癒合相關併發症(2.3%)。此外,3例(6.8%)患者發生動脈血栓栓塞,3例發生貝伐單抗治療相關性死亡。

研究還發現,先前應用多種化療方案的患者消化道穿孔(GIP)發生率較高。研究中,患者GIP發生率(11.4%)高於其他類型腫瘤貝伐單抗臨牀試驗。其中,以往曾接受三種方案化療的患者GIP發生率高達23.8%,而曾接受兩種方案化療者則無GIP發生(P<0.01)。CT檢查發現,存在腸壁增厚或腸梗阻的患者GIP發生率有增高趨勢。

試驗2

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伊文醫學中心Buger等進行了另一項Ⅱ期臨牀試驗,以評價貝伐單抗對頑固性或複發性EOC以及原發性腹膜癌(PP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Clin Oncol 2007, 25(33): 5165]

該研究共納入62例患者(中位年齡57歲),其中41例(66.1%)患者曾接受兩種方案化療,26例(41.9%)對鉑類耐藥。研究中對患者每隔21天經靜脈給予貝伐單抗15 mg/kg,主要終點爲臨牀緩解情況和6個月時的PFS。

結果顯示,共有13例(21%)患者臨牀緩解(2例完全緩解,11例部分緩解),中位緩解期10個月,6個月PFS率達40.3%。中位PFS期和總生存期分別爲4.7個月和17個月。可能與貝伐單抗相關的3級不良事件包括造血系統不良反應(1例)、胃腸道反應(3例)、高血壓(6例)、血栓栓塞(1例)、肝損害(1例)、過敏(2例)、凝血(1例)、體質改變(1例)和呼吸困難(1例)。4級不良事件包括肺栓塞(1例)、嘔吐和便祕(1例)以及蛋白尿(1例)。患者以往鉑類治療敏感性、年齡、既往化療次數以及體力狀態與腫瘤進展或死亡無顯著相關性。

研究者認爲,貝伐單抗可有效用於EOC或PPC二線或三線治療,患者耐受性良好。

■ 點評

目前在臨牀上,耐藥性和複發性卵巢癌的治療仍是十分棘手的問題。貝伐單抗的Ⅱ期臨牀試驗結果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作爲惡性腫瘤的第四大治療模式,生物治療真的離我們已經不太遠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