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老年人的人際關係與生活生命質量

時間: 2014-05-07

論老年人的
人際關係與生活生命質量

劉鳳儀

人際關係,按照人際關係學所說,是人們社會交往的產物。人們依靠某種媒介,通過個體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感情、能量和物質的有機渠道。社會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認爲,人際關係首先是人們的心理距離的大小遠近,其次是人們行爲的外在表現。老年人的人際關係則又是檢驗健康老人的一項標準。

2001年國家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確定了健康老人的十大標準,其中第七條“能恰當地對待家庭和社會人際關係”和第九條“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都是對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方面的要求,並把它作爲健康老人的標準。

中國心理衛生學學會副會長劉福源教授,在“2002年中國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上,講到健康心理的三條標準,其中第三條“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過分計較,能助人爲樂,與人爲善”,也是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

人際關係,作爲檢驗老年人健康的一項標準,其實,也就是檢驗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的一項標準。上海市老齡科研中心,認爲生命質量是由正常的生活能力、心理狀態、維持人際關係的能力及身體是否舒適愉快,四個要素構成的。因此說,老年人能有完美的人際關係,直接關係着身心健康和生活生命質量。

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是在生活生命活動中形成的

在老年人的生活生命活動中,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而構成人際關係,一般說,是由行爲成分、情緒成分、認識成分三個成分組成的。老年人在生活生命活動中,通過這三種成分的個體交往,逐漸形成廣泛的人際關係。

其一,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老年人一生的生活生命活動,大部分是在社會生產中度過的,他們在機關、工廠、企事業單位工作幾十年,在服務社會、服務生產、服務生活的物質資料與精神資料的生產過程中,與單位內部或外部人們的聯繫很多,離退休之後,仍然存在和延續着過去崗位上相互合作、協作形成的夥伴關係,都構成了老年人的人際關係。

其二,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老年人的生活生命活動,離不開社會這個大環境,他們在社會活動中,都佔有一定的位置,有一定角色,以此基礎形成的人際關係,並伴隨着社會發展而發展他們的人際關係,如同學、同鄉,師兄、師弟,朋友、戰友等等。離退休後的老年人,由於生活生命活動條件的變化,休閒活動中的興趣、愛好等又會形成新的人際交往,如戲友、歌友、舞友、麻友、棋友等等。還會由於社會發展,人們的政治經濟條件的變化,如黨團組織、羣團組織、各類學會、各種協會的成員之間,也會形成老年人的人際關係的發展和變化。

其三,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是在親屬來往中形成的。老年人在家族或親屬中是老者,這是由於人們在家族或親屬中,都以一定的身分構成的身分與身分之間的關係,如爺孫、父子、叔侄、夫妻、兄弟、姐妹等。老年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方面的關係將會不斷地擴展。

人際關係是個體之間的感情交往,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是不等的,有不同的層次,有的相識而不交往,有的交往而不密切。沒有相互交往,就不可能形成人際關係,沒見過面的叔侄,只能說他們之間存在着人際關係的血親媒介,而不能說他們有人際關係。在交往中的感情交流,是物質交流、信息交流、態度交流的結果。

老年人的人際關係對生活生命質量的客觀效應

人際關係是心理距離的表現,心理距離取決了交往雙方在物質或精神上滿足需求的程度,滿足需求的程度越大,人際關係就越好。這種需求的滿足,對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有着重要的客觀效應。

人們賴於人際關係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人際關係帶給人們的需求也是多種多樣的,就老年人個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人際關係能使老年人得到生存上的滿足。一個人只有與其他人結成關係,才能與自然抗爭,才能獲得生活、生產資料。離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老年人過去和現在生活生命的需要,都是老年人與人們共同勞動創造的。過去的工資和現在的養老金,也都是在崗時與人們共同勞動所得到的報酬。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離不開與人們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高齡老人,更需要人們的關照。所以說,老年人的生存離不開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也能有利和改善老年人的生存條件。

第二,人際關係能使老年人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心理上的滿足,是人類的高級需要,任何人都要得到關愛,得到理解,得到尊重。這些滿足,只有在人際關係中才能得到。特別是離退休後的老年人,在心理上有許多失衡,失落感、孤獨感、自卑感,這些不良心態,直接或間接地破壞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規律,影響身心健康。老年人只有通過與人們之間的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才能獲得人們的關愛和尊敬,滿足心理上的需求。

第三,人際關係能使老年人得到認識上的滿足。人對人的不同情感和態度,如敵友、親疏、愛憎,取決於人的認識程度,也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程度。老年人在人際關係中體察人們的思想品質,分析判斷人們的語言行爲,能比較正確地理解和認識有關的人和事,得以正確的態度和正確的處理辦法。

第四,人際關係能使老年人得到才能上的滿足。在越來越着意人生活法,越來越追求生命質量的老年人們,人際來往成了他們獲得知識和才能的渠道。在老年大學、老幹部學院和一些培訓學校中,老年人攻外語、學電腦、練開車。在攝影書畫、音樂舞蹈、麻將棋類、各種球類、各種拳法等協會中聚集的老年人,互幫互學,切磋技藝,既有所學又有所樂,還有所爲。老年學、老年心理學、老年醫學、老年人才學等等研討老年問題的學術組織,更是老年人獲得知識和才能的人際往來的場所。

人際關係不僅對老年人個人帶來某些滿足,而且對社會、對羣體也會帶來需求,如個人與集體、少數與多數等關係,都是羣體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各種老年組織的精神面貌,也都與內部人際關係有關。因此說,人際關係對老年人自身生活生命質量十分重要,對羣體和社會事業發展也十分重要。

老年人在生活生命活動中應遵循的人際交往原則

實踐證明,人際關係有着重要的價值和作用,是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的需要,如何建立和發展老年人的人際關係,我以爲應該遵循以下四個原則進行人際交往:

一是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應在平等的原則上進行。平等就是人們在社會上處於平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權利。老年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發生矛盾,多是不能平等待人,損傷了自尊,產生不平衡心態,破壞了人際關係。平等表現是多方面的,在實際生活中,諸如情緒平等、態度平等、感情平等、尊嚴平等、人格平等、利益平等、權利平等、需求平等等。老年人還要克服自卑、自傲的心理障礙,既不能習慣於隨聲附和,又不能高傲自大,做到平等的處人處事。

二是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應在互利的原則上進行。馬克思曾經表述過,人類一切行爲,都是爲了利益的獲得。人際交往的理論中,也強調需求的滿足。老年人在人際關係中,除了獲得物質利益之外,更爲高級的需要,是精神利益,希望得到關愛,得到承認,得到尊重。所以,必須注意相互有利這一原則。但是,一定要防止貪婪心理的作怪,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關係,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傷,還會出現衝突和緊張的局面。

三是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應在積極的原則上進行。人際關係的發展和鞏固,只能在積極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實現。所謂積極,一方面是指交往的態度積極,努力創造條件,使雙方的信息、情感、能量、物質交換順利進行。在交往中主動尋求對方的反應,以禮待人,不斷強化相互間的交往。但不能對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用冷漠的態度對待別人。更不能把交往當作逢場作戲,作表面文章。另一方面指交往的情操要高尚,要尊重友誼,尊重情感,體諒他人,關心他人,助人爲樂等。在交往中,提倡互補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都也有自己的短處,能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才能不斷鞏固人際關係,使雙方在工作、學習、修養等方面不斷進步。

四是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應在公開的原則上進行。公開性就是接受社會公衆的討論、監督,使公衆瞭解。封閉往往是人際關係緊張的因素之一,誰都無法和那些嚴嚴地封閉自己的人進行交往。公開性就老年人個體來說,主要是能敞開思想,交流情況,聽取意見,善於溝通。有些不便公開的,也可說明情況,求得理解,不致於影響關係。對方要防止猜忌成癖,捕風捉影,說三道四,不做害人又害己的事情。

老年人建立和發展完美的人際關係,能廣泛吸納人生經驗,不斷提高人生境界;深入探索人生規律;充分創造人生價值,這是積極人生的需要。

2002年4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通過的《政治宣言》和《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倡議,積極老齡化是以增進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爲目的的不斷提供健康、參與和安全的最佳機會的過程。研究老年人的人際關係問題,從相關的方面,尋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質量,以實現我國提出的健康老齡化的建設,響應“積極老齡化”的倡議。

(編入《不老的年華》老年文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