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硬化的飲食調整

時間: 2011-08-01

天天營養網    愛美論壇

    有效的腦動脈硬化防治大大降低缺血性中風的發生率。適當的飲食調整可延緩腦動脈硬化進展。
    當飲食中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成分較高時,大量脂類物質可在血管壁中沉積,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動脈硬化病人的飲食應注意如下幾點:
(1)多吃素菜少飲酒:素菜和水果(水果食品)含有大量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鉀、鎂元素。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發展,同時可增加血管的緻密性。酒類尤其是烈性酒,可促進動脈硬化,另一方面可誘發中風。
(2)常用動物油(油食品)少吃動物脂肪: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血清膽固醇降低;而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肥肉、動物內臟、蛋黃等含膽固醇較高。
(3)飲食清淡不過飽:飲食以清淡爲宜,因爲嗜鹹飲食,鈉會進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壓(血壓食品)增高。進食量應適當,不宜過飽,否則身體過胖加重心臟負擔。
(4)蛋白海味不能少: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同樣會發生血管硬化。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含動物蛋白和豆類蛋白,以供應身體必須氨基酸(氨基酸食品),飲牛奶以去脂爲佳。海產品如海帶、海魚等含有豐富的碘、鐵(鐵食品)、鈣(鈣食品)、硒、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被公認爲大腦營養劑、血液稀釋劑,具有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之功效。

動脈硬化的食物宜忌的選擇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製品)及複合碳水化合物(如澱粉等),少吃單純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可促使膽固醇羥基化,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血液和組織中的蓄積。

    (3)宜多吃高纖維素(纖維素食品)的食物,因食物纖維不易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消化食品),攝入高纖維食物後可改善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糞便中膽固醇及時排出,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無機鹽的良好來源,在人體內具有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吸收的作用。中醫認爲這類食物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故經常食用,可以軟化血管。

    (5)宜吃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血壓食品)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

    (6)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家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油食品)等。

預防動脈硬化的幾種常見食物

 (1)宜多食用植物蛋白(如豆製品)及複合碳水化合物(如澱粉等),少吃單純碳水化合物(如果糖、蔗糖、蜜糖及乳糖等)。

    (2)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維生素(維生素食品)C可促使膽固醇羥基化,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血液和組織中的蓄積。

    (3)宜多吃高纖維素(纖維素食品)的食物,因食物纖維不易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消化食品),攝入高纖維食物後可改善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糞便中膽固醇及時排出,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4)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無機鹽的良好來源,在人體內具有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吸收的作用。中醫認爲這類食物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故經常食用,可以軟化血管。

    (5)宜吃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血壓食品)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

    (6)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家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7)宜吃植物油,如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油食品)等。

維生素C、E預防動脈硬化效果因人而異

據海外媒體報道,美國與加拿大的聯合研究小組在剛剛出版的2004年4月期《糖尿病(糖尿病食品)護理》上發表研究論文稱,抗氧化維生素C與維生素E的效果因人而異,可分“有效者”及“無效者”兩種。對於“有效者”,這些維生素(維生素食品)確實具有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但對於“無效者”則沒有預防作用,有時反而會導致動脈硬化症狀惡化。
    動脈硬化症狀開始惡化後,血管變細變硬,凝固的血液塊引發栓塞、導致心臟病與腦中風的風險極高。
    導致動脈硬化惡化的原因是活性氧等引起的氧化應激(Stress)。惡性膽固醇(LDL膽固醇)被氧化之後,附着在動脈血管壁上,造成血管變細、血液凝固--這就是產生動脈硬化的過程。
    此前的動物實驗已證實,具有強抗氧化性的維生素C與E可以抑制LDL膽固醇的氧化、阻止動脈硬化。 但在以人爲對象的臨牀試驗中,分別進行了“有效”、“無效”和“反作用”研究。研究證實,維生素C與E是否有效因人而異,取決於在人體內進行紅血球循環的“結合珠蛋白”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基因類型。結合珠蛋白基因有1型與2型兩種形式,每個結合珠蛋白基因有兩個基因,從父親與母親處各繼承一個,組合起來有三種表型:2個1型基因(1/1型)、2個2型基因(2/2型),1個1型基因與1個2型基因(1/2型)。
    報告稱,1/1型的人(擁有2個1型結合珠蛋白基因者)攝取抗氧化維生素可以預防動脈硬化,而抗氧化維生素對1/2型(各有一個1型與2型結合珠蛋白基因)與2/2型(擁有2個2型結合珠蛋白基因者)絲毫沒有預防效果,尤其是2/2型且患有糖尿病的人,服用抗氧化維生素反而會加快動脈硬化。 結合珠蛋白的作用是“紅血球的循環系統”,即回收結束壽命的紅血球、再次利用輸送到肝臟的鐵(鐵食品)分等。
    目前已確認抗氧化維生素不起作用、帶有2型結合珠蛋白基因的人,循環效率稍低、血液中的鐵濃度很高,而這血液中的鐵可能就是那個“壞分子”。服用維生素C等抗氧化維生素後,鐵(三氧化二鐵、Fe3+)被還原,在體內形成氧化亞鐵(Fe2+),而氧化亞鐵氧化LDL膽固醇的能力特別強,也就是說,由於擁有2型結合珠蛋白基因的人血液中鐵分多,因此服用抗氧化維生素後形成大量氧化亞鐵,反而加速了動脈硬化。但這一結論只是基於300人進行的試驗所得出的數據,可信度並不高。 歐美正在展開迄今最大規模的“HOPE”、“HPS”等幾萬人規模的大型試驗,對抗氧化維生素的效果進行調查。
    研究小組提出,應該使用這些大規模試驗的數據,根據不同的結合珠蛋白基因類型修正結果、證實基因類型是否真能影響抗氧化維生素的效果。

(轉自天天營養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