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飲食攻略 擊退肥肚蘋果型胖

時間: 2011-04-11

  東方女性原本大多屬於下半身肥胖身材,然而常吃高熱量、高脂食品等不良飲食習慣,及平時疏於運動,使脂肪堆積於腹部,漸漸變成“小腹婆”,這種體態也稱爲“蘋果型”身材!

  假如脂肪大部份囤積在腰部或上半身,稱爲“蘋果型”身材。假如大部份脂肪堆積在臀部、大腿或下半身,則稱爲“梨型”身材。

  就健康觀點來說,寧可選擇梨型身材也不要蘋果型身材。由於蘋果型身材的人,粗腰大肚,脂肪大部份囤積在腹部器官。腹部脂肪會增加罹患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糖尿病、中風,以及若干癌症的風險。

  一般而言,上半身肥胖的成因與飲食中過多的脂肪及精緻糖類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在進行上半身減重計畫時,蛋糕、西點、餅乾、含酒精或是含奶精的飲料就必須列爲拒盡往來戶了!

  “蘋果型”身材更有不少健康方面的隱憂,爲了健康與苗條,減肥勢在必行!現在,愛美網就告訴你怎樣通過調整飲食,擊退肥肚凸腹,成功離別蘋果型身材!

  至於梨型身材者,臀部、大腿較粗壯,患病的風險就沒這麼高。 大部份的東方女性都屬於下半身型肥胖,但實在隨着飲食習慣的日漸西化及生活環境的改變,現在有上半型肥胖困擾的人實在也不在少數了!

  這些女性飲食習慣都不好,常吃炸薯條、巧克力、炸雞等高油脂、高熱量食品,再加上很少運動,脂肪堆積在腹部,於是變成“大肚婆”。

  除此之外,上腹(肚臍以上)的肥胖還與進食速度過快、暴飲暴食、或是長期保持坐姿有關,因此,保持細嚼慢嚥、攝取大量纖維、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都是預防上半身肥胖的不二法門。

  注:嚴格上來說,男性及女性的腰圍必須分別大於90及80公分,或是以腰圍除以臀圍的腰臀比,分別大於1.0及<a href="http://www.jiahooo.com" title="減肥排行榜" target="_blank ">減肥排行榜0.8時才稱爲上半身型肥胖。

  “蘋果型肥胖”的上半身型肥胖,對於健康上的影響遠遠大於其他型的肥胖,所以假如你有着一副圓滾滾的蘋果型身材的話,可要趕緊爲自己進行健康體重治理計畫了!

  蘋果型胖胖的瘦腰方案

  “蘋果型”身型會給塑型帶來很大的麻煩,腰腹部的過度肥胖,腰、臀部脂肪層過厚,堆積現象嚴重,大腿部脂肪相對偏少,造成“上重下輕”的視覺效應,應給予高度重視,該類人羣塑腰要領爲改善飲食習慣。

  改善飲食習慣

  要點:這類人會更加喜歡吃甜品、冷飲和口味重的食品,而且不願運動,能坐着決不站着的思想使得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很輕易積聚在上腹部位。

  修煉方法:

  另外多餘的鹽分因不運動而保持着體內的水分,因此上腹部看起來很臃腫。更重要的這類人羣在天冷時大都伴有手腳冰冷的現象。

  2、擦腰,以兩手掌面緊貼腰部脊柱兩旁,直線往返摩擦腰部兩側,一上一下爲1遍,連作50次以上。

  1、改吃自然糖,開始瘦腰時可以給自己一個緩衝期,以自然糖代替精終骨,例如用蜂蜜取代白砂糖,逐步將口味改變,達到瘦腰效果。

  使腰部的熱感越來越強而達整個腰部,幫助脂肪代謝率的進步,保證天天摩擦腰部。

  3、少吃鹽類以防腹脹,不要常吃薯條和罐頭等含鈉量高的食品。

  留意題目:

  1.給自己制定一個食品譜,規定哪類甜食要少吃,比如巧克力類,而改吃麥芽糖、蜂蜜等自然糖。

  2.做腰部運動時,要留意腰部的保熱,擦腰時力度不要太強,節奏可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的。

  蘋果型胖胖瘦上半身的TIPS:

  1. 儘量吃新鮮自然不加工的食品,減少過多鹽份的攝取,避免腋窩滯留多餘水份,使得手臂內側或腋下後方有浮腫贅肉的產生。

  2. 可補充適量的亞麻油酸,以幫助後背部棕色脂肪組織的活絡及代謝。

  3. 避免飲用大量冰品,以免影響腹部循環代謝,抑制了腹部脂肪的消耗。

  4. 香菇、海帶、紫菜、金針、西洋芹和綠花椰都是可以多攝取的蔬菜,對於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有很大的助益。

  5. 天天順時鐘推拿自己腹部約15分鐘(由肚臍右方約3指處開始)。

  蘋果型胖胖用“低醣飲食法”減肥更有效

  研究發現,蘋果體型的人胰島素分泌較爲旺盛,假如使用“低醣飲食法”減重更有效果。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提到,在爲期6個月的實驗中,高胰島素分泌者用“低醣飲食法”均勻瘦身6kg,並且在18個月後幾乎沒有復胖。 據史丹佛大學一年研究後發現,低醣減肥法顯着優於其他飲食減肥法,對女性的新陳代謝也不會造成明顯的副作用。

  低醣飲食原理:

  限終辜水化合物的攝取,主張肥胖的原因是醣類攝取過多,以限制醣類食品,所需熱量從肉類、牛乳、起司、蛋等攝取,俗稱吃肉減肥法,又稱“艾特金斯飲食法”(阿金飲食法)。

  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取量並不設限,但減肥者最好選擇植物性脂肪與蛋白質。 從今天開始,從飲食方面進手,一步步擺脫肥肚凸腹,收穫健康與苗條!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