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療法來減肥

時間: 2011-01-24

 飲食療法

  平衡膳食,粗細搭配

  肥胖者的膳食安排中,應注重這些食物的選擇:黃瓜、冬瓜、白蘿蔔、韭菜、菠菜、綠豆菜、茼蒿、香菇、黑木耳、海帶、竹筍、山楂、豆腐、海蜇、玉米、蕎麥、燕麥、紅薯、魔芋、兔肉、牡蠣。

  局部肥胖的男人除了多運動之外,還可以採用飲食調節的辦法。王琴說,在平衡膳食的基礎上,減肥者應選用熱量低的食物。比如,魚蝦熱量低於其他肉類。禽類食物中,飛禽類的熱量低於填肥禽肉的熱量。畜肉中,牛羊肉的熱量低於豬肉的熱量,瘦肉低於肥肉。脫脂牛奶比全脂牛奶的熱量低,同樣是綠葉蔬菜,瓜類蔬菜的熱量比根莖類蔬菜低。

  主食中注意粗細搭配。雜糧燕麥、蕎麥、玉米、紅薯等具有降脂降壓、清熱通便、防止代謝性疾病的食療作用,經常食用對減肥有益。胖者每天應吃500克以上的蔬菜,特別是深綠葉蔬菜。飯量大的人還要把飯量降到正常量,爲減輕飢餓感,可補充黃瓜、西紅柿、蘿蔔等,還要注意補充瓜類和食用菌。

  肥胖者的飲食原則是,主要是限制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平時應避免吃純糖、巧克力、糖果、甜點、冰淇淋、甜飲料、花生、鬆籽、蜂蜜、肥肉、黃油、奶油、內臟、動物腦、魚子、動物油脂等。

  其實大家都明白,男人的局部肥胖,主要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所致。要減肥,盧集森給出幾點飲食方面的建議:第一,儘量不吃消夜。第二,改變飲食習慣。如果說每天的飲食總量爲10、早中晚的比例爲3、3、4,就可以改爲4、3、3或者變爲4、2、2更好。第三,要多吃粗纖維的食品,少吃甜食和高熱量的食品。

  運動療法

  每天堅持步行一小時

  除了食療,盧集森建議,男人每天步行一小時,時間長了就會有效果。週六週日可定期去登山。因爲爬山能消耗不少的能量,也要多喝水、出汗,這些對減肥的效果很好。

  每天進行1小時活動

  衛生部對成人體力活動的建議是:一週至少有5天進行至少中等強度的活動30分鐘。對於想預防肥胖的很多人而言,每天進行45-60分鐘中等強度的活動可能很有必要。肥胖者和設法減肥的人可能需要每天進行60-90分鐘的活動以保持體重的下降。推薦的活動強度可以一次完成或分次完成,每次運動10分鐘以上。活動可以是日常活動(比如步行、騎車、爬樓梯等),有計劃的鍛鍊或體育運動。

  有些年輕人應酬多,有的實在推脫不了,盧集森建議,在應酬宴會之後的第二天吃餃子,吃點青菜,就可以平衡回來了。

  誤區

  不吃肉也可能變胖

  盧集森說,人們常想當然地認爲沒有吃肥肉就不會變胖,“其實如果吃的菜放太多油也是不好的。比如廣州的很多酒店都放很多油,有些人自己做菜也喜歡放很多油,其實油太多了也有健康隱患。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學習西方吃油膩和甜的食物,引起工作效率低下以及一系列的身體問題,後來才變爲吃得清淡。”盧集森說,家庭用油最好是植物油,比如芝麻油、調和油、橄欖油都可以,但花生油不是很好。

  吃飯後不宜立刻散步

  民間有句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盧集森表示,這句話要辨正來看。“其實剛吃完飯不要立刻就散步,因爲很容易產生胃病。最好是過了2到3個小時再走,這樣不會損害胃。但是如果是糖尿病人,我就建議他飯後半個小時輕微走動,可以防止血糖高。”

  若要小兒安,常備飢和寒

  盧集森說,吃飯時建議經常吃七八分飽,吃得太多會變成一種負擔,飢餓時能激活免疫系統,並且提高抵抗能力。俗話說:若要小兒安,常備飢和寒,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婚後容易心寬體胖

  有些年輕男人有這樣的疑惑:爲什麼結婚以後或者和女朋友住在一起後,男人就會變胖。荔灣區中醫院副院長王琴解釋說,原因在於結婚後生活安定,吃飯穩定,而且日常生活也不錯,有魚有肉,加上心情愉快,這就是所謂的心寬體胖。男人婚後,相當一部分人不愛運動,在辦公室一坐就是半天或者一天,時間長了,就會變胖。

  夫妻生活會不會讓男性變胖,盧集森說不會,夫妻生活也是一種運動,也消耗了能量。“如果長期在辦公室坐着,長期對着電腦,則容易變胖”。

  鏈接

  肥胖自測方法

  除了稱體重判斷是否過胖之外,國際上流行的測量標準是,體重/身高的平方。結果在18.5-24.9之間爲正常,小於18.5表示偏瘦,25.0-29.9表示超重,大於等於30.0表示肥胖。肥胖也有分爲三級,30.0-34.9爲一級肥胖,35.0-39.9爲二級肥胖,大於40爲三級肥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體重和肥胖併發症發病率之間的關係研究,超重時肥胖併發症略有增加,一級肥胖時發病率中度增加,二級肥胖時發病率顯著增加。

  成功控制飲食的重要原則

  從主要食譜中選取各種不同的食物。限制進食量。減少脂肪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增加水果和蔬菜攝入,每天至少5份。保證飲食中包括全麥和高纖維食物以及低血糖指數的食物。減少糖的攝入。限制鹽的攝入。制定一份有計劃的飲食方案,從早餐開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