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萎縮已經成爲顱腦損傷後常見的後遺症,廣泛性腦挫裂傷往往引起彌散性腦萎縮,而局部腦挫裂傷或者是腦內血腫,吸收後形成侷限性腦萎縮。
臨牀外傷性腦萎縮主要表現:在原來損傷的區域,留下了腦功能障礙症狀。
臨牀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額葉損傷後,出現精神異常,反應、理解能力及判斷能力下降,分析以及計算能力明顯的減退,也可能出現輕度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足;顳葉損傷可表現爲視力視野障礙;頂葉的損傷表現肢體可能出現麻木感和輕度的癱瘓;而枕葉的損傷往往出現視力的急劇下降。
臨牀上,因爲外傷後腦萎縮,同時合併有癲癇的病例發病率較高。
腦萎縮的診斷主要靠CT的、MIR確診,影像學資料表明::彌散性腦萎縮,由腦溝、腦池擴大,腦室也出現擴大的現象。
近10餘年來,我們對外傷性腦萎縮,採取傳統的中醫藥,“活血化瘀”、“補肝益腎”的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極佳。
臨牀療效的評價:1、原發性腦損傷的範圍、性質:2、腦損傷後伴發的臨牀症狀嚴重程度:3、腦損傷同時合併有多臟器的損傷:4、患者的年齡大小等都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