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常識:肝硬化晚期併發症及術後護理

時間: 2013-07-02

  肝炎型肝硬化是指病毒性肝炎發展至後期形成肝硬化,肝炎病毒分爲甲、乙、丙、丁、戊等類型。近年研究認爲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無慢性者,除急性重症外,不形成肝硬化。乙、丙型肝炎容易轉成慢性即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肝患者五分之一呈慢性經過,長期乙肝病毒呈現陽性,肝功能間歇或持續異常。乙肝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可使淋巴細胞在肝內浸潤,釋放大量細胞因子及炎性介質,在清除病毒的同時使肝細胞變性、壞死,病變如反覆持續發展,可在肝小葉內形成纖維隔、再生結節而形成肝硬化。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丙型肝炎呈慢性過程,整整十分之三的慢性丙型肝炎發展爲肝硬化。丁型肝炎可以和乙型肝炎同時感染或重疊感染,可以減慢乙型肝炎病毒的複製,但常加劇病變的活動及加速肝硬化的發生。病毒性肝炎的急性重症型,肝細胞大塊壞死融合,從小葉中心向匯管區擴展,引起網狀支架塌陷、靠攏、形成纖維隔。併產生小葉中心至匯管區的架橋現象,而形成大結節性肝硬化。

  慢性活動性肝炎形成的肝硬化,在匯管區有明顯的炎症和纖維化,形成寬的不規則的纖維隔,向小葉內和小葉間伸展,使鄰接的各小葉被纖維隔分隔、破壞。這時雖然肝臟結構被改建,但還不是肝硬化,而是肝纖維化階段。當炎症從肝小葉邊緣向中心部擴展,引起點片狀壞死和單核細胞浸潤,纖維隔也隨之繼續向中心擴展,分割肝小葉,加之肝細胞再生,形成被結締組織包繞的再生結節,則成爲肝硬化。至病變的末期,炎症和肝細胞壞死可以完全消失,只是在纖維隔中有多數大小不等的結節,結節爲多小葉性,形成大結節性肝硬化。如肝炎病變較輕,病程進行較慢,也可以形成小結節性肝硬化、混合性肝硬化或再生結節不明顯性肝硬化。

  肝硬化晚期併發症:

  1 感染:肝硬化患者由於脾功能亢進,機體免疫功能減退而抵抗力降低,以及門體靜脈間側支循環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進入人體的機會,故易併發各種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結核性腹膜炎、膽道感染、自發性腹膜炎及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等。

  2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數是由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但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併發消化性潰瘍、門脈高壓性胃病、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徵等。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可因粗糙食物、化學性刺激及腹內壓增高等因素而引起,肝硬化晚期併發症,常表現爲嘔血與黑糞。

  3 肝性腦病:肝性腦病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

  4 門靜脈血栓形成:約10%結節性肝硬化可併發門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與門靜脈梗阻時門靜脈內血流緩慢、門靜脈硬化、門靜脈內膜炎等因素有關。如血栓緩慢形成,侷限於肝外門靜脈,且有機化,或側支循環豐富,則可無明顯臨牀症狀。

  5 肝腎綜合徵:肝硬化併發頑固性腹水且未獲恰當治療時可出現肝腎綜合徵。其特徵爲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低血鈉與低尿鈉。

  6 腹水: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體,大約50ml,當液體量大於200ml時稱爲腹水。腹水爲失代償期肝硬化的常見的併發症。

  肝硬化治療後應該注意事項:

  1、休息:肝硬化處於代償期或無症狀時,可做輕工作,以不疲勞爲度。臥則血歸肝,所以肝硬化患者尤其要注意休息,在失代償期,以休息爲主,可減少肝臟的負荷,使肝細胞有機會修復和再生。

  2、飲食治療:一般每日應攝取熱量2500kcal。宜高蛋白飲食,以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復,特別是病人有腹水和低蛋白時。但病人肝昏迷時,蛋白攝入量應降低,甚至暫時不給蛋白質。過分限制脂肪會影響食慾,並且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適當地食用糖,促使肝細胞新生,增加肝細胞對毒素的抵抗力。

  3、“保肝”藥物:尚無一種藥物真正具有護肝作用。各種“保肝”藥物,在無可靠證據肯定其療效之前,必須慎用。因爲幾乎所有藥物都需經肝臟代謝,過多地應用藥物反而增加肝的負擔。

  4、維生素:服用維生素A、B1、B2、B6、C、E等,補充肌體的需要。目前國內外均有多種維生素混合膠囊或丸劑供應。

  5、治療併發症:肝硬化一旦進入失代償期,出現腹水,食管靜脈曲張並破裂出血、脾大、自發性細菌性腹膜炎、肝昏迷和功能性腎衰竭(肝腎綜合徵)等併發症,此期治療甚爲棘手,甚至危及生命,往往需要住院搶救,在醫生指導下科學治療。

  6、抗纖維化治療:近期研究肝纖維化是肝臟在損害因子作用下漸進性的病理過程。在肝硬化形成之前,進行抗纖維化治療很有效。

更多詳細資料請關注:

肝硬化最佳治療方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