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的症狀與治療

時間: 2013-07-16
轉自:百度百科
基本概述: 低血壓(low blood pressure)指由於血壓降低引起的一系列症狀,..如頭暈和暈厥等。低血壓可以分爲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無論是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於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爲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爲4%左右,老年人羣中可高達10%。 一般認爲上肢血壓低12/8kPa(90/60毫米汞柱)者爲低血壓由血壓低血液循環緩慢無力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向組織細胞送入氧氣、營養並帶走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根據其發生原因般可以分爲三類: (1)體位低血壓:即由臥位突然變爲直立或長時間站立收縮壓下降2.67kPa以上常早晨起牀後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僕以40-70歲男較多見可因久病臥牀身體虛弱或服用同時具有擴張靜脈作用降壓藥所引起 (2)症狀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藥物所引起如脊髓空洞症嚴重二尖瓣或主動脈瓣狹窄慢營養不良服用降壓藥等 (3)體質低血壓:般認爲與體質瘦弱有關多見20-40歲婦多有家族遺傳史有沒有任何症狀有則出現疲乏、健忘、頭暈、頭痛、心慌甚至暈厥或有心前區壓迫感等症狀 許多患者伴見有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睡眠浮淺、胃口不好、腳腫等症狀些表現爲夏季氣溼較高時更顯突出本病以體質衰弱者及女爲多見但也有並無明顯異常感覺 中醫認爲低血壓是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治療上注重溫脾腎昇陽氣 一般根據低血壓的起病形式將其分爲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急性低血壓是指患者血壓由正常或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顯下降,臨牀上常因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缺血出現頭暈、眼黑、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狀,嚴重者表現爲暈厥或休克。有關本部分內容可參閱本書暈厥和休克章節。 慢性低血壓是指血壓持續低於正常範圍的狀態,其中多數與患者體質、年齡或遺傳等因素有關,臨牀稱之爲體質性低血壓;部分患者的低血壓發生與體位變化(尤其直立位)有關,稱爲體位性低血壓;而與神經、內分泌、心血管等系統疾病有關的低血壓稱之爲繼發性低血壓。 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爲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 一般認爲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於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任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
2、適當加強鍛鍊。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爲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鍊,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鍊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進行食療。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爲太飽會使迴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鹹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轉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