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脊髓損傷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臨牀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改善腦血流調節來實現的,據國外文獻報道。鹽酸米多君是一種作用於a-1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是唯一獲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體位性低血壓的a-1受體激動劑,能增加周圍血管阻力,升高直立性低血壓,改善症狀。由於脊髓損傷體位性低血壓通常在晨起時最嚴重,因此建議患者起牀前1小時服用首劑藥物,第二劑在中午12點服用,第三劑藥物在下午4點左右服用,一般不會引起夜間的臥位高血壓,每劑5mg。據文獻報告,鹽酸米多君的副作用包括:豎毛反應,心動過緩,心前區疼痛,自覺寒冷,尿瀦留和臥位高血壓。
(2)電動起立牀治療:脊髓損傷患者早期每日擡高牀頭,改善腦組織的缺血的適應,但由於患者雙下肢仍置於牀頭,相當一部分血流仍滯留於腹部以下部位,由坐到站時,血流涌向擴張的下肢靜脈血管牀,易再次出現低血壓及腦缺血癥狀。使用點動直立牀時,患者躺在傾斜臺上呈一直線,患者的耐受程度,在患者剛好出現症狀的臨界度上調整,日趨接近直立姿勢,從而克服體位性低血壓。
(3)壓力治療:由於大部分高位脊髓損傷患者缺少下肢骨骼肌和靜脈瓣膜對靜脈血流起到的“泵”的作用,自1968年以來就分別用彈力繃帶,彈力襪,緊身衣以及穿戴充氣壓力來治療體位性低血壓,但要注意的是外界施加的壓力一定要適中才能起到“泵”的作用,過緊會阻礙肢體的血液循環,太鬆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這對治療師和壓力衣的製作者的要求較高。
(4) 手法治療:傳統的手法治療主要還是從促進下肢的靜脈血流的康復來考慮,利用由下而上的向心性按摩,拍打,增加患者的迴心血量,改善患者的腦部供應,治療師必須在患者站立的過程中不斷拍打,按摩患者的下肢,當脊髓損傷患者能夠第一次清醒的站立時,這將會極大的鼓勵他們康復的決心。但患者治療過程,治療師將會很辛苦,且手法一旦停止,很多患者將會又出現低血壓症狀。
(5) 緊張性治療:當一些高位脊髓損傷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抗低血壓治療以後仍舊不能站立時,可給他們配備支具,“強迫”患者在保護下站立,此訓練的條件是:患者在坐位條件下不出現低血壓症狀,且從坐位到站位的轉換速度要快。當患者站位時,即使有治療師在場保護,也會感到恐慌,此時患者心交感節後神經元末梢釋放的遞質去甲腎上腺素與心肌細胞膜上的B型腎上腺素能受體結合,可導致心率加快,心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同時患者骨骼肌緊張性加強,呼吸加深加快,也可間接引起心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但這種方法的治療效果持續時間較短。
總之,脊髓損傷患者體位性低血壓有多種治療方法,以上各種治療方法宜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對患者的康復較好。脊髓損傷患者都有重新站起來的迫切要求,儘早的站立不僅能夠起到很大的支持效果,而且站立是預防肺炎、壓瘡、尿路、骨質疏鬆、深靜脈血栓、心理障礙、感染等等併發症,維持脊柱、骨盆及下肢的壓力負荷,防止骨脫鈣的有效手段。對脊髓損傷的患者的遠期康復程度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