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淋巴轉移

時間: 2013-06-29

  食道癌是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疾病,並且其死亡率較高。據統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2萬人死於食道癌,我國是食道癌高發區,因食道癌死亡者僅次於胃癌居第二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症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

  一、食管癌淋巴轉移的範圍

  食管癌淋巴轉移的範圍比較廣泛,而且有一定的轉移規律。當發現某段食管癌腫時,要側重觀察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這樣對治療和分期更有好處。淋巴結除了引起局部轉移外,可以向上轉移到縱隔,向下轉移到胃小彎。因此在CT掃描時,發現淋巴結轉移時,掃描範圍要大,除胸部常規外,必要加掃上腹部,這樣對膈下轉移纔不至於漏診鋇餐造影對觀察淋巴結轉移意義不大。如果患者有明顯的食道梗阻症狀,且有縱隔轉移的臨牀徵象,增強MRI檢查是最佳的檢查方法。食管癌是指下嚥部到食管胃結合部之間食管上皮來源的癌,由食管黏膜正常上皮細胞受體內外各種因素刺激逐漸形成。食管癌術後出現淋巴轉移,比較常見,約佔病例的2/3。中段食管癌常轉移至食管旁或肺門淋巴結,也可轉移至頸部、賁門周圍及胃左動脈旁淋巴結。下段食管癌常可轉移至食管旁、賁門旁、胃左動脈旁及腹腔等淋巴結,偶可至上縱隔及頸部淋巴結。淋巴轉移部依次爲給隔、腹部、氣管及氣管旁、肺門及支氣管旁。

  二、食道癌淋巴轉移症狀

  食管癌術後出現淋巴轉移,臨牀上比較常見,約佔食管癌病例的2/3食道癌的主要轉移方式爲淋巴道轉移,食管癌淋巴轉移範圍也比較廣泛,且有一定的轉移規律。當發現某段食管癌腫時,要偏重觀察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這樣對食道癌治療和食道癌分期更有好處。

  淋巴道轉移是食道癌的主要轉移方式,因爲食管下層有廣泛的淋巴管叢,其發出的淋巴管有的直接穿出食管壁,有的先在黏膜下層向上或向下直行15cm甚至達12cm然後再穿出食管壁到局部淋巴結。

  食管下層有廣泛的淋巴管叢,其發出的淋巴管有的直接穿出食管壁,有的先在黏膜下層向上或向下直行15cm甚至達12cm然後再穿出食管壁到局部淋巴結。

  上段食道癌主要轉移到頸部及肺門淋巴結;中段食道癌主要轉移到肺門、主動脈旁及縱隔淋巴結;下段食道癌主要轉移到食道、胃賁門旁及胃左動脈淋巴結。其中以上縱隔淋巴結轉移和局部淋巴結腫大佔多數,胃小彎淋巴結轉移爲次。這可能與淋巴引流有一定的關係。

  食管癌淋巴轉移範圍比較廣泛,而且有一定的轉移規律。當發現某段食管癌腫時,要偏重觀察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這樣對治療和分期更有好處。

  淋巴結除了引起局部轉移外,可以向上轉移到縱隔,向下轉移到胃小彎。因此在CT掃描時,發現淋巴結轉移時,掃描範圍要大,除胸部常規外,必要加掃上腹部,這樣對膈下轉移纔不至於漏診鋇餐造影對觀察淋巴結轉移意義不大。如果患者有明顯的食道梗阻症狀,且有縱隔轉移的臨牀徵象,增強MRI檢查是最佳的檢查方法。

  臨牀證實,食道癌淋巴結轉移存在以下幾點:

  1、發生較早,腫瘤浸潤至黏膜下層時轉移率即可達25%;

  2、隨原發腫瘤浸潤深度增加,淋巴結轉移率亦明顯增加;

  3、腫瘤位置亦會影響轉移範圍,胸上段腫瘤頸部、上縱隔轉移率較高,胸下段腫瘤轉移多集中於下縱隔及上腹部,胸中段腫瘤轉移則廣泛見於頸胸腹;

  4、頸淋巴結轉移率(19.5%與上縱隔(25.3%中縱隔(23%及上腹部(24.1%淋巴結轉移率相似,標明頸淋巴結轉移在食管癌中同樣常見。另外,隨訪顯示頸淋巴結轉移者術後2年生存率與無頸淋巴結轉移者相似,可見頸淋巴結轉移更宜被視作區域淋巴結轉移而非遠處轉移。

  中醫治療食道癌“三聯平衡療法”採用內服與外敷相結合,病變部位與經絡穴位用藥相結合,治療與康復同時進行,由於從整體治療出發,着眼於調整全身陰陽平衡,所以治癒後不易復發,療效持久穩定。手術、放療、化療相當於“攻毒”部分,“三聯平衡療法”可將手術、放化療作爲“攻毒”組成部分,用之得當,可以提高療效。使病人快速進入康復期,達到延長生命,緩解病痛,提高生存質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