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在局部復發的時候有哪些症狀,如何去確診和如何用藥

時間: 2011-10-02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佔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乃至名列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牀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 對於胃癌切除術後應定期隨診。特別是術後近 2-3 年內應每 3-6 個月隨診一次,對出現的症狀進行動態分析,鑑別是屬胃切除術後的功能障礙表現還是局部復發表現。對胃切除術後近期發生消化不良、上腹痛、嘔吐甚或嘔血、黑便者,近期健康狀態明顯減退者,術後殘留上消化道症狀明顯加重者,均應行 X 線雙對比檢查與胃鏡檢查。對懷疑爲局部復發的早期應加倍注意。x線鎖劑檢查發現胃壁有隆起、凹陷、不整、僵硬等改變,應考慮有局部復發可能,當進一步行胃鏡及病理組織活檢。 胃癌術後局部復發通常發生在胃癌瘤牀和附近的淋巴結,此外胃癌手術吻合口、術後殘胃或十二指腸殘端復發也較常見。胃癌術後局部復發早期多無明顯症狀,進展期可出現腫塊、梗阻、消瘦貧血、腹水等體徵,同進展期胃癌,不再贅述。 胃癌患者在局部復發的治療 1.放射治療 衆多學者認爲胃癌放射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一些學者提出術中放療或術後及早放療,特別是對胃原發腫瘤切除不徹底,爲預防胃周及腹腔臟器、淋巴結轉移和術後局部復發,放射了臺療可能有一定意義。 2.外科治療 外科手術切除在胃癌局部復發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對胃癌術後局部復發,特別是 尚未發現遠處轉移者可行殘胃全切術,術後消化道重建多采取食管空腸吻合。如無法行全切也應儘量採用姑息性手術。 3.術後旱期腹腔內化療 術後早期腹腔內化療 (EPIC) 對預防胃癌局部復發有重要意義。其方法是術後留置口徑較大的硅膠管,常用 Tenckhoff 管,術後第 1 天開始先用 370C 生理鹽水灌洗腹腔,清除血液及其他手術後碎片,然後行腹腔藥物灌注,常用 5-FU、MMC、ADM、DDP、M恆、及 VP-16 等。需要注意的是 5-FU 溶液偏酸性,局部剌激較大,濃度過高可引起化學性腹膜炎,需加適量 NaHC03,調節 pH 值,濃度不宜超過 1800mg/L。藥物灌注後夾管 12-24 小時,使藥物在腹腔內均勻分佈,充分接觸各處並維持一定時間,然後採用負壓儘量將化療液吸出,一般每天 1 次,連用 5 天爲一療程,若病人需要,可 6-8 周後重復。近年在腹腔灌注化療的基礎上,與熱療結合,形成持續腹腔內溫熱灌注化療,其療效優於單純的腹腔內化療。 胃癌治療鞏固用藥:抗癌平丸、複方斑蝥膠囊、通化金馬西黃丸、仙蟾片等。
上一篇:不要輕視脂肪肝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