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患胃癌的比率頗高,雖然臨牀上多數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但是,患胃癌人數的飆升是從45歲開始。
樟宜綜合醫院腸胃科高級顧問醫生霍光明教授說,根據新加坡癌症登記局2003至2007年的統計,胃癌在新加坡男性癌患中排第5,在女性中排第7。
他指出,許多人被檢驗出患上胃癌時,已經處於後期階段,因此治癒率都不理想,是屬於奪命率高的癌症,但是好多時候胃癌卻是有可能預防的。
他說,根據2006年發表的世界醫學研究報告,發達國家的胃癌病例,多達61.4%是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如果我們能在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黏膜長出前期癌細胞之前,就把它們殺死,就能有效預防胃癌的發生。”
染上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可能會有消化不良、胃不舒服或疼痛等症狀。
新加坡屬中等發病率地區
在新加坡,患上胃癌的比率以年齡標準率(ASR)計算,是每10萬人多達11至19,與馬來西亞、臺灣和越南一樣,屬於中等發病率地區;屬於高發病率的國家是韓國、日本和中國。新加坡的其他鄰國包括泰國、印度和印尼,則屬於低發病率。
霍光明教授說,華人患胃癌的比率頗高,雖然臨牀上多數年齡在五六十歲以上,但是,患胃癌人數的飆升是從45歲開始。
他透露,亞太國家的胃癌專家已於2008年提呈報告書,建議胃癌高發病率和中等發病率的國家,都應該鼓勵病人驗血,以確定自己有沒有染上幽門螺旋桿菌。
“臺灣醫生鼓勵居民從30歲開始,定期檢查幽門螺旋桿菌。我認爲,從這個年齡開始檢查,確實有很多好處。”不過,兒童不適宜作這類檢驗。
他建議:“有消化不良症狀的男女,醫生應該爲他們作進一步檢查,以鑑定病因。”
檢驗方法,除了驗血外,韓國和日本也主張使用胃鏡來檢查胃臟,以便直截了當地在發現胃裏長了息肉或腫瘤時立即加以剪除。霍教授說,這兩種檢驗方法也可以互爲補充。
消滅螺旋桿菌只需服藥一週
霍教授說,對於沒有症狀的男女,如果血清化驗呈陰性,醫生可根據不同情況建議病人多久以後再驗血一次。如果血清化驗呈陽性,就可以爲他們提供藥物治療。

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很簡單,稱爲“三聯療法”,即病人需每天四次服用三種藥物,連續服用一星期就完成療程。
這三種藥物,兩種是抗菌素,一種是制酸劑。
霍教授說,現在常用的抗菌素包括阿莫西林(Amoxyllin)、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膠態次枸櫞酸鉍(Bismuth subcitrate)是制酸劑。
他補充,幽門螺旋桿菌出現在胃臟時,較多會演變成胃癌;如果桿菌繁殖的部位是在十二指腸,患胃癌的病例就少見。病發部位顯然與胃酸分泌量的多少有關連。
“消滅了幽門螺旋桿菌,並不意味着以後這類桿菌就不再出現,也不能確保胃癌絕跡。”
抽菸會導致胃幽門癌變
抽菸引發的胃癌多發生在幽門,即胃臟的上部。
霍光明教授說,除了幽門螺旋桿菌,抽菸也會造成胃癌。
他解釋,醫學界的研究發現,造成胃癌發生的因素可分兩方面,一是遺傳因素,包括屬於A血型和直系親屬患了胃癌者,他們患胃癌的機率會比一般人高。另一是環境因素,如吸菸、多吃鹹的食物以及胃裏繁殖有幽門螺旋桿菌,也和胃癌的發生關係密切。
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都會導致病人染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再演變成多病竈萎縮性胃炎,然後出現不完全的組織變形而形成異常結構,於是胃癌發生。
霍教授指出,菸草造成的胃癌,從全球的範圍觀察,佔了總病例的11%至20%。
“菸草會降低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濃度,這兩種維生素卻能產生保護胃臟不讓癌細胞侵襲的作用。”
他強調,單單菸草所含的毒素,沒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也會導致萎縮性胃炎。
“研究顯示,有煙癮者如果停止吸菸10年,就能恢復到一般人患胃癌的機率。”
少吃鹹魚醃肉
以鹽醃製的食物以及採用硝酸鹽防腐的食物,都含有致癌物質。
霍光明教授說,科學家在動物身上進行的試驗顯示,攝取鹽分後,會導致這些動物發生胃炎和增加胃臟的致癌因素。
他補充,在24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不論男女,胃癌的死亡率都會因爲食鹽和硝酸鹽而升高,其中又以食鹽的危害性更大。
他指出,馬來西亞最近的研究報告說,常吃鹹魚和醃菜與胃癌的發生有很密切的關連。
霍教授說,有多份研究報告包括馬來西亞專家的報告指出,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大大降低患上胃癌的風險。不過,研究結果也顯示,新鮮蔬菜和水果,是不能由維生素C片劑或者其他保健產品取代的。
切胃保命
胃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動手術。
霍教授說,胃癌手術分爲局部切除(切除90%)和完全切除兩種。
“沒有胃臟,食物可以從食道直接通往小腸,對消化功能的影響不大。”
他說,胃癌治療的研究顯示,化療和電療對於治療胃癌的效果很低。
“如果胃癌尚處第一期,治療後病人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5%。第二期胃癌的治癒率是77%。第三期也有50%。到了第四期,5年存活率就只剩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