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頸椎病,射頻熱凝術更注重安全

時間: 2011-11-07

 治療頸椎病,射頻熱凝術更注重安全

    一般人認爲頸椎病無非是頸背疼痛,沒什麼了不起。殊不知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幹,神經血管分佈交錯密集,處於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還是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因此,一旦發生疾病,必然會影響到心腦心血和中樞神經,造成各類頸源性疾病,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不當姿勢,滋生頸椎病多發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長時間伏案工作以及使用電腦、駕車、用高枕、睡軟牀等諸多因素,都使人長時間保持單一姿勢,肌肉韌帶疲勞,從而加速了頸椎病的發生;同時,飲食結構的改變及體重的增加,也會促使疾病發生。

  醫學界已經證實,頸椎病是由於持續性疲勞和自然老化(即退行性病變)導致椎間盤和頸椎韌帶變性,彈性降低或消失,致使椎間盤裏的髓核像擠牙膏一樣,從纖維包裹層的薄弱處擠出,與周邊的代謝廢物結合,鈣化成髓垢,它與死亡的骨細胞,血腫鈣化堆積形成的“骨贅”(俗稱骨刺),又乾又硬,壓迫着神經,血管和脊髓。

  頸肩疼痛、頭痛眩暈,頸椎病的信號

  頸椎病的症狀多種多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

  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裏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一些病人還會出現下肢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一些病人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噁心等異常感覺;少數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失控、甚至四肢癱瘓。並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病人身上表現出來,而往往是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

  頸椎病中老年多發,早治療防癱瘓

  衛生部普查結果顯示: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多發病,發病率達到78.3%以上。主要由於頸部的外傷、慢性勞損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等,從而刺激或壓迫周圍的神經、血管、脊髓,導致一系列症狀。

  據專家介紹,除頸痛、肩酸、手麻、頭暈、噁心、胸悶、四肢乏力症狀外,還會出現一些似乎與頸椎病“毫不相干”的症狀,常常導致誤診、誤治。頸椎動脈受壓,造成交感神經紊亂,就會出高血壓症狀、甚至發生腦血栓、腦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導致偏癱。

  當支配橫膈及心包的頸椎神經根受到損害,或心臟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可引發心絞痛。當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或損傷,導致胃腸交感神經機能興奮,促使膽汁返流而損傷刺激胃黏膜,從而引起胃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當下部頸椎椎體骨質增生速度過快,骨贅過大,壓迫緊貼前方的食管,發生炎症、水腫而引起狹窄時,可引起吞嚥困難。

  據統計,全國每年因頸椎病導致的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高達10萬餘人。92.5%的老年癡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

  中老年頸椎病,不可輕易開刀

  治療頸椎病一般有三種療法,分別是手術療法、保守療法和微創療法。保守的傳統療法,主要包括鍼灸、按摩、牽引等,對初次發病者有較高的治療效果,但大多數患者會再次復發。外科手術開刀可以解決頸椎病的相關問題,但手術創傷與可能出現的手術意外、手術後遺症以及恢復時間長。

  而微創技術則以創口小、痛苦小、治療便捷、安全有效、併發症少且經濟負擔低等顯著優勢,逐漸佔據了頸椎病治療的主流,比如“射頻靶點熱凝術”就是屬於微創療法。中老年人,手術療法風險太大,對身體的傷害也較大,而保守治療往往不能治本,微創療法安全有效,可謂是中老年人治療頸椎病的首選療法。

  據介紹“射頻靶點熱凝術”有着傳統治療方法無可比擬的優勢:一是安全性高:治療過程是在C臂機引導下穿刺,不會傷及周圍正常的組織器官,治療後症狀立即消失和減輕。二是損傷小:穿刺針僅有0.7毫米,無手術切口,無出血,無需切開肌肉,術後不會造成脊柱穩定性下降。第二天即可下牀活動,住院3-5天。三是痛苦少:整個治療不到30分鐘,穿刺痛苦小,被稱爲綠色、安全療法。

下一篇:脊髓型頸椎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