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大腸癌怎麼辦

時間: 2012-10-13

大腸癌的診療討論

近兩年,大腸癌患者已佔各項腫瘤的首位,但大腸癌的早期診療仍存在一定問題,現將我院收治的89例大腸癌患者的診療情況做一分析討論。

  腹部體檢、肛診、大便潛血實驗對大腸癌的檢查有較高的陽性率,且簡單易行,可考慮作爲診斷大腸癌的普查項目。

  纖維結腸鏡檢無疑是最有意義的檢查手段,準確率高達95%,它不僅可以觀察到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同時可取腫塊活檢,還可發現腫塊以外的腸管內的病變,缺點是有一定的痛苦性,不少患者害怕甚至不能耐受。另外若腸腔狹窄、梗阻時,纖維結腸鏡不能通過,此時可結合CT檢查,以明確腫塊的大小和周圍組織的浸潤情況。

  鋇灌腸檢查對直腸癌的診斷效果欠佳,但可發現腸管內多發性病變,痛苦較小,易被患者接受。

  B超檢查對大腸癌的診斷意義不大,主要用於大腸癌肝內轉移竈的檢查,可發現直徑1cm以上的病竈,且費用低,現常行直腸腔內B超檢查(EUS),EUS對腫瘤浸潤深度診斷正確率達95%,對淋巴結受浸確診率達80%,對術前術式的選擇也有重要指導價值。

  CT檢查無創傷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但費用較高,主要用來了解腫瘤與周圍臟器的浸潤關係,可發現直徑1cm已上腹主動脈旁及腸繫膜根部轉移之淋巴結,對肝內轉移竈的診斷率也較高,這對術前術式的選擇、術中淋巴結的清掃及對預後的估計都有重要意義,缺點是對大腸癌的早期發現有一定困難,對轉移淋巴結的診斷存在假陽性、假陰性問題。但筆者仍認爲CT檢查應作爲大腸癌的常規檢查方法之一。CEA測定、肛門指診分泌物塗片檢查則對大腸癌的診斷陽性率低,意義不大,CEA測定可作爲病情變化的一種動態觀察指標。

  本組資料顯示,平均確診時間爲248d,中晚期患者佔98.8%,平均年齡55歲,高發年齡50~70歲,早期大腸癌患者不到2%,延誤診療的主要原因是:(1)人們對大腸癌的認識不夠,患者出現了症狀,沒有及時就診,(2)許多臨牀醫生,懶於行常規檢查,滿足於痔瘡、腸炎的診斷,延誤了病情。

  對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筆者總結了以下三點經驗:

(1)應加大宣傳和普及大腸癌的基本知識,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多進粗纖維食物。出現症狀應及時就診,並積極認真地對待各項基本檢查手段,以免漏診、誤診。

(2)爲了早期發現大腸癌,應定期對高危人羣進行普查。日本某大學報道對70歲以上人羣內鏡普查陽性率爲0.48%,其中早期癌佔58.1%。南昌鐵路地區高危人羣主要在50~70歲年齡段,尤其是男性。普查內容主要爲:病史詢問,腹部體檢、肛診、大便潛血實驗。普查時間應每年一次。對有大便習慣改變、長時間腹脹隱痛、或體檢、肛診、大便潛血實驗陽性者均應常規行纖維結腸鏡檢。

(3)對纖維結腸鏡檢發現有癌前病變者,如腸腺瘤、腸息肉等,均應及時治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