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積水的神經內窺鏡治療

時間: 2012-03-19
         腦積水是神經外科領域內最早應用神經內窺鏡治療的疾病,治療方法也較多。早在1910年,L’Espinasse就曾試用內窺鏡治療腦積水,1918年Dandy借用膀胱鏡爲4例腦積水行腦室內脈絡叢切除。1978年,Veris對三腦室造瘻的內窺鏡手術作了全面介紹。隨着現代光學和光導纖維的發展,激光和超聲波在臨牀的應用,以及電子計算機和內窺鏡相結合,使神經內窺鏡的治療得到了快速發展。
腦積水神經內窺鏡手術時,多采用全身麻醉,輔以立體定向術或術中超聲引導,以防止術中找不到解剖標誌無法定位而造成手術失敗。一般採用額部鑽孔,手術時,患者仰臥位,頭稍轉向顱骨鑽孔的對側。多以髮際後2.5cm,中線旁2.5cm作爲顱骨鑽孔部位。額部鑽孔可用於側腦室手術,也可用於第三腦室手術。此外,可採用俯臥位,在頂部鑽孔。鑽孔後電灼切開硬腦膜,置入內窺鏡,術中以0.98~1.4Kpa的壓力衝入37℃溫鹽水或林格氏液,以防止腦室塌陷,保持術野清晰。
手術方式可分爲以下三種:
1.  病因治療
室間孔單純閉鎖時,可用內窺鏡將其間的組織穿破。當導水管因薄膜覆蓋而導致其梗阻或導水管狹窄時,可在內窺鏡監視下,將薄膜穿破,也可採用帶有擴張球囊的小管徑纖維內鏡擴張中腦導水管,擴張後導水管直徑應達1 ~2mm。此外,可用神經內窺鏡檢查和糾正失敗的分流系統,梗阻性腦積水分流無效的常見原因包括導管腦室端形成纖維性粘連,或導管內吸入血凝塊、腦碎片或脈絡叢,在內窺鏡下可查出上述病因並加以糾正。
2.  減少腦脊液形成
腦脊液分泌過剩引起的腦積水,可採用內窺鏡下側腦室脈絡叢燒灼術進行治療,脈絡叢燒灼術有單極或雙極電凝和激光燒灼兩種。一般選擇脈絡叢比較發達的部位和脈絡球進行燒灼。爲防止出血,只燒灼脈絡叢的表面,並不斷移動電凝探針,防止粘連。有人報道激光燒灼脈絡叢術後反應較輕,常用YAG激光光導纖維,功率7~10W。
3.  腦脊液分流術
分流術包括顱內分流術和顱外分流術兩種。顱內分流術指第三腦室造瘻術。發生梗阻性腦積水時,腦脊液的吸收機制並不受影響,因此可通過內窺鏡來穿通第三腦室底,恢復產生腦脊液的腦室系統和吸收腦脊液的蛛網膜下腔之間的連通,從而達到治療腦積水的目的。目前應用內窺鏡行第三腦室造瘻術的適應症是:①中腦導水管狹窄或其他非交通性腦積水;②第三腦室必須足夠寬,至少達到7mm。有放療病史和交通性腦積水應屬禁忌。作第三腦室造瘻時,瘻口的選擇一般在第三腦室底的中線、漏斗隱窩後方,開口達4mm即可,避免損傷基底動脈等重要結構。若此處切開有困難,可選擇終板造瘻。三腦室底部的造瘻方式多種多樣,Jones曾報道採用硬質鏡直接穿通;Cohen報道採用激光穿通三腦室底;Bauer報道通過硬質鏡導向管,在軟鏡的直視下用雙極電凝或激光穿通,開口後用導管進一步擴大開口,術中可採用數字動力學減影腦室造影,以確定穿通是否有效。行顱外分流術時,可在內窺鏡的直視下放置分流管,必要時可將分流管放入第三腦室,避免側腦室脈絡叢包裹、阻塞分流管;術中可打通腦室內的分隔,將多房性腦積水變爲單房性腦積水,再放置引流管。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3-06-01
如果中腦導水管阻塞引起,可以用腦室鏡行第三腦室造漏治療,也可以行腦室分流術。一般比較大的醫院,神經外科均可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