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頸椎病

時間: 2011-12-24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頸椎骨質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部血管、神經、脊髓而產生一系列症狀。主要的症狀有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嚴重者有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此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略高於女性。祖國醫學關於中醫治療頸椎病的論述,散見於“痹症”、“ 痿症”、“ 頭痛”、“ 眩暈”、“ 項強”、“ 項筋急”和“項肩痛”等。
    頸椎病是在外感、外傷、勞損等因素作用下,導致頸椎椎間盤組織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病理改變累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神經根、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出現的相應臨牀表現。
    早在東漢時期,張仲景就認識到中醫治療頸椎病的發生與年齡、勞損、外傷等有關,認爲人到五六十歲的時候,因勞損致腎氣不足,可致肩腰背痹阻而引起疼痛;《諸病源候論》認爲,頸椎病的發生是由體制虛弱,衛外不固,風寒之邪入侵太陽經絡而致,這是頸椎病早期的主要病機和表現;《古今醫鑑》指出風寒、血虛、風溼、痰飲可致肩背痛;張景嶽則指出低頭伏案工作(即觀書、對弈、 久坐)與頸椎病的發病有一定的聯繫。
頸椎病的病因:
1、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2、頭頸部外傷:50%脊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3、不良姿勢:如躺在牀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着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4、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爲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爲,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5、風寒溼因素:外界環境的風寒溼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迴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溼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爲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6、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國外統計40―50歲有退變者佔25%,55歲以上有退變者佔85.5%。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頸椎病的臨牀表現:
    頸椎病的臨牀表現非常複雜,上自頭部,下至腿足,淺至皮膚,深至某些內臟的症狀與體徵,都可以是某型頸椎病所導致的,有的患者甚至僅有輕微的或沒有頸部症狀,而表現爲其他部位如顱腦、胸背、上肢、下肢及精神等似乎與頸椎病毫無關係的症狀,爲了便於認識這些複雜的症狀,我們將頸椎病分爲7類。        
頸椎病的分型:
1、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在臨牀上屬常見病、多發病,多數患者發病是由於頸椎強迫姿勢過久,如長期低頭 寫字、打毛衣、縫紉、手術等,口腔科醫生偏頭作業過久、沉睡時枕頭未放妥等,此型無論症狀與體徵都不是特別嚴重,一般都採用非手術治療。
頸型頸椎病症狀:
    枕項部疼痛,頸項強直,頸活動受限,不能做點頭、擡頭及轉頭活動,頭限制在一定位置,一側痛時,頭偏向另一側,俗稱歪脖子,眼睛需要向後、側看時,頭、頸部不能單獨向後、側活動,需整個軀幹向後、側轉動。多數病人疼痛、脹麻不超過肩部,少數病人可發射至肩、臂、手,如果合併前斜角肌痙攣時,可出現上肢放射性疼痛與麻木,且常伴有頭痛、頭暈等症狀,頭痛部位可爲枕頂、耳後或爲偏頭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牀上最多,發病率最高,好發於30歲以上低頭工作者,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導致頸椎間盤脫出偏向側方,椎體後緣骨贅特別是鉤椎關節增生突向椎間孔,壓迫神經根所致,臨牀上又分爲根痛型、麻木型、萎縮型。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
    主要表現爲頸肩部、枕後部、頸部疼痛,並沿神經根分佈而向下放射到前臂和手指,輕者爲持續性疼痛、脹痛,重者如刀割、針刺樣疼痛,因病變部位不同,疼痛部位也不一樣。
麻木型症狀:主要表現爲麻木,一般沒有疼痛或僅有輕度的酸脹痛,多在睡眠或晨起時加重,白天緩解甚至完全消失。
萎縮型症狀:此型臨牀上極少見,且預後不良,易殘廢。主要表現爲運動障礙,初期僅表現爲肌肉鬆弛無力,進而出現肌肉萎縮,以大小魚肌最多見。                   
3、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在臨牀上表現較重,輕者可喪失部分或全部勞動能力,重者則四肢癱瘓、臥牀不起,且易誤疹或漏疹。此病預後較差,致殘率高。
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
    主要表現爲癱瘓和麻木,同時還會出現麻木的肢體怕涼、酸脹、血運行障礙、浮腫,病情嚴重者可發展爲尿瀦留、小便無力、便祕或失控。
4、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爲複雜的一種類型,臨牀表現變化多端,此型發病年齡較高,常在45歲以上,以50-60歲較多見,且隨年齡的增大發病率有平行上升的趨勢。症狀也隨年齡的增大而日益加重。此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破壞了椎動脈和頸椎的正常關係,導致椎動脈的長度超過了頸椎的長度,造成了血流緩慢,甚至造成血流中斷。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症狀:
    常見的有頭暈、頭痛、耳鳴、耳聾、記憶力減退,並伴有噁心、嘔吐、上肢不適、多汗或無汗、聲音嘶啞、吞嚥困難、眼肌肉癱瘓、複視、視物不清、瞳孔縮小、聽力減退等,還可有心臟症狀,如心動過緩、過速、心率失常等,有的患者還出現尿頻、尿急、項背胸燒灼感,呼吸節律不勻。其中眩暈是最常見的症狀,頭顱急轉或頸部過屈過伸,易引發或加重眩暈。猝倒也是本型的症狀之一,表現爲患者突然發作,足無力跌倒在地,但患者神志清楚,可自行爬起來。這種發作多數在行走時,突然轉頸後發生。           5、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關節刺激頸部交感神經所導致的。當各種因素影響了頸段硬脊膜後縱韌帶、小關節、頸神經根、椎動脈組織時,可反射性刺激頸部交感神經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症狀:
    頭痛、偏頭痛、枕項部痛、頭沉頭暈,而且頭痛頭暈與頸椎活動無明顯關係;有交感神經興奮或抑制的症狀,心率表現異常;四肢發冷,發熱、喜冷怕熱、感覺過敏;血壓異常,有的患者表現爲高血壓,有的表現爲低血壓或時高時低;在秋末冬初、春末夏初季節交替時,極難適應,怕熱、怕冷,周身難受。 6、混合型頸椎病
    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的頸椎病同時存在時,我們稱之爲混合型頸椎病,由於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組織在解剖上密切相關,當各種因素導致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化,頸椎椎體退行性變化、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病變時,容易同時壓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組織,易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頸椎病的症狀,因此混合型頸椎病是臨牀上最常見的一型,各型頸椎病的症狀與體徵均可同時出現與本型中。
混合型頸椎病的症狀:爲上述各型頸椎病的症狀綜合表現。                      
7、其他型頸椎病
    上述六型頸椎病以外的頸椎病,我們稱之爲其他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不爲人們重視的是,頸椎病除固有的症狀外,還有其他症狀與頸椎多風馬牛不相及,及易與其他疾病相混同。
其他型頸椎病的症狀:
    胃腸異常,食慾不振,噁心嘔吐,便祕或者便稀,體重下降等,易與胃潰瘍、淺表性胃炎、萎縮型胃炎、腸炎等混淆而被誤診;吞嚥異常,進食硬物時,往往有異常的感覺,胸骨後感到燒灼刺痛,繼而軟食也難嚥,食道有炎症或水腫症狀;血壓異常,不穩定,多呈升高表現,按高血壓病治療一般無效;心動異常,表現與心臟病類似,多呈心動過速、供血不足、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症狀。另外頸椎病還能引起視力下降、聽力障礙、耳鳴不息、乳房疼痛、呼吸困難等似與頸椎無關的症狀。
頸椎病的治療: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
    我們臨牀採用牽引、按摩、外貼家傳黑膏藥《增生貼》黑膏藥(頸椎專用)治療頸椎病9763例,臨牀治癒9751例,顯效12例。總有效率100%
下一篇:頸椎病科普知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