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症狀及治療

時間: 2012-10-01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爲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牀綜合徵。表現爲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徵的綜合徵。頭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爲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爲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意識障礙。前庭神經病變引起的眩暈屬中樞性眩暈症;迷路缺血性病變屬周圍性眩暈症。部分病人有噁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擡頭,少數病人有複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在體徵方面,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受限,作頸部旋轉或活動可引起眩暈、噁心或心慌等症狀;部分病人在患側鎖骨上聽診檢查能聽到椎動脈因爲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雜音。後頸部拇指觸診能摸及患椎向一側呈旋轉移位,同時棘突及移位的關節突關節部有明顯壓痛。

發病機制:

  主要是在頸椎退行性變的基礎上,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鉤椎關節失穩、鉤椎骨質增生等原因,致使頸椎動脈血流受阻,從而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1、頸椎血管退行性變及硬化,使血管腔變窄,使血流受阻;

  2、椎間隙變窄:由於頸椎的退變,使頸椎間隙變窄,引起頸椎動脈相對過長,而出現曲折、彎曲、以致血流受阻。

 症狀

  頭頸旋轉時出現眩暈是本病的特點,又稱頸性眩暈。這是因爲頭顱的旋轉主要是在頸1-2間進行,椎動脈此處在轉頭時最易受壓。

  1、頸椎動脈扭曲試驗:患者頭略向後仰,病人頭部左右旋轉,如病人出現頭暈即爲陽性。

  2、頸椎X線、CT和MRI檢查發現頸椎鉤椎關節增生、椎間孔狹小、椎節不穩、頸椎間盤突出等;椎動脈造影可以見到椎動脈狹窄或者扭曲現象。

  治療:

  頸椎病治療的根本原則,是促使頸椎恢復原有正常、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其中最主要的是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前屈),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鍊就能恢復。其次就是藥物治療,目前市場銷售的黃金溼克對頸椎病等骨關節病就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該產品採用尖端技術,萃取十幾種名貴中藥材,精密配製而成,其獨含的HGP活性物質具有超強滲透性,“口服+外用”,可強力穿透骨關節深層間隙,深入骨髓細胞組織。真正達到標本兼治,徹底治癒的效果。還有鍼灸、推拿、物理治療等能緩解頸部肌肉痙攣、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均有很好療效。極少數病人需要手術治療。牽引無助於頸椎恢復正常的生物力學結構,甚至有拉直頸椎生理彎曲(前屈)的弊端,應當慎用。

下一篇:頸椎病的症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