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總結

時間: 2013-03-27
= '第一節 營養基礎
1.基礎代謝:嬰幼兒基礎代謝所需能量佔總能量的50~60%,2.生長髮育所需:小兒所特有。佔總能量的25~30%3.食物特殊動力作用(SDA):  4.活動所需:  5.排泄損失能量:
1歲以內嬰兒總能量約需110kcal/(kg.d),每三歲減去10kcal簡單估計。
  ①初乳一般指產後4天內的乳汁:含球蛋白多,含脂肪較少。
  ②過渡乳是產後5~10天的乳汁: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爲第11天~9個月的乳汁。
  ④晚乳指10個月以後的乳汁。
  3.餵養方法:儘早開奶,按需哺乳,每2~4小時1次,每次哺乳15~20分鐘。
  4.斷奶:4~6個月起可添加一些輔助食品,12個月左右可完全斷奶。
   (1)牛奶成分:酪蛋白爲主,不易消化。飽和脂肪酸多,乳糖少,加5~8%的糖。礦物質成分較高,不利於新生兒、早產兒及腎功能差的嬰兒。牛奶含鋅、銅較少,鐵吸收率僅爲人乳的1/5。
  (2)牛奶製品:①全脂奶粉:重量1:8或體積1:4配製。②蒸發乳:③酸奶:④嬰兒配方奶粉:接近母乳。⑤甜煉乳、麥乳精等不宜作爲嬰兒主食。
  (3)牛乳量計算法(重點):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計算:嬰兒每日能量需要(100~120kcal)/kg,需水分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約能供應100kcal,故嬰兒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例如一個3個月嬰兒,體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爲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全日奶量可分爲5次餵哺。
  2.羊奶:葉酸含量極低,維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紅細胞性貧血。
  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症狀,皮下脂肪減少或消失,首先爲腹部,最後爲面頰。Ⅰ度:體重低於15�~25�,Ⅱ度:體重低於25�~40�,Ⅲ度:體重低於40�以上。
   (三)併發症:營養性貧血:最多見爲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各種維生素缺乏:常見者爲維生素A缺乏。感染。自發性低血糖。
  ①輕度營養不良:熱量自120kcal/(kg.d),蛋白質自3g/(kg.d)開始。
  ②中度營養不良:熱量自60kcal/(kg.d),蛋白質自2g/(kg.d),脂肪自1g/(kg.d)開始,逐漸增加。
  ③重度營養不良:熱量自40kcal/(kg.d),蛋白質自1.3g/(kg.d),脂肪自0.4g/(kg.d)開始,首先滿足患兒基礎代謝需要,以後逐漸增加。 1.初期:多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3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爲神經興奮性增高
2.激期:除初期症狀外,主要表現爲骨骼改變和運動機能發育遲緩。
  (1)頭部:①顱骨軟化:多見於3~6個月嬰兒。②方顱:多見於8~9個月以上小兒③前囟增大及閉合延遲。④出牙延遲。
  (2)胸廓:胸廓畸形多發於1歲左右小兒①肋骨串珠②肋膈溝(赫氏溝)③雞胸或漏斗胸。
  (3)四肢:①腕髁畸形:多見於6個月以上小兒,狀似手鐲或腳鐲;②下肢畸形:1歲左右站立行走後小兒,“O”型腿或“X”型腿。
  (4)脊柱後突或側彎,骨盆畸形。
  3.恢復期:  4.後遺症期:多見於3歲以後小兒。遺留骨骼畸形。
   1.預防:自出生2周後即應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爲400~800ⅠU。
   (2)維生素D製劑①口服法:每日給維生素D0.2~0.4萬ⅠU,2~4周後改爲預防量。②突擊療法:肌注維生素D320~30萬ⅠU,1個月後隨訪若明顯好轉,改預防量口服
1.足月兒:指胎齡≥37周至<42周(259~293天)的新生兒。2.早產兒:指胎齡<37周(259天)的新生兒。3.過期產兒:指胎齡≥42周(294天)的新生兒。
足月兒生後第1小時內呼吸60~80次/分,1小時後降至40~50次/分。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3~4天排完。新生兒肝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活力低,是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  出生體重1.0kg的早產兒,適中溫度爲35℃~33℃;2.0kg的早產兒爲33℃~32℃。   1.生理性黃疸:生後2~5天出現黃疸,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14天內消退,早產兒3~4周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足月兒一般<205μmol/(12mg/dl),早產兒<257μmol/(15mg/dl)。
  2.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過早(出生24小時內);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05μmol/(12mg/dl),早產兒>257μmol/(15mg/dl);黃疸持續過久(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黃疸退而復現;血清結合膽紅素>25μmol/      
 Rh溶血病:患兒紅細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即可確診。ABO溶血病:抗人球蛋白試驗常爲陰性或弱陽性,用改良法可提高陽性率,陽性具確診價值;患兒血清遊離抗體陽性對診斷有參考意義;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即可確診。1.Rh陰性婦女在娩出Rh陽性嬰兒72小時內,肌注抗RhDIgG 300μg,下次妊娠29周時再肌注300μg,效果更好。2.Rh陰性婦女有流產史者、產前出血、羊膜穿刺後或宮外孕輸過Rh陽性血時,應肌注同樣劑量。2.新生兒治療:第一關(生後1天),立即用壓縮紅細胞換血以改善胎兒水腫;第二關(2~7)天,降低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第三關(2周~2月)糾正貧血。光照療法:一般用波長420~470mm的藍色熒光燈最有效。③換血量爲150~180ml/kg(新生兒血量的二倍)。 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徵1.復溫:肛溫>30℃置於適中溫度暖箱,6-12小時恢復體溫;肛溫<30℃置於高於肛溫1-2℃暖箱中,待肛溫35℃時維持暖箱爲適中溫度。
苯丙酮尿症(PKU)是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病。由於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酶缺陷患兒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患兒通常在3~6個月時初現症狀,1歲時症狀明顯。(一)神經系統:以智能發育落後爲主,驚厥。(三)外觀:毛髮、皮膚、虹膜色淺。(三)其它:溼疹,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一)新生兒期篩查:Guthrie細菌生長抑制試驗。(二)尿三氯化鐵試驗和2,4-二硝基苯肼試驗:用於較大兒童初篩。(三)血漿遊離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機酸分析:提供診斷依據。(四)尿蝶呤分析:鑑別三種非典型PKU。    一、特異性細胞免疫(T細胞免疫)
  (一)胸腺:胸腺是中樞免疫器官  (二)T細胞:CD4+T細胞稱輔助性T細胞,CD8+細胞爲細胞毒性T細胞。
  TH1細胞分泌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2;TH2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4、5、6、8、9。
  二、特異性體液免疫(B細胞免疫)
  (一)骨髓和淋巴結:骨髓是B細胞成熟場所(二)B細胞:與T細胞免疫相比,B細胞免疫發育較遲緩。(三)免疫球蛋白:具有抗體活性的球蛋白稱爲免疫球蛋白。
  1.IgG:能通過胎盤,2.IgM:不能通過胎盤,出生時IgM高需進一步檢測特異性抗體明確是否存在宮內感染。最早達成人水平。3.lgA:臍血lgA高提示宮內感染,分泌型lgA粘膜局部抗感染作用。   (三)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
  1.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1個月,常伴有夜間或清晨發作性咳嗽,痰少,運動後加重。
  2.臨牀無感染症狀,或經長期抗生素治療無效。
  3.用支氣管擴張劑可使咳嗽發作緩解(是診斷本病的基本條件)
 (1)擬腎上腺素類藥物,吸入治療爲首選。(2)茶鹼類藥物:2.糖皮質激素類:治療哮喘的首選藥物。 急性風溼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的免疫反應。
心臟炎:是唯一的持續性器官損害。1.心肌炎..心電圖最常見爲Ⅰ度房室傳導阻滯。2.心內膜炎:主要侵犯二尖瓣和/或主動脈瓣。3.心包炎(三)關節炎多爲遊走性多關節炎大關節爲主。不留關節畸形。(四)舞蹈病(五)皮膚症狀1.皮下小結2.環形紅斑     預防:長效青黴素120萬單位每月肌注1次,至少用5年。    一、麻疹   麻疹患者是唯一傳染源。接觸麻疹後7天至出疹後5天均有傳染性。飛沫傳播爲主。
 麻疹粘膜斑。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出疹時發熱更高。皮疹開始見於耳後、頸部,紅色斑丘疹。
 預防:關鍵是接種麻疹疫苗。   控制傳染源:隔離至出疹後5天,合併肺炎者至出疹後10天    
二、風疹 斑丘疹,一般歷時3天,耳後、枕部、頸後淋巴結腫大伴有壓痛。隔離期至出疹後5天(重點)。   五、猩紅熱   咽痛、咽部及扁桃體充血可見膿性分泌物,草莓舌。起病12~48小時內出疹,24小時佈滿全身。全身皮膚在瀰漫性充血發紅基礎上廣泛存在密集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壓之退色,觸之似砂紙感,口周蒼白,可見帕氏線。 隔離至痊癒及咽拭子培養陰性(重點)。
中毒型細菌性痢疾 福氏志賀菌多見 多見於2-7歲兒童。類型①休克型②腦型即呼吸衰竭型③混合型。
  肺結核開放性肺結核患者是主要傳染源,呼吸道爲主要傳染途徑。結核菌素試驗:結核感染後4-8周可呈陽性。皮內注射0.1ml含5個結核菌素單位的純蛋白衍生物(PPD),48-72小時觀測結果,硬結平均直徑不足5mm爲陰性,≥5mm爲陽性(+);10~19mm爲中度陽性(++),≥20mm爲強陽性,局部除硬結外,還有水皰、破潰、淋巴管炎及雙圈反應等爲極強陽性反應(++++)。
1.陽性反應①曾種過卡介苗;②3歲以下,尤其是1歲以下小兒,陽性反應多表示體內有新的結核病竈;④小兒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者,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⑤在兩年以內由陰性轉爲陽性反應,或反應強度從原來小於10mm增大至大於10mm,而且增大的幅度大於6mm,表示新近有感染。
2.陰性反應①未感染過結核;②初次感染4~8周內;③假陰性反應;④技術誤差或所用結核菌素已失效。  (一)無症狀或症狀不多的原發性肺結核異煙肼配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療程9-12個月。(二)活動性原發型肺結核: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應用2-3個月後以異煙肼、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維持。異煙肼療程12-18個月,利福平或乙胺丁醇療程6-12個月。
  第三節 結核性腦膜炎 多見於3歲以內嬰幼兒。早期(前驅期):1-2周。性格改變和結核中毒症狀  腦脊液檢查:壓力增高,外觀毛玻璃樣,留膜可找到結核菌。白細胞50-500×106/L,分類淋巴細胞爲主,糖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嬰兒胃容量出生時30-60ml,1-3個月120ml左右,1歲時約250ml。
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胎便,2-3日轉爲正常新生兒大便
小兒腹瀉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爲特點  6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
4.腹瀉分期⑴急性:<2周⑵遷延性:2周-2月⑶慢性:>2月
五、幾種腸炎的臨牀特點1.輪狀病毒腸炎,多發生於秋冬季節。起病急,常先有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有嘔吐,之後出現腹瀉;大便三多:量多、次數多、水多,蛋花湯樣。鏡檢多無異常,偶有白細胞;常有脫水(等滲性)、酸中毒;自限性,病程約3-8天。2.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於嬰幼兒和新生兒。夏季多發。大便:黃綠色或蛋花湯樣,伴較多粘液,有腥臭味,每日5-10次,輕症無發熱及全身症狀,重者可伴發熱、脫水、電解質紊亂。鏡檢少量白細胞。3.產毒素性大腸桿菌腸炎: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流行於夏季,發熱、嘔吐、頻繁多次水樣便,多伴有脫水、酸中毒,鏡檢常無白細胞。 4.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主要感染學齡兒童,夏季多發,發熱、嘔吐、腹痛、裏急後重,粘液便、膿血便,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休克,鏡檢:大量紅、白細胞。5.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夏秋季好發,先腹痛、後腹瀉,初爲稀便或水樣便,後轉爲血水便,大便鏡檢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可導致溶血尿毒綜合徵8.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多發生於長期用廣譜抗生素者,大便爲暗綠色海水樣,大便鏡檢大量膿細胞和革蘭氏陽性細菌  
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月小兒,外觀虛胖,生後不久就出現大便次數多而稀,食慾好,無嘔吐,體重增加正常,添加輔食後自愈,不需治療 
補液量:輕度脫水: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補液時間8-12小時補足累計損失量。脫水糾正後轉入維持補液階段,需將餘量加等量水稀釋使用。口服補液鹽(液體張力:2/3張  鉀濃度:0.15%)
靜脈常用液體成份(mmol/L) ①補液量:一般按下量的2/3給予。輕度脫水:50ml/kg中度脫水:50-100ml/kg重度脫水:100-120ml/kg
②補液成份  等滲性脫水:1/2   低滲性脫水:2/3   高滲性脫水:1/3
③補液速度:8-12小時補足
④重度脫水補液開始先擴張血容量:液體成份是2:1含鈉液;量是20ml/kg。速度是1/2-1小時。
⑤鉀的補充:見尿補鉀,濃度<0.3%每日氯化鉀靜滴時間不應短於8小時。持續4-6天。
⑷補液總量 ①第一天補液量: 輕度脫水:9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鼻咽和咽部,90%爲病毒感染 可繼發細菌感染,最常見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爲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兩種特殊類型上感⑴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A組病毒⑵咽-結合膜熱腺病毒3、7型  2.併發症⑴中耳炎、鼻竇炎⑵喉炎、支氣管炎⑶年長兒因鏈球菌感染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溼熱。
⑶高熱驚厥的處理  保持安靜和呼吸道通暢,嚴重者給氧,制止驚厥:首選地西泮靜脈注射;必要時15分鐘後可重複一次;降溫:物理降溫、退熱藥,儘快找出病因,採用相應治療。
急性肺炎 一月之內    遷延性肺炎 1-3月   慢性肺炎 3個月以上
(七)支氣管肺炎①一般持續至體溫正常後5-7天,臨牀症狀基本消失後3天。②支原體肺炎至少用藥2-3周,以免復發③葡萄球菌肺炎易於復發及產生併發症,一般在體溫正常後繼續用藥2周,總療程6周。⑴毛細支氣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見,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尤其是1~6個月小嬰兒。①臨牀表現咳與喘憋同時發生爲本病特點。呼吸困難症狀遠比中毒症狀嚴重。呼吸淺快,三凹徵,發紺,呼氣性喘鳴,可有溼�音。②X線檢查: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氣腫、支氣管周圍炎。也可有小的點片狀陰影。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多在正常範圍,病毒快速診斷。病毒抗體的雙份血清檢查。
⑵腺病毒肺炎 6個月-2歲的嬰幼兒多見。肺部體徵出現晚,發熱4-5天出現溼�音,以後病變融合呈現肺實變體徵。X線檢查:出現早,在肺體徵不明顯時即可出現:大小不等片狀影或融合成大片。經治療後X線示病竈吸收慢,需數週至數月。並提示遠期合併支氣管擴張或/和慢性肺功能不全。
⑶葡萄球菌肺炎  新生兒及嬰幼兒多見。高熱,中毒症狀重。肺部體徵出現早,雙肺中、細溼�音。併發症:膿胸,膿氣胸,肺大泡。X線 與臨牀不一致。初期,症狀重,胸片輕,片狀浸潤影 常併發肺膿腫、膿胸實驗室WBC升高,中性粒細胞增高,核左移。深部氣道分泌物培養:葡萄球菌(+)。
⑷肺炎支原體肺炎 年長兒多見發熱,刺激性乾咳。肺部體徵常不明顯。部分患兒有多系統受累。X線表現:體徵輕,X線表現重。點片狀、雲霧狀陰影;可見節段性或大葉性實變。胸腔積液。冷凝集試驗(+),支原體抗體(+),血沉快。青黴素類無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效。 卵圓孔生後5~7個月關閉。動脈導管80%在生後3個月內,95% 1年內,若1歲後仍未閉,即畸形存在。
新生兒120~140次,1歲以內110~130次,2~3歲100~120次,4~7歲80~100次,8~14歲70~90  
 1房間隔缺損  房間隔缺損輕者可無全身症狀,僅在體格檢查時發現胸骨左緣第2~3肋間有收縮期雜音胸骨左緣第2~3肋間可聞及Ⅱ~Ⅲ級收縮期雜音,呈噴射性 肺動脈瓣區第二音亢進並固定分裂。左向右分流量較大時,可在胸骨左緣下方聽到舒張期雜音  .X線檢查:心臟外形增大,右房、右室大爲主,肺血多,肺動脈段突出,主動脈影縮小。心電圖檢查電軸右偏和不完全右束支傳導阻滯 
2室間隔缺損 心前區隆起,心界增大,心尖搏動彌散,胸骨左緣第3~4肋間可聞及Ⅲ~Ⅴ級粗糙的全收縮期雜音,傳導廣泛,雜音最響部位可觸及震顫 併發症:支氣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 
3動脈導管未閉體檢於胸骨左緣第2肋間聞有粗糙響亮的連續性機器樣雜音,雜音向左鎖骨下、頸部和背部傳導,最響處可捫及震顫,以收縮期明顯,肺動脈瓣區第二音增強。可出現周圍血管徵,如毛細血管搏動,水衝脈及股動脈槍擊音等動脈導管未閉   常併發;支氣管肺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力衰竭。
4法洛四聯症是存活嬰兒中最常見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由以下4種畸形組成:1.肺動脈狹窄;2.室間隔缺損;3.主動脈騎跨;4.右心室肥大。以肺動脈狹窄最重要,是決定患兒病理生理改變及臨牀嚴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右心室血液大部分進入騎跨的主動脈(右向左分流),因而出現青紫。1.青紫2.蹲踞3.陣發性的呼吸困難或暈厥4.杵狀指(趾) 體檢:心前區隆起,胸骨左緣第2~4肋間可聞及Ⅱ~Ⅲ級噴射性收縮期雜音,一般以第3肋間最響,其響度決定於肺動脈狹窄程度,漏斗部痙攣時,雜音可暫時消失。肺動脈第二音減弱(亢進提示肺動脈高壓)。併發症爲腦血栓、腦膿腫及感染性心內膜炎。心影正常或稍大,心尖圓鈍上翹,肺動脈段凹陷,構成“靴形”心影,肺門血管影減少,肺野清晰。心電圖:電軸右偏,右心室肥大,    
1.腎小球濾過功能檢查: 腎小球濾過率(GFR)4.腎早期損傷指標:尿微量白蛋白,尿NAG,尿γ-GT
5.尿常規檢查 尿蛋白:陰性 如>150mg/d異常 尿糖:陰性  沉渣鏡檢:RBC<3~5/HP      WBC<5/HP 管型 (-)
溶血性鏈球菌A族中的致腎炎菌株感染 菌型   12型最多      49型最多 季節   冬季多見      夏秋季多見 前驅期  10天左右      一般2~3周
瀰漫性、滲出性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1瀰漫性: >50%腎小球受累 2增生性: 內皮細胞,系膜細胞3滲出性: 急性期多形核白細胞浸潤4重症: 輕或中度的新月體(上皮細胞)形成   ①血尿②高血壓③腎功能不全:BUN>10.7mmol/L,排除由於血容量不足等所致④低補體血癥:持續性
  PNS臨牀分型   ①大量蛋白尿      ①血尿   ③腎功能不全      ③高膽固醇血癥   1.病理生理-大量蛋白尿(1)NS必備(2)電荷屏障破壞:選擇性蛋白尿孔徑屏障破壞:非選擇性蛋白尿(3)病生理改變的始動因素
  2.病理生理-低白蛋白血癥(1)NS病生理改變的中心環節,診斷必備直接導致:水腫、高脂血症
  3.病理生理-高膽固醇血癥(1)繼發性改變: 低血漿Alb 肝脂質蛋白合成↑ 脂質蛋白清除↓
  4.病理生理-水腫
  併發症(1)感染(2)高凝狀態(3)電解質紊亂(4)腎上腺危象(5)急性腎衰    1.PNS-治療-激素療法(目前誘導緩解的首選藥)
  誘導緩解階段:潑尼鬆1.5~2mg/kg,最大量60mg, 分次服,蛋白轉陰後鞏固2周(>4周,<8周)
  鞏固維持階段:改成隔日頓服, qod 頓服,緩慢減量,每2~4周減量至停藥
   2.PNS-治療-免疫抑制劑  環磷酰胺     1.生後的頭5年內,骨髓均爲紅骨髓,全部參與造血。
  2.造血缺少代償能力,需要時出現髓外造血。
  (三)髓外造血3.部位:肝、脾、淋巴結4.表現:肝、脾、淋巴結腫大, 外周血出現有核紅細胞和幼稚粒細胞。
  生理性貧血(physiologic anemia)生後2~3個月時血紅蛋白降低RBC < 3×1012/L,Hb < 110g/L
 貧血定義末梢血中單位容積內的紅細胞數或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血紅蛋白 新生兒 <145g/L
 1~4月 <90g/L    4~6月 <100g/L   6月~6歲 <110g/L    6歲~14歲 <120g/L
 輕度: 血紅蛋白 90~120g/L中度60~90g/L重度: 30~60g/L極重度: < 30g/L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1.鐵的吸收和轉運  Fe++ 小腸粘膜吸收  轉鐵蛋白轉運至骨髓、肝、脾等處
缺鐵性貧血的骨髓象(1)血清鐵蛋白↓(2)血清鐵↓(3)總鐵結合力↑(4)轉鐵蛋白飽和度↓(5)紅細胞遊離原卟啉(FEP)↑(6)骨髓可染鐵:細胞外鐵↓;鐵粒幼細胞↓
 預 防1.母乳餵養的小兒半年內不易出現缺鐵,半年後應及時添加輔食2.牛奶不是理想的嬰兒食品。可用鐵強化奶粉。3.早產兒應於生後2月開始補充鐵劑治 療
 .鐵劑治療(1)口服,Fe2+容易吸收。(3)Hb正常後繼續服用2個月,補充貯存鐵。
 1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1.葉酸和VitB12參與DNA合成 2. VitB12是維持神經髓鞘正常結構及功能的重要因素。 1.紅細胞的下降比血紅蛋白下降明顯。MCV↑,MCH↑,MCHC正常。 2.血塗片:紅細胞大小不等,大紅細胞爲多,中央淡染區不明顯。中性粒細胞亦可出現胞體增大及核分葉過多。
2巨幼細胞貧血的紅細胞1.骨髓增生活躍,以原始紅及早幼紅細胞增生爲主。2.各期紅細胞出現巨幼變。3.巨幼紅細胞表現胞體增大,核染色質疏鬆4.粒細胞及巨核細胞也呈現巨幼變。 維生素B12:肌注,用於維生素B12缺乏,治療後神經、精神症狀好轉較快,完全恢復正常需要一段時間。治療1月以上。
 布氏徵、克氏徵在18月以下的正常嬰幼兒也可以陽性
 (1)入口前後徑(真結合徑):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上緣正中間的距離,正常值平均11cm。(2)入口橫徑:兩側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正常值平均13cm。(3)入口斜徑:骶髂關節至對側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爲斜徑,正常平均12.75cm。左右各一。  (1)中骨盆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中點通過兩側坐骨棘連線中點至骶骨下端間的距離,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橫徑:(坐骨棘間徑)。兩坐骨棘間的距離,正常值平均10cm。 出口平面有4條徑線:
(1)出口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間的距離,正常值平均11.5cm。(2)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兩坐骨結節前端內側緣之間的距離,正常值平均9cm。(3)前矢狀徑:恥骨聯合下緣中點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平均6cm。(4)後矢狀徑: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平均8.5cm。
若出口橫徑短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時,正常大小的胎兒通過後三角區經陰道娩出。   假骨盆與產道無關,但徑線長短關係到真骨盆的大小。測量假骨盆的徑線作爲了解真骨盆的參考。 真骨盆:骨盆入口與骨盆出口。出口和入口之間爲骨盆腔。
1.在正常女性型骨盆中,其骨產道最小徑線是  坐骨結節間徑    2.骨盆最小平面前方是恥骨聯合下緣,兩側爲坐骨棘,後方是  骶骨下段
3.(2002)初產婦,25歲。妊娠38周。骨盆外測量:骶恥外徑18.5cm髂棘間徑27cm,坐骨間徑7.5cm。本例孕婦的骨盆診斷爲  漏斗型骨盆   
一、骨盆底由多層肌肉和筋膜組成。兩側坐骨結節前緣的連線將骨盆底分爲前部:尿生殖三角;後部:肛門三角。骨盆底由外向內分爲3層。
淺肌肉層(3對肌肉及一括約肌):①球海綿體肌;②坐骨海綿體肌;③會陰淺橫肌;④肛門外括約肌。 會陰側切時會切到哪些盆底肌肉 會陰深橫肌、球海綿體肌、恥尾肌 子宮:1.形態:倒置梨形,重量50g,長7~8cm,寬4~5cm,厚2~3cm,容量約5ml。
宮體與宮頸的比例嬰兒期爲1:2,成年婦女爲2:1,老人爲1:1(2)宮體與宮頸之間最狹窄的部分――子宮峽部,非孕期長1cm。(3)妊娠末期子宮峽部伸展達7~10cm 子宮下段 (1)子宮內膜:功能層和基底層。
(2)髒層腹膜:膀胱子宮陷凹,直腸子宮陷凹爲盆腔最低部位。
(3)宮頸的特點:①宮頸管粘膜:單層高柱狀上皮②宮頸陰道部:復層鱗狀上皮③宮頸外口柱狀上皮與鱗狀上皮交接――宮頸癌的好發部位。④宮頸管粘膜也受性激素影響發生週期性變化。 子宮韌帶:4對(1)圓韌帶:維持子宮呈前傾。(2)闊韌帶:限制子宮向兩側傾倒。子宮動靜脈和輸尿管均從闊韌帶基底部穿過。(3)主韌帶(宮頸橫韌帶):固定宮頸位置,保持子宮不致下垂的主要結構。
(4)宮骶韌帶:維持子宮前傾位置。
按輸卵管的形態可分爲4部分:(2)間質部(3)峽部4)壺腹部(5)漏斗部或傘部,遊離端呈漏斗狀,有“拾卵”作用。
卵巢動脈、子宮動脈、陰道動脈及陰部內動脈。1.卵巢動脈:右腎動脈自腹主動脈分出,左側可來自左腎動脈,左卵巢靜脈迴流至左腎靜脈。2.子宮動脈:爲髂內動脈前乾的分支,在子宮頸外側約2cm處橫跨輸尿管至子宮側緣。 3.陰道動脈:爲髂內動脈前幹分支,陰道上段由子宮動脈宮頸-陰道支供應,中段由陰道動脈供應,下段主要由陰部內動脈和痔中動脈供應。4.陰部內動脈:爲髂內動脈前幹終支,並分出4支:①痔下動脈;②會陰動脈;③陰CUN動脈;④陰蒂動脈。   女性,35歲,因月經過多月經期延長、貧血,血色素僅56g/L而決定行全子宮切除術。術前主刀醫師在考慮手術各部的注意事項時,下述哪項可不必顧慮(D)
  A.推離膀胱腹膜反折時。避免損傷膀胱  B.推離直腸子宮腹膜反折時,避免損傷直腸
  C.切斷子宮骶骨韌帶時,避免損傷輸尿管  D.切斷圓韌帶時,避免損傷輸尿管
  E.切斷子宮動脈時,勿損傷輸尿管
  3.卵巢囊腫發生蒂扭轉時,其蒂的組成是(B)
  A.骨盆漏斗韌帶,輸卵管,卵巢固有韌帶,圓韌帶  B.骨盆漏斗韌帶,輸卵管,卵巢固有韌帶
  C.骨盆漏斗韌帶,圓韌帶,卵巢韌帶  D.骨盆漏斗韌帶,輸卵管,圓韌帶  E.輸卵管,卵巢韌帶
  一、月經生理1月經是指有規律的、週期性的子宮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外在標誌之一。2月經第一次來潮稱月經初潮。月經初潮年齡多在13~15歲之間。3月經週期從月經來潮第一天算起。兩次月經第1日的間隔時間稱爲一個月經週期,一般爲28~30日。提前或延後5日左右屬正常範圍。4正常月經持續時間爲2~7日。月經血量多於80ml即爲病理狀態。呈暗紅色除血液外,尚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粘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月經血的主要特點是不凝固,月經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子宮內膜有大量的纖溶酶,使已凝固的纖維蛋白裂解爲流動的降解產物。 (二)排卵排卵  多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日左右 (三)黃體形成  排卵後7~8日(相當於月經週期第22日左右)黃體發育達最高峯,稱成熟黃體  (四)黃體退化  卵子未受精,在排卵9~10日黃體開始萎縮,黃體衰退後月經來潮。一般黃體壽命爲12~16日,平均14日。
1.卵巢合成和分泌: (1)雌激素(2)孕激素(3)少量雄激素
2.腎上腺皮質: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主要排卵前) 排卵後――黃體細胞――孕激素與雌激素。 子宮內膜:(一)功能層:又分爲海綿層與緻密層。(二)基底層。
功能層受卵巢激素的影響而隨卵巢呈週期性變化 1.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上皮與間質細胞呈增生狀態――增生期。2.在黃體形成後孕激素作用下,子宮內膜呈分泌反應――分泌期。3.一個月經週期爲28日,可分爲3期。(1)增生期(2)分泌期(3)月經期
在月經週期的第1~4日。體內雌激素水平很低,無孕激素存在。
(1)精子獲能的主要部位是子宮和輸卵管(2)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峽部聯接處等待受精(3)受精發生在排卵後12小時內(4)受精過程需24小時(5)已獲能的精子穿過次級卵母細胞透明帶―受精開始
(6)卵原核與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
着牀必須具備的條件:1.透明帶消失2.囊胚細胞滋養細胞分化出合體滋養細胞3.囊胚和子宮內膜同步發育4.有足夠數量的孕酮。
將蛻膜分爲:1.底蛻膜:胎盤的母體部分。2.包蛻膜  3.真蛻膜(壁蛻膜): 胎盤由羊膜、葉狀絨毛膜(也稱叢密絨毛膜)和底蛻膜構成。1羊膜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最內層。2葉狀絨毛膜 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是胎盤的主要部分  母兒間的交換在胎兒小葉的絨毛間隙處進行。 絨毛組織結構:足月胎盤的絨毛滋養層主要由合體滋養細胞組成,滋養層的內層爲基底膜,有胎盤屏障作用。3.底蛻膜構成胎盤的母體部分。 (4)孕激素:妊娠早期由妊娠黃體產生,妊娠8~10周合體滋養細胞是產生孕激素的主要來源。  .臍帶足月胎兒臍帶長30~70cm,臍帶中央有一條臍靜脈、兩條臍動脈。
.羊水的來源(1)妊娠早期的羊水,母血經胎膜進入羊膜腔的透析液。(2)妊娠中期後,胎兒尿液成爲羊水的重要來源。   羊水量:妊娠38周約1000ml。妊娠足月羊水量約800ml。
5.羊水的功能(1)保護胎兒 (2)保護母體
妊娠期母體變化  心臟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濁界稍擴大。心臟容量從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約增加10%,心率每分鐘增加10~15次。心尖部聞及柔和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心搏量自妊娠10周增加,妊娠32~34周達高峯。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壓偏低,在妊娠晚期血壓輕度升高,脈壓稍增大。下肢、外陰及直腸靜脈壓增高,靜脈擴張,易發生靜脈曲張和痔。血容量於妊娠32~34周達高峯,增加30%~45%,增加1500ml。
在孕婦腹壁上聽診,與母體心率一致的音響是(B)子宮雜音   羊水內出現肺表面活性物質是28周      羊水內出現肺表面活性物質迅速增加的時間35周 足月妊娠時羊水量約.800ml5
';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