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避孕誤區

時間: 2011-01-08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較爲保守的估測,每年全世界大約有二千五百到五千五百萬次。我國每年的人流例數一直持續在一千萬左右。人流數量之所以居高不下,是由於目前存在很多避孕誤區。
  誤區一:僥倖心理,覺得偶然一次性生活不會導致懷孕。
  據不完全統計,在人流的女性當中,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存在僥倖心理,認爲懷孕不是那麼容易,偶然一次性生活懷孕的機率很低。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每一次性生活都有懷孕的風險,切忌具有僥倖心理。
  誤區二:計算即可避孕
  一些女性月經週期較準,認爲通過計算安全期即可達到避孕的作用。大多數婦女的月經週期的時間爲24-32天,排卵發生在第12-18天。排卵後24小時如果卵子未能受精,卵細胞會自行死亡。精子在排出出後,一般來說在三天以內能使卵子受精,但也有報道說性生活一星期後精子仍保留受精能力。所謂的‘安全期’時間非常短,對於月經週期爲28天的女性而言,這段“安全”的時間僅爲1周左右。而且由於氣候、飲食、情緒、環境等的變化,排卵時間也會發生波動,甚至發生額外排卵,因此安全期避孕的方法一點都不可靠。
  誤區三:新婚夫婦沒有好的避孕方法
  對於剛剛開始夫妻生活的夫婦而言,由於缺乏避孕方面的信息,加之由於緊張而導致避孕措施使用不當,因此突如其來的“蜜月寶寶”使很多新婚夫婦措手不及。因爲緊張、避孕套使用不熟練,很多夫婦不願意使用這種“屏障” ,避孕套不是新婚之夜的首選。現代口服(如媽富隆)不影響性生活過程、可避免蜜月期間令人不快的月經來潮,因此是新婚夫婦更好的選擇。
  誤區四:已生過小孩的女性只有上環
  很多已生育過的女性認爲只有上環一種避孕方法,婦女如患有子宮肌瘤、月經週期不規則、痛經等疾病則往往不適合放環,覺得沒有其他可供選擇的方法。其實可供選擇的方法較多,包括上環、口服避孕藥(包括長效和短效)、避孕套、避孕針、皮下埋植、絕育等,國外還有更新穎的陰道避孕環。對於那些月經週期不規則、子宮肌瘤和痛經的婦女,現代口服避孕藥如媽富隆是更好的選擇,不僅可以可靠避孕,還可調整月經週期、緩解痛經。
  誤區五:口服可能會影響以後的生育
  這種觀念是不對的。無任何臨牀資料表明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後,婦女的生育力會受到抑制。專家們認爲,口服避孕藥對生殖力沒有絲毫不利影響,甚至可以認爲,口服避孕藥對婦女的生殖產生有利影響,因爲口服避孕藥可以減少盆腔炎、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等疾病發生的機會,而這些疾病可以降低婦女的生殖力或使婦女的生殖力徹底喪失。口服避孕藥是一種可逆性的避孕措施,停藥後,婦女的生育力即可恢復。生育力的恢復與口服避孕藥服用的時間無關。
  誤區六:服用口服避孕藥後可引起發胖,痤瘡等副作用?
  以往口服避孕藥由於其所含的孕激素(如炔諾酮、左旋18甲等)具有內源性的雄激素樣作用,長期服用這些口服避孕藥後,身體會出現發胖,痤瘡(痘痘)等雄激素樣副作用。現代的口服避孕藥如媽富隆含有高選擇性的孕激素,對雄激素受體幾乎無親和力。因而服用現代口服避孕藥後,罕見以往口服避孕藥常見的雄激素相關副反應如體重增加,多毛症,脂溢性皮炎和痤瘡等。臨牀資料顯示,有痤瘡的婦女服用媽富隆6個月後,其中有80%的病人的痤瘡完全消失。口服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能會使某些婦女噁心、頭痛和乳房脹痛,當然,激素劑量較低,發生率也降低。現代口服避孕藥(如媽富隆)的雌激素劑量較低(只有30微克),副作用的發生率爲約2-8%;而6個月後,總的發生率通常比服用前還低。
  誤區七:如果女性以前沒有避孕且一直沒懷孕,那很可能就是不孕。
  59%的年輕女性認爲,如果自己先前沒有采取措施且始終沒有懷孕,那自己就不具備生育能力。這是一種危險的心理。除非有醫學檢查爲佐證,否則絕不能亂下結論。此外,不採取避孕措施者,意外妊娠的機率高達85%。
  誤區八:服用避孕藥對女性健康的損害超過意外妊娠。
  37%的女性表示,口服避孕藥的健康風險大於意外妊娠。其實不然。懷孕帶來的健康風險要比連續一年服避孕藥高20倍。
  誤區九:戴兩個避孕套更安全。
  28%的男性認爲,多戴一個避孕套就能多一層保護。事實恰恰相反:兩個避孕套之間的摩擦更容易導致破裂,增加意外妊娠的風險。
  誤區十:站着過性生活能避孕。
  這個錯誤觀念流傳已久,在年輕人中尤其有市場。其實,不管採用什麼樣的姿勢享受性愛,或在什麼場所,受孕機率都是差不多的。
  誤區十一: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性知識。
  90%的年輕人表示,自己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性知識來防止意外妊娠和性傳播疾病。但與此同時,60%的人承認自己對避孕藥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30%的人對避孕套一知半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