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寶寶便祕的對策

時間: 2011-04-09
三、
1.調整飲食加潤腸食品:吃奶的嬰兒便祕時,可加滑腸食品,如橘子汁、紅棗汁、白菜汁等。
調整輔食:正在斷奶期內的嬰兒便祕時,可增加輔食,除了高營養的蛋類、瘦肉、肝和魚類外,還要增加纖維素較多的蔬菜、水果及粥類,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以及香蕉、梨等。




蔬菜粥 
雞蛋玉米糊
香蕉蘋果泥
便祕寶寶 山藥蔬菜粥胡蘿蔔黃瓜汁奶粉+米湯紅薯粥香蕉泥胡蘿蔔桃花粥銀耳橙汁菠菜稀粥  除了蔬菜和水果, 木耳 、菇類、燕麥片、海苔、海帶、果乾等,也都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礦物質,可以爲寶寶多選用。 2.刺激肛門a. 爸爸媽媽用手指蘸上肥皂水在小寶寶肛門處按摩。這種辦法都能有效刺激小寶寶的肛門,使肛門括約肌鬆弛,利於排便。b. 開塞露:用開塞露一般只要用一半藥液即可,擠入後要讓藥液停留在腸內至少3-15分鐘,讓藥液軟化糞塊才排便。若擠入後立即拉出,那就白費了。c. 肥皂條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鉛筆粗細、3釐米多長的肥皂條,用水潤溼後插入嬰兒肛門,可刺激腸壁引起排便。d.鹹蘿蔔條通便法:將蘿蔔條削成鉛筆粗細的條,用鹽水浸泡後插入肛門,可以促進排便。 3.使腸道蠕動a.按摩:用手心或四指併攏放在寶寶肚臍上順時針按摩幾分鐘,使腸道蠕動,加速便便排出。b. 多運動:對於還不能爬行或走路的寶寶,爸爸媽媽多抱抱寶寶。 4.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所以一般建議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四、中醫治療寶寶便祕的方法
1、寶寶因積熱引起的便祕食療法  乳食積滯或飲食不節引起的腑熱便祕,可見大便乾燥、堅硬,腹脹腹痛,煩躁哭鬧,口氣臭穢,手足心熱等,可選用下列諸方。   1。南瓜根50-100克,洗淨,切碎,放鍋內加水煎濃取汁,一次飲完。每日1劑,連服數劑,以通爲度。3歲以下幼兒可酌加白糖調味。   2。銀耳10-15克,鮮橙汁20毫升。將銀耳洗淨泡軟,放碗內置鍋中隔水蒸煮,入橙汁調和,連渣帶汁1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   3。無花果(熟透者)100克,除去外皮,溫開水洗淨,隨意服食,每日1~2次,療程不限。   4。鮮甘蔗汁150毫升,番瀉葉1克。置鍋內隔水蒸熟,濾去渣滓,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數天,三歲以下幼兒分量酌減。   5。豆漿100毫升,濃米湯150毫升,蜂蜜20毫升。將新鮮豆漿煮沸,入米湯、蜂蜜調勻,1次飲完。每日1-2劑,連服數天。   6。菠菜100克,粳米50-100克,將菠菜置沸開水中燙至半熟,撈出切成小段,粳米置鍋內加水煮成稀粥,後加入菠菜再煮數沸,入油、鹽調味,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7天。   7。香蕉1-2枚,剝皮,放碗中加開水少許,擂成糊狀,衝入白糖10克,調勻,隨意喂服。每日1~2次,療程不限。   8。白皮大蘿蔔1個,蜂蜜100克。將蘿蔔洗淨挖空中心,裝入蜂蜜,置大碗內,加水蒸煮,吃蘿蔔飲蜂蜜水,連服數次。 2、寶寶虛弱引起便祕的食療法  小兒身體虛弱或大病之後,大便艱澀難解,或先幹後稀,腹部脹滿,食慾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者,可選用下列諸方。   1。郁李仁24克,搗爛如泥,與粳米粉50克調勻,衝入沸開水適量調成稀糊狀,1次服完。每日2~3次,療程不限。   2。鮮牛奶150毫升,麥片30克。連服5-7天。   3。紅薯50~100克,海蔘20克,黑木耳30克,白糖24克。將海蔘、木耳分別用溫開水泡軟,紅薯刮皮洗淨切成小塊,共放鍋內煮熟,入白糖調化,連渣帶汁1次服完。每日1~2劑,連服數天,羣發郵件,2歲以下分量減半。   4。黑芝麻30-50克,放鍋內炒爆至脆、研末,大棗10枚去核,與芝麻粉共搗爛如泥,隨意服食或開水送下。每日1-2劑,連服7-10天。   5. 粳米 50-100克,大棗5枚,何首烏18克,冰糖24克。先將何首烏放鍋內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粳米及大棗肉,共煮成稀粥,再入冰糖調化,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7-10天。   6。豬大腸1小段(約15釐米),槐花18克,海蔘12克。將豬腸洗淨,塞入槐花、海蔘,兩端用線扎牢,置鍋內加水適量,熬煮至爛,入油、鹽、生蔥調味,飲汁吃肉,1次服完。每日或隔日1劑,連服5-7次。2歲以下小兒只飲汁液。   7。糯米50~100克,肉蓯蓉24克,肉桂末3克。將肉蓯蓉洗淨,搗爛如泥,與糯米共煮成稀粥,再入肉桂末攪和,入油、鹽少許調味,分1-2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7天,對陽虛引起的大便祕結,排便無力,小便清長,手足不溫者有效。   8。松子仁10克,粳米適量。將松子仁研碎,與粳米共煮粥,隨意服用,便祕伴口乾多飲,體質瘦弱者適宜。 按穴位  您也可以試試按下面的穴位,一般在飯後1小時輕按數次,對促進腸蠕動也會有所幫助。
足三裏穴:讓寶寶坐好,在他膝蓋外下方凹陷的部位下3寸(約三四橫指)的位置就是足三裏穴,連續按壓該穴位1D2分鐘。
支溝穴:位於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橈兩骨之間,連續按壓該穴位1D2分鐘。 3、寶寶便祕的家庭護理祕籍
寶寶便祕的家庭護理祕籍   嬰幼兒雖然談不上什麼大病,但如果長期出現,糞便在嬰幼兒的腸道內停留時間過久,排泄物中細菌會分解產生許多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容易流到血液中而被身體吸收,的身體如果吸收的毒素過多,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毒素就會經血液又流入大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症狀,直至最後影響的智力發育。   便祕是指腸子運動緩慢,水分吸收過多,導致乾燥堅硬,次數減少,排出困難。由於嬰兒膳食種類較侷限,常吃的食物中纖維素少而蛋白質成分較高,因此很容易發生便祕,嬰兒便祕時,主要表現爲每次排便時啼不休,甚至發生肛裂。肛裂的發生使嬰兒對產生恐懼,造成惡性循環,時間久了,可引起腹脹、食慾減退和睡眠不寧等症狀。因此,嬰兒便祕應及時解除。由於嬰兒的胃腸道神經調節不健全,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若用通便,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發生等。所以,對嬰兒便祕,食物療法是最理想的。   案例1:   佳佳今年2週歲,目前一般情況是:3~4天解一次大便,非常幹,大便很粗,造成孩子脫肛,非常痛苦,5天內已經兩次了,在解大便之前還上了開塞路,請問這種情況怎麼辦?對孩子有什麼危害,家長該怎麼辦?這種情況是不是說明孩子的腸胃有問題,有沒有調理的辦法?   案例2:   若天今年4週歲,自從後經常性便祕,挑食,食量少,拉稀的時候幾乎沒有.現在嚴重到一有排便的感覺就躲起來,而且多數時候即使有排便意識也生往回憋,一直到實在憋不住了才擠出一點,而後就不便,暫時緩解一下,直到下次再有便意時,以前的現象。排便時肛門有出血現象,而且很痛。   引起便祕的原因   原發性因素   1.飲食因素   一些人飲食過少,食品過精過細,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腸蠕動緩慢,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水份過多吸收而使糞便乾燥。進入直腸後的糞便殘渣因爲量少,不能形成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感受細胞產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祕。   2.排便動力不足   排便時不僅需要肛門括約肌的舒張、提肛肌向上向外牽拉,而且還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屏氣用力來推動糞便排出。年老體弱、久病臥牀、產後等,可因膈肌、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減弱,腹壓降低而使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排不乾淨,糞塊殘留,發生便祕。所以老年人多出現便祕。   3.拖延大便時間   一些人把大便當作無關緊要,可早可遲的事,忽視定時排便的習慣;或因工作過忙、情緒緊張、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時間,使已到了直腸的糞便返回到結腸;或因患有肛裂和等肛門疾病、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長大便間隔時間。這都可能使直腸壁上的神經細胞對糞便進入直腸後產生的壓力感受反應變遲鈍,使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延長而不引起排便感覺,形成習慣性便祕。   4.水份損失過多   大量出汗、失血及等均可使水份損失,代償性引起糞便乾結。   繼發性因素   1.器質性受阻   腸管內發生狹窄或腸管外受到壓迫時,如腸管良性和惡性腫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腸腔狹窄變小、巨結腸症引起的直腸痙攣狹窄、手術後併發的腸粘連、部分性腸梗阻等,或腹腔內巨大腫瘤,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以及、腹水壓迫大腸等,可控糞便通過受到障礙,在腸管內停留時間過長,形成便祕。近年來通過排便造影、肛腸測壓、結腸傳輸時間測定、盆底肌電圖等技術檢查手段,發現了新的便祕類型,稱出口處梗阻型便祕(或盆底肌功能不良)。特點是排便時盆底出口處出現梗阻因素,其中有些可經外科手術消除或緩解。   2.大腸病變   如過敏性結、大腸憩室炎、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可引起大腸痙攣、運動失常,使糞便通過不暢而發生便祕。   3.影響   服用碳酸鈣、氫氧化鋁、阿托品、普魯本辛、嗎啡、苯乙哌定、碳酸鉍等及鉛、砷、汞、磷等金屬中毒都可引起便祕。長期濫用瀉藥,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祕。   4.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驚恐、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注意力高度集中某一工作時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祕。   另外還有神經系統障礙、內分泌紊亂、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祕。   便祕的家庭護理   藉助藥物   如果寶寶已經便祕三天以上了,媽媽可以使用藥物來幫助寶寶解決便祕苦惱,如吃適量的瀉藥,或用“開塞露”栓劑插入孩子的肛門內,讓藥液在腸子裏保留一段時間後再讓孩子排便,結果寶寶的糞便會很快就輕鬆地排出來。   但值得提醒的是: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長期使用藥物來通便。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應急措施,因爲這樣容易傷害寶寶的身體,甚至會引起嚴重的腹瀉問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建議媽媽們最好少用。   飲食療法   針對嬰幼兒的便祕的成因,從調整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方面入手是最爲理想的治療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把餵養嬰兒的適當衝稀一些,增加寶寶水分的吸收,同時添加一小塊奶糕或提高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讓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延長食物的發醇過程,刺激腸道的蠕動,幫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餵養寶寶一些五穀雜糧,如煮紅薯、玉米麪、麥粉等,因爲這些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對通便很有幫助。   另外,經常給寶寶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雞蛋湯、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將菠菜、芹菜或薺菜等纖維素成分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熬粥時還可以加少量潤腸的蓖麻油和芝麻油進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時,讓寶寶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鮮榨桔子、西紅柿或菠蘿等(市場上飲用起來簡單、方便,但維生素含量低,沒有新鮮水果榨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殘渣,以達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時分,還可以再給寶寶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潤腸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潤腸通便效果。   訓練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訓練時間一般選在每次主餐一小時以內,父母可以讓寶寶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號來誘導他大便。剛開始時,由於各個孩子的成體差異,寶寶不一定會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對孩子仍要採取輕鬆、容忍和鼓勵的態度,絕對不要給孩子身心上造成壓力,使孩子產生抗拒。只要繼續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形成對大便的條件反射,逐漸產生便意。   訓練過程中,當發現孩子忽然站定不動、睜大眼、合緊嘴、面頰漲紅這些便意的表現訊號時,就應該以鼓勵和讚許的語氣跟孩子說:“寶寶要拉了”、“寶寶的臭臭要出來啦”的話語,幫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並讓孩子明白排出糞便是一件很驕傲、輕鬆的事情,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加大運動量   增大寶寶的運動量也有利於幫助排便順暢。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裏,應該多抱抱他,並適當輔助他做一些手腳伸展、側翻、前後滾動的動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對於那些年齡大的幼兒,父母應多讓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讓他多行走和跑動,甚至還可以拿一些氣球讓孩子吹,以此增加運動量和腹內壓,達到鍛鍊腹肌的作用。   定時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後30分鐘時,媽媽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15分鐘左右,幫助孩子的腸管蠕動,促使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如此堅持數週,對改善寶寶便祕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療便祕的足療效方   1.大黃5~10克,研爲細末,醋調爲稀糊狀,置“傷溼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涌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D般用藥一次即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   2.芒硝5克,研爲細末,置傷溼止痛膏中央,外敷雙足心涌泉穴處,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   3.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將二藥擇淨,研爲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爲稀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4.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擇淨,研爲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爲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涌泉穴及肚臍孔處,包紮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4、推拿治療小兒便祕   便祕是指大便乾燥堅硬,次數減少,間隔時間延長,或雖有便意,但排出困難的一種病證。小兒由於飲食不當,過食辛辣、香燥、炙烤之品或食物過於精細,導致燥熱內結,腸腑傳導失常,從而引起便祕。也可因先天不足,大腸傳送無力或病後耗傷津液,大便祕結。由於排便困難,部分小兒可發生食慾不振、睡眠不安,或可由於便時用力太過,引起肛裂或痔瘡。
  推拿治療便祕分爲實證和虛證。   實證主要因飲食而起。證見大便乾結,便質乾硬,形似顆粒,面赤身熱,口臭,脣赤,小便黃,胸脅痞滿,納食減少,腹部脹,苔黃厚,指紋色紫。治療應順氣行滯,清潤通便。手法主要有:   1、 清大腸:大腸穴位於食指橈側緣。操作時由虎口推向指尖,100~300次。能治療溼熱、飲食、痰飲等停積腸道、氣機受阻之便祕、腹中灼痛、黃疸等。   2、 退六腑:六腑位於前臂尺側緣,神門穴至抖肘成一直線。操作時,以中食指指腹,自肘關節推至掌根,100~500次。能通腑瀉熱,滑腸瀉下,用於陽明腑實之痞滿燥實堅。   3、 補腎水:位於小指螺紋面。操作時,自小指根推至小指尖100次。有補腎固本,清熱利尿之功效。   4、 摩腹:用掌或四指輕貼腹部,緩緩順時針移行。有調和脾胃,降逆消導,補脾健胃之功效,能直接順應腸道走向,促進腸蠕動。   5、 下推七節骨:位於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線。操作時,由上往下,擦至皮膚髮紅爲度。具有升降脾胃,調理二便之功效。適用於一切熱證、實證如煩躁不眠、便祕等。   虛證主要表現爲面色恍白無華,形疲乏力,大便努掙難下,便質不幹,舌淡苔薄,指紋色淡。治療應益氣養血,開塞通便。手法有:   1、 補脾:脾土位於拇指橈側緣。操作時,由指根尖推向指根300次。能調理脾胃,加強脾胃運化功能。   2、 推三關:位於前臂橈側,太淵穴至曲池穴成一直線。操作時,自下向上推100~500次。具有溫裏散寒,溫補氣血之功效。適用於各種虛證,如身體虛弱,神疲氣怯,面色無華等。   3、 捏脊:爲第一胸椎至尾椎成一直線。由下往上30遍。可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通經絡。凡脾胃虛弱之證,均可用之。   4、 另外也可加用清大腸,揉腎俞以滋陰潤燥,理腸通便。   注意事項:便祕患兒應每天進行定時排便的訓練,合理膳食結構,增加活動。應多食粗纖維食品和雜糧、蔬菜。 5、專治寶寶便祕的小藥方
專治寶寶便祕的小藥方   目下城市幼兒便祕者偏多,這與膳食習慣有關。家長要鼓勵幼兒吃新鮮蔬菜、水果,不要單喝果汁飲料,糾正挑食、偏食的不良生活習慣。發生便祕時,可以用下面方法治療。   生萊菔子適量,置鍋中炒黃、脆,勿令焦,取出研爲細末,加1/3白糖拌均勻,入瓶中蓋緊備用。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5g~10g,用溫開水送下。大便軟化後,可改爲每晚睡前服一次,用量逐漸地減少,以維持大便正常。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