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普通感冒

時間: 2012-03-26

                                  中醫辨證論治普通感冒

                                                  ――侯海泉撰

注:本文尚在進一步整理中,如需交流,請撥打電話聯繫:13424492327

一、概述

感者,動也,傷之意;冒着,觸也,犯之謂。感冒者,意在觸動冒犯外來之邪氣而爲病者。普通感冒是感受觸冒風邪所致的以發熱、頭痛、鼻塞、惡寒、全身不適等爲主要臨牀表現的常見外感性疾病。

俗稱:“冒風”、“冒寒”、“傷風”。

本病一般是通過肺系(口鼻)和肺主(皮毛)傳播的。一年四季均口發生,但以冬春兩季多見。因冬有冽風,風爲百病之長,善行而數變;春有餘寒,寒爲百病之總,寒爲陰邪,易傷陽氣,首先傷人體的衛陽(表陽)。好發於老、弱、體虛之人。

感冒之名源於北宋時期的楊士瀛所著的《仁齋直指方論・諸風篇》。該書在“傷寒方論”中論述《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蘇飲時指出該方“治感冒風邪,發熱頭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但在此之前,《內經》中就已有了類似感冒的記載。如《素問・骨空論》中雲:“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論述了太陽病,由於腠理不固,風寒之邪侵襲太陽經脈,營衛失調而出現太陽表證,證見頭痛項強、發熱、惡寒或惡風,並提出桂枝湯治表虛證,麻黃湯治表實證,爲後世治療普通感冒辨別表虛、表實奠定了理論基礎。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風病諸候・風熱候》中指出:“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於肺也,……其狀使人惡風寒戰,目欲出,涕唾出,有青黃膿涕。”可見當時對外感風熱的成因和臨牀特點已有一定的認識。元代以來,醫家們認識到傷寒與普通感冒的區別,對此論述很多。如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附錄》:“凡症與傷寒類似極多,……初有感冒等輕證,不可便認作傷寒妄治。”又說“傷風屬肺者多,宜辛溫或辛涼之劑散之。”朱氏提出的勿將感冒輕證誤認傷寒之戒,以及爲治療本病所立的辛溫、辛涼兩大法則,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清・徐大椿《醫學源流論》進一步闡明“凡人偶感風寒,頭痛發熱,咳嗽涕出,俗語謂之傷風,非傷寒論所云的中風,乃時行雜感也。”

西醫學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參照本篇辯證論治。

二、病象

普通感冒爲外感病證,起病較急,臨牀以鼻塞、流涕、噴嚏、聲重、惡風、發熱、咳嗽、咽癢或痛、全身不適等表現爲主。

三、病位

在衛表(皮毛)

四、病類

分實證、虛證兩類

五、病性

普通感冒屬外感急性傳染性多發病,其傳染力弱,流行範圍小,多爲實證,也有本虛標實之證。

六、病程

一般較短,但也有較長的。

急性期:5~7天,一般不超過10天。

慢性(體虛)感冒:病程較長,常常與人體正氣的強弱、邪氣的盛衰有關。

七、病因病機

病機關鍵:衛表不和。

普通感冒是由於觸冒風邪乘人體御邪能力不足時,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導致衛表不和而引起的。風性輕揚,多犯上焦,故《素問・太陰陽明論篇》:“傷於風者,上先受之。”肺處胸中,位於上焦,主呼吸,氣道爲升降的通路,喉爲其系,開竅於鼻,外合皮毛,職司於外。故外邪從口鼻、皮毛侵入,肺衛首當其衝,感邪之後,很快出現衛表及上焦肺系症狀。肺爲嬌髒,喜清肅,外和皮毛,開竅於鼻。外邪自皮毛、口鼻而入,客於肺衛,導致腠理開合不利。衛陽阻遏,肺氣失宣,因而出現發熱惡寒,鼻塞流涕,咳嗽噴嚏等邪侵肺經等證候。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外邪侵襲:氣候驟變、冷熱失常、衣着不適、汗出受風、酗酒暴食、疲勞過度、冒雨涉水等,使外邪侵襲,肺失清肅,而致本病。

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靈樞經・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賊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又說:“因與天時,與其身形,參與虛實,大病乃成。”《素問・評熱論》亦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兩虛相得,其意有二。一是自然界氣候不按正常規律而更替,對人類及動植物產生傷害作用,謂之虛邪。所謂虛邪者,就是四時不正之氣。而不正之氣概指六淫邪毒和時疫病毒,其不甚者爲虛邪,爲害甚者爲賊風,故《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是爲此義。二是人體虛弱,正氣不足,血脈營氣虛,皮肌衛氣弱,在生理上形成三維防禦系統低下,是以外邪侵犯的主要內在原因。而人體內外三維之氣之所以虛,乃是因爲如下因素:

1、先天稟賦不足:即正氣、營氣、衛氣、三維防禦系統不全所致。如:先天發育不良,先天性營養不良、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皆表現爲正氣不足,無力抗邪,每當外邪入侵,及易發本病。

2、飲食失調:過食膏粱厚味、肥膩之品、香甜之食、酒漿之飲,久則傷脾損胃,元氣受累,中焦之道阻滯,營氣不出,不能與衛氣相合,在生理上呈現營衛失調、防外御內功能減退,形成外邪易入之態。亦有食鹹失度,鹹入胃滲注於血,血與鹹結,血必澀滯,甚則血凝澀在胃,促使胃津胃液不得輸布,引發咽道津少液幹,造成舌幹口渴,絡血、毛脈瘀滯,營衛二氣衰少於上,邪毒聚多,驟召外邪而發病。

3、七情所傷:七情:喜怒悲思憂恐驚七情乃人之常情,但需適可而止,不可過偏。七情過偏乃是引召外邪之源。《靈樞經・壽夭剛柔》說:“憂恐憤怒傷氣。”何氣受傷?一爲元氣受傷,不能抵禦於裏;二爲營氣受累,血脈營氣不足,不能束邪防入;三爲衛氣受擾,表衛失固。從而生理上必然出現三維抗病御邪系統功能低下,外邪易侵而病生。

4、勞逸失調:勞逸失調,可以傷脾。脾胃受傷,肝氣受累,因爲“氣之源頭在乎脾”(《士材全書》),脾主四肢,胃主肌肉,肝主筋又司肌腠,爲罷極之本,故過勞則氣耗散,安逸過度亦使氣滯,引發人體氣之三維抗病御邪系統功能低下,外邪易侵而爲病。

5、醫源與藥源性因素引發感冒:藥理實驗和臨牀研究表明,許多藥物,特別是抗生素、磺胺藥、抗結核藥、驅蟲藥、抗癌藥、解熱鎮痛藥,以及誤用補藥、性藥等,皆能損傷人體內外氣之三維抗病御邪系統,誘發感冒。

人體內外氣之三維抗病御邪清毒系統受損而生虛,但虛有先天之虛,以命門爲主;後天之虛以脾胃爲主。何以言之?腎是性命之根,命門爲性命之源,脾胃性命所司,腎命脾胃又是人體氣之三維抗病御邪清毒系統之根核,而三維繫統之虛,包括臟腑經絡之虛,氣血津液之虛,以及皮毛、肌腠之虛,或咽喉、募原之虛等。虛又有長虛、短虛之分,造成人體隨虛隨復之軀,所以普通感冒只犯皮毛,不入經絡。

若是小兒感冒病因多是由於小兒臟腑“成而爲全”,“全而未壯”,一髒受邪易侵及他髒,故在本病中多出現夾症。小兒肺常不足,邪侵肺衛,肺失清肅,氣機不利,津液凝聚,化而未痰,以致痰阻氣道,咳嗽加劇。喉間痰鳴,即成感冒夾痰。若受邪較重,體質虛弱,可致肺氣鬱閉,發展爲肺閉。小兒脾常不足,感受外邪每致運化失常,稍有飲食不節,即可乳食停滯,出現脘腹脹滿,嘔吐納呆等,此即爲感冒夾滯。小兒神氣怯弱,肝常有餘,感邪後易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熱極引動肝風則神昏、抽搐,是爲感冒夾驚。但是這些症狀在成人中卻極少出現,故醫者需當辨別。

總之,本病不論內因、外因,其致病之標總以風邪爲主。風爲百病之長,不同季節往往與其當令之邪相合而傷人,如冬季多風寒、春季多風熱、夏季多暑兼溼、秋季多兼燥氣,而以風寒、風熱多見。其病變部位在衛表,發病機理爲衛陽阻遏,肺失宣降。

八、診斷與鑑別

(一)診斷

1、病史:四季皆有,以冬春爲多,氣候反常,起居不慎,汗出受風,酗酒暴食,疲勞過度,冒雨涉水等引起突然發病。

2、臨牀表現:初起多見鼻道和衛表症狀。鼻、咽部癢而不適,鼻塞,流涕,噴嚏,聲重而嘶,頭痛、惡寒等。鼻涕開始爲清水樣,2~3日後變稠,繼而發熱、咳嗽、咽痛、肢體酸重不適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表現胸悶、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大便稀溏等症。

3、四診所見:舌淡紅,或邊見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二)鑑別

1、與風溫早期鑑別:風溫初起症狀,頗與普通感冒之證相似,但風溫病勢急驟,寒戰發熱甚至高熱,熱勢甚壯,汗出後有時熱雖暫降,但脈數不靜,身熱旋即復起,咳嗽胸痛,頭痛較劇,口角出疹,甚至出現神昏、驚厥、譫妄等傳變入裏的證候,且有明顯季節性,若治療不當可產生嚴重後果。而普通感冒一般發熱不高,病勢輕,不傳變,病程短,預後良好,四季可發。

2、與時行感冒鑑別:普通感冒以風邪爲主,冬春季節氣候多變時發病率升高,以局部症狀爲主,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周身酸楚不適等,一般不傳變。時行感冒以時行病毒爲主因,發病不限季節,以全身症狀爲主,多呈流行性,多人同時突然起病,迅速蔓延,憎寒壯熱,體溫可達39~40℃,頭痛如破,全身痠痛,顏面潮紅,口鼻氣熱。重者高熱持續不退,喘促氣急,脣甲青紫,部分患者出現神昏譫妄,小兒可發生驚厥,且可以發生傳變。

九、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表寒、表熱:感冒常以風邪夾寒、熱而發病,因此臨牀上首先要分清風寒、風熱兩證。二者均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頭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處在於,風寒者,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風熱者,發熱重,惡寒輕,有汗,鼻流濁涕,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

2、區分氣、血、陰、陽之虛:氣虛者多見疲乏、氣短、脈虛。陽虛者在感冒諸症基礎上多見氣虛證和寒象(畏寒肢冷)。血虛者兼見心悸、失眠、健忘、易驚。陰虛者兼見血虛之證和熱象(手足心熱、午後潮熱、顏面潮紅等)。

(二)治療原則:

治療原則應遵循《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其在皮者,汗而發之”之義,即解表祛邪法。在具體應用時要正確掌握辛溫解表、辛辛涼解表、清暑解表,以及驅邪與扶正的關係,掌握好扶正而不留邪,驅邪而不傷正的尺度。

虛證感冒應扶正與解表並施,不可專行發散,重傷肺氣。

(三)分證論治

實證感冒:

1、風寒證:

臨牀表現: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痠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3、辯證:風寒外感,客於腠理,衛陽被遏,故本證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爲辯證要點。肺失清肅,外竅不利,故有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等症。

論治:辛溫解表,宣肺散寒。風寒感冒爲風寒之邪束表而致,故辛溫解表爲主要治則。肺主衛表,衛表被束,宜用宣肺之品驅邪外撤。

方劑:師傳清苓散。

本方特點:功效:辛溫解表,通經活絡。主治:對風寒較重,或風寒夾溼、或風寒兼氣滯,胸悶嘔惡者者周身痠痛所引起的感冒及霍亂吐瀉,小兒麻痹,四肢痿軟不用及抽筋等證。不似他醫,對風寒夾溼,身熱不揚,身重苔膩,脈濡者,用羌活勝溼湯等加減;風寒兼氣滯,胸悶嘔惡者,用香蘇散等加減。用藥繁瑣,臨牀麻煩。本方對風寒感冒的治療諸法悉具,以本方加減治之可也,無不效驗。

加減及備選方:①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治療②可用九味羌活湯加減治療。

2、風熱證:

臨牀表現:鼻塞噴嚏,流稠涕,發熱或高熱,微噁心,汗出口幹,咽痛,咳嗽粘稠,舌苔薄黃,脈浮數。

辯證:風熱之邪外感或寒從熱化,故發熱重、惡寒輕。惡寒是表證的標誌,如只發熱不惡寒則非表熱。邪傷肺衛則流黃涕,咳稠痰,咽紅腫痛。口渴喜飲爲熱邪傷津之象。

論治:辛涼解表,宣肺清熱。以風熱之邪束表所致,故治以辛涼解表爲原則。表證以辛散爲主,歲熱邪較重亦不能但用寒涼之品應解表以清熱,防邪遏入裏。邪熱熾盛有動風之狀者,應早用清熱熄風之藥,以防風火相助。

方劑:師傳銀翹散。(本門祕傳銀翹散(與《溫病條辨》所傳之銀翹散絕不相同,且本方功效數倍於《溫病條辨》所傳之銀翹散,不可同日而語))

加減及備選方:①也可用《溫病條辨》所傳之銀翹散加減治療②咳嗽、咽痛較重者可用銀翹散加白前、紫苑、百部、陳皮、大川、桔梗、玄蔘等加減治療,療效極佳。

3、暑溼證:

臨牀表現:發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重脹痛,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脈濡數。

辯證:暑邪外感,每多夾溼,治暑證感冒,當先辯暑溼輕重。症見溱溱汗出而高熱不退,口渴喜飲,面紅脣赤,舌紅者爲熱重於溼;身熱不揚,面色穢垢,胸悶泛惡,納呆腹瀉時爲溼重於熱。苔厚膩,脈濡數爲暑溼之象。

論治:清暑祛溼解表。暑熱較盛應酌加清熱之品,溼邪偏重酌加利溼之藥。暑爲陽邪,易傷氣陰,如倦怠乏力,口渴少氣等氣陰兩傷之象則應加益氣生津等藥。對於脈虛無力,惡寒無汗,四肢微冷之暑寒感冒,則應以益氣昇陽爲主,不可誤用寒涼解暑。

方劑:香薷飲加減。

加減及備選方:①暑熱偏盛,加元芩、山梔、鮮蘆根等;②小便短赤,加赤茯苓、龍膽草等。

風熱,風寒,暑溼三種類型中,如兼見咳嗽痰鳴爲夾痰症。方中再加入師傳白虎散加減治療,若見咳嗽吐黃痰,心煩躁動不安,爲夾熱症,方中加入師傳羚羊清肺散加減。若見胃腹脹滿、噯氣、噁心、吞酸、便祕或大便酸臭,舌紅苔白厚膩,脈多滑爲夾食證,方中加入師傳之五消散。便祕者加入師傳之牛郎散,若小兒面色紅赤,鼻凹,口角發青,驚叫不安,爲夾驚症,方中加入師傳之牛黃鎮驚散。

虛症感冒

1、陽氣虛感冒

臨牀表現:除臨牀病象之外,又見陽氣不足之象――倦怠乏力,氣短懶言,自汗或無汗,面色恍白,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或有陣陣惡寒,形寒,四肢不溫。

治法:偏氣虛者,益氣解表;偏陽虛者,溫陽解表。

方劑:偏氣虛者,選用參蘇飲加減治療;偏陽虛者,選用再造散加減治療。

2、陰血虛感冒、

臨牀表現:除臨牀病象之外,又見陰血不足之象――頭暈,心煩而悸,面色無華,脣甲色淡,口渴咽乾,不欲飲,手足心熱,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偏陰虛者,滋陰解表;偏血虛者,養血解表。

方劑:偏陰虛者,選用加減葳蕤湯;偏血虛者,選用蔥白七味飲。

(四)其他療法:

治療普通感冒的撐腰較多,如風寒證的通宣理肺丸;風熱證的銀翹散沖劑、桑菊感冒沖劑等,暑溼證或感冒兼見諸證者可用藿香正氣水。另外,氣功、導引、點穴、按摩、太極拳、天罡指穴法、峨眉臨濟十二莊等也是治療和預防本病的好方法。

鍼灸療法:取風池、合谷、大椎、曲池,中等刺激,不留針。

推拿療法:推攢竹,分推坎宮,揉太陽,黃蜂入洞,分陰陽,推上三關,推下六府,揉肺俞。風寒者加拿風池,拿合谷,揉兩扇門,掐陽池;風熱者加推天柱,清肺經,清天河,退下六府;挾滯者加清補脾胃,揉中脘,摸腹;挾痰者加揉按天突,擦胸,揉按乳旁乳根;挾驚者加清心經,清肝經,掐十王,掐志龍,手底撈明月,大清天河水。

十、轉歸及預後

本病治療、休息得當,經治或不治,1周後可痊癒。誤治或病後素體虛弱者,不僅不能治癒或自愈,甚至可轉變爲其他病症,“傷風不醒便成癆”,有醫源性及藥源性等原因。

十一、預防與調護

本病在流行季節應積極防治。生活上應慎起居、適寒溫,在冬春之際尤當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貪涼露宿。人在睡眠的時候,身體抵禦外邪的能力會降低,因此,不論是冬夏,還是春秋,一年四季睡眠時均應蓋被子睡眠(尤其是蓋住腹部),至於被子厚薄可隨季節調節,冷暖自知。根據季節的變化增減衣服,以防感寒受熱。

平時積極鍛鍊身體,增強正氣的衛外能力,達到“正氣內存,邪不可幹”的目的。

養成經常戶外活動的習慣,居室環境要衛生,適當通風換氣,室溫要保持穩定。

如遇感冒流行季節,可用食醋燻蒸法、仙妮蕾德蔬果稀釋後噴霧進行空氣消毒。

發熱時要休息,多飲開水,飲食宜清淡,忌油膩、辛辣、燥熱之品。

十二、感冒誤治救逆法:

十三、小結:

下一篇:避孕口紅的功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