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溼疹治療方法

時間: 2011-05-06


新生兒出現溼疹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嬰兒溼疹起病大多在生後1~3月,6個月以後逐漸減輕,1-2歲以後大多數患兒逐漸自愈。一部分患兒延至幼兒或兒童期。病情輕重不一;初起時爲散發或羣集的小紅丘疹或紅斑,後來逐漸增多,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當產生此病時一般嬰兒會出現一定的反應,會煩躁不安,在夜間哭鬧,嚴重影響患兒的睡眠,而且身上會出現瘙癢的症狀.對於新生嬰兒的溼疹不可怠慢,發現後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會給患兒留下更加嚴重的皮膚炎症或者會爲以後溼疹的復發買下禍根. 嬰兒溼疹的病因較複雜,其發病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患兒往往由消化道攝入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使體內發生Ⅰ型變態反應。嬰兒溼疹的高度發病率主要是由於患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豐富,以及內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鹼性肥皂,過高營養,以及腸內異常發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嬰兒,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由於母體雌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溼疹。 溼疹的治療有多種方法主要有全身療法、局部療法、中醫治療和食療法。 全身療法
1.飲食管理 首先,避免餵哺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
2.抗組織胺類藥物 撲爾敏、非那更、苯海拉明、異丙螓等單一或輪流內服有較好的止癢和抗過敏效果,並有不同程度的鎮靜作用。
3.皮質類固醇激素 無論口服還是靜脈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狀,有明顯的抗炎、止癢作用,但停藥後易復發,不能根治,且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故應酌情慎用。
4.抗生素 僅用於繼發局部或淋巴結等感染、白細胞增高和體溫增高的病兒。 局部療法
1.急性期 採用1%~4%硼酸溶液或1~4%硼酸溶液加0.1%呋喃西林溶液溼敷或外洗局部15分鐘左右之後,外塗雷佛諾爾氧化鋅軟膏或1%氯黴素氧化鋅油。如無明顯感染亦可外用40%氧化鋅油或15%氧化鋅軟膏。應用溼敷2~3天即可。  嬰兒溼疹
2.亞急性期 用1%~4%硼酸溶液外洗,然後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止癢、消炎。外塗維生素B6軟膏及SCL膏(磺鬆糊劑,參見附錄兒科常用藥物劑量表),或中藥祛溼油。  
3.慢性期 外用1/2或1/3膚輕鬆或丙酸倍氯美鬆軟膏加糠餾油軟膏或普連膏,或尿素軟膏,然後用薄塑料膜覆蓋,繃帶包紮,每隔1~2日封包1次,待皮膚恢復原狀。至多每週洗浴1~2次,必要時外塗膚輕鬆軟膏,皮炎平。對慢性侷限性肥厚性小片損害可採用醋酸強的鬆龍,或去炎鬆混懸液做皮損處的皮內分點注射,每週1次,共2~3次。不宜長期使用,以免發生皮膚萎縮。
中醫認爲溼疹主要與溼邪有關,溼可蘊熱,發爲溼熱之證,久之溼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溼疹多見溼熱之證,慢性溼疹多爲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時以清熱利溼,疏風養血潤燥爲主。
◆綠豆30克,海帶20克,魚腥草15克,白糖適量。將海帶、魚腥草洗淨,同綠豆煮熟,喝湯,吃海帶與綠豆。每天一劑,連服6~7劑。  
◆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玉米鬚15克,三味一同煮熟,喝湯,食薏米、紅小豆。每天一劑,連服7~8劑(溼熱俱盛型)。  
◆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車前草15克,三味同煎後,喝湯,吃薏米。每天一劑,連服7~10劑(脾虛溼盛型)。  
◆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青果9克,共同煎服。每天一劑,連服10~15劑(血虛風燥型)。   日常飲食中多吃捲心菜――煮捲心菜的湯汁也一併喝下。捲心菜中含有L-穀氨酸鹽,該成分有助於治療腸漏。   可以把梨汁作爲橘子汁的理想替代品。   上述食品致敏的機率要低得多,而且味道很好,大多數都適合各種烹調方式。   如果你對魚肉不過敏,那麼深海油魚就是特有益的食品,因爲魚肉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具有消炎作用,而且,經證實,它還能改善溼疹的症狀。   麥芽(不是精製小麥)和鱷梨中富含的維生素E也能幫助皮膚痊癒。   在選擇塗面色的油脂類食品時,寧可用那些非氫化的有機品種,如碧歐那和維奎(均爲國際知名的有機健康食品品牌),也不要挑大規模生產的固體油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