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健康教育處方

時間: 2011-05-24

一、什麼是溼疹?

溼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炎性皮膚病,主要特點是多形損害、對稱分佈、自覺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等。溼疹的發病原因很複雜,一般認爲是由於內在刺激因素(如病竈感染、消化不良、某些食物過敏、腸寄生蟲、服用某些藥物等)或外來刺激因素(如寒冷、毛織品、肥皂、花粉、昆蟲及某些粉末的接觸等)作用於機體而引起的皮膚變態反應性炎症。嬰兒溼疹又與餵食過度、 洗澡過勤、衣着過暖等有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接觸多種刺激因素的機會很多,但是否發生溼疹,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內在因素,機體敏感性高者易於發生溼疹,而過敏體質又與遺傳及生活、工作環境等因素有關。中醫學認爲本病常因飲食失節,嗜酒或過食辛辣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溼熱內蘊,又外感風溼熱邪,內外兩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肌膚髮爲本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爲溼困,肌膚失養。或因溼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
二、溼疹應如何治療?

現代醫學療法: 內服藥物包括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息斯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6,鈣劑等。若皮損廣泛,炎症急劇,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慮應用激素。外用藥物主要爲對症處理,根據不同病期表現選用溶液、洗劑、霜脂、糊劑或軟膏等溼敷或外塗,常用的有硼酸、薄荷、樟腦、糠餾油、煤焦油、皮質激素等有收斂、止癢、消炎作用。除非有繼發性感染,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療。

中醫學療法:依據患者的病情,辨證論治,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中醫的特色與優勢。應用傳統中藥嚴格組方或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或清熱涼血,佐以利溼。或健脾除溼,養血潤膚或養血疏風,除溼潤燥對於亞急性、慢性溼疹往往會收到較好的療效。對於不能接受湯藥的患者,可以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中成藥,如二妙丸、四妙丸、四物顆粒、祛風解毒顆粒等;同時也可以配合使用純中藥的外用藥物如康復新液、 溼毒膏、藍藥膏等。
三、溼疹應如何預防與調理?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憂鬱、創傷等。

  2.避免用熱水洗燙及過多使用肥皂、清潔劑。

  3.避免使用化妝品和油脂。

  4.衣服不宜用毛及化纖等製品,衣被勿過暖。

  5.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

  6.冬季淋浴不宜過勤,注意皮膚清潔及潤澤。

  7.一些人對花粉、羊毛、羽毛、寄生蟲、奶糖等過敏,故要細心尋找過敏物品,必要時可以到醫院作過敏原測試或斑貼試驗。(過敏原測試前三天應停用抗過敏的西藥)

  8.忌海魚、辣椒、牛羊肉、蝦、蟹等發物。

  9.剪短指甲,嬰兒可帶手套,防止搔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