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護理(baby nuring)

時間: 2012-04-14
     
   0 新生兒是指出生到生後28天的嬰兒。凡胎齡在37~42周之間,出生體重大於2500克,身長達到45釐米的嬰兒,從出生到滿月以前又稱爲足月新生兒。新生兒期是人類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因此,要注意精心護理。 常有許多新手爸媽對寶寶表現出的一些現象不知所措,不知道小寶寶是生病了呢,還是隻是正常的生理表徵。這次我們討論一下基本的新生兒的護理常規。其討論如下:    1、保暖:新生兒皮下脂肪薄,相對體表面積大,容易散熱,而且,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如果太熱,水分過度蒸發,可引起“脫水熱”;過冷,新生兒自身產熱不夠會引起“硬腫症”。因此,要重視新生兒的環境溫度、溼度,經常摸摸新生兒手腳體溫,及時增減蓋被、衣着,使新生兒體溫在正常範圍內。   2、餵養:新生兒消化功能差,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要堅持母乳餵養。若無母乳餵養,可用嬰兒配方奶粉。無論你是採用母乳餵養,還是採用牛奶餵養,你都應該購置奶瓶以備用,在購買時應注意選擇。可能有不少媽媽和準媽媽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惑,面對着貨架上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奶瓶,真不知道該買哪個。有的媽媽一下就給寶寶準備了好幾個,到寶寶長大也沒用完。其實只要選擇有道,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3、預防感染:新生兒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儘量減少親戚、朋友探望,護理新生兒前應用肥皂洗手,洗乾淨生時寶寶經過媽媽的產道,眼睛很容易受到病原體感染,而引起結膜炎,因此,寶寶出生後要滴眼藥水或塗眼藥膏,以防止結膜炎的發生。若發現寶寶的眼結膜充血,分泌物多,最好做眼部分泌物細菌檢查,以除外新生兒淋病性結膜炎。一般滴眼藥水或塗眼藥膏3~5天。手對預防新生兒感染十分重要。家裏患有感冒或各種傳染病的人更不要接觸新生兒。臍帶是新生兒的一個創面,易受病菌入侵,應蓋上消毒紗布,不要沾水,防止感染,一般在生後3~7天,臍帶自然脫落,脫落後局部仍應保持乾燥、清潔。若局部紅腫有分泌物,應塗消毒藥水,如75%酒精、1.5%碘酒等,必要時找醫生診治。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即可洗澡,最好每天中、晚給寶寶各洗一次澡,洗澡可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是很好的鍛鍊身體的方法。洗澡時間:早晨起牀和晚上餵奶後1個小時。準備專用小浴盆,乾淨衣服,包被,大小浴巾,尿布,嬰兒浴皁。洗澡前準備:母親或助手先把自己的手洗乾淨,把新生兒替換的衣服、尿布、包被按穿的順序依次擺好,向洗淨的澡盆內先倒冷水後再加熱水,水溫38~39℃,用大人的肘關節探入水中不燙爲宜,然後脫寶寶的衣物。  4、皮膚護理:注意皮膚護理。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着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釦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摺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保持皮膚乾燥和清潔十分重要,特別是皮膚皺褶處,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要每天洗澡、更換衣服,尿布溼了及時更換,每次大小便後都應清洗乾淨,女嬰清洗外陰時應從會陰向肛門擦洗,以防止肛門周圍的糞便污染****及尿道口。 紅臀主要是由於新生兒柔嫩的皮膚受尿液的刺激而致,嚴重時可致臀部破潰。因此,新生兒使用的尿布應具有清潔、柔軟、吸水力強等特點,而且不能在尿布下墊放塑料布或橡皮布,因爲塑料布與橡皮布均不透氣,使用後可使小兒臀部始終處於溼熱的環境中、而更易發生紅臀。洗尿布時應將尿布中的皁液或鹼性成分洗淨,用開水燙洗後在陽光下曬乾,以備再用。 如出現紅臀,則應採取相應措施,除勤換尿布及每次換尿布後用溫熱水將臀部皮膚洗淨外,尚須塗以治療紅臀的紅臀膏(用魚肝油滴劑與凡士林混合配製的軟膏)或塗以經過消毒的植物油。還可用燈泡或電吹風局部烘烤,以促使紅臀部位的皮膚乾燥、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供,加快紅臀的癒合,每天2~4次,每次10~15分鐘。但須注意,烘烤應離臀部皮膚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燙傷。
  
  5、環境衛生:新生兒居室要空氣新鮮,溫溼度適宜,整潔乾淨。中國有個傳統習慣,就是把產婦與孩子嚴嚴地捂在房間裏。這實際上給產婦和嬰兒造成了一個昏暗和污濁的環境。尤其在夏天,室內更加悶熱,很容易使孩子發熱,起膿皰疹,長痱子,以及患呼吸道疾病,產婦也容易發生中暑。科學的方法是要保持產婦與新生兒室內空氣的清新。在溫暖的季節,每天都要通風換氣,當然開窗之前,要給產婦與嬰兒適當的遮蓋,不要使風直接吹在他們身上,要避免產生對流風。在夏季要使室內空氣保持在30度以下,可在地面上灑一些水,既可降溫,又可使室內空氣保持一定溼度。冬季室溫最好保持在20-22度,也可以灑一些水來溼化空氣,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通風要謹慎,應避免穿堂風,且不可時間過長。生火爐的家庭,一定要注意煙筒通暢,不要將沒有煙筒的火爐子搬進室內,以防止發生煤氣中毒。   6、定期健康檢查 孩子滿月後,最好到出生的醫院或計生服務站、保建所進行定期檢查,這對母親及孩子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對孩子而言,主要有以下內容及項目1―2個月時:從產院出院後這一段孩子的發育情況及孩子心臟有無異常,看看孩子是否有斜頸等。 3―4個月時:請醫生看看是否母乳不足及孩子有無先天性髖關節脫臼等病。 6―7個月時:請醫生檢查孩子的運動機能發育是否正常,輔食餵養是否順利。10―11個月時:請醫生檢查一下輔食餵養得如何(一日三餐的營養是否充分吸收),是否可以斷奶,運動機能、智力發育如何,預防接種情況如何等。3歲這一年裏,應給孩子作一次健康檢查,其體檢的重點放在心理和精神有無異常方面。    7、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並不是(physiologic jaundice)是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血清膽紅素由出生時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臨牀上出現黃疸而無其它症狀,1~2周內消退。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互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但個別早產兒血清膽紅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對生理性黃疸應有警惕,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1).黃疸出現時間  24小時內出現共同疸者應首先考慮新生兒溶血癥,其次再考慮CMV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黃疸最常見,ABO溶血癥亦應除外;4~7天者以敗血症、母乳性黃疸較多見;7天后呈現黃疸者則敗血症、新生兒肺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等均屬可能。(2).黃疸發展迅速  新生兒溶血癥最最快,其次最敗血症,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發展較慢而持久。(3).糞便及尿的顏色  糞色甚淺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4.家族史  家族有蠶豆病患者應考慮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應除外肝炎。5.妊娠史、生產史(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提示產時感染)、臨產前母親用藥史。   8、生理體重減輕:新生兒出生後2~4天,體重比出生時有所下降。這是由於出生後最初幾天餵奶和水較少,每日均排出大量大便和小便,同時通過呼吸及皮膚蒸發一部分水份等因素所致。常於出生後10天左右自然恢復。這是正常現象,只要給新生兒提供充足的奶水,就可以減少“生理性體重下降”。等。
  
   9、新生兒的睡眠:剛出生的小寶寶一天要睡將近20個小時,1~3個月大的寶寶則睡15~15.5個小時……隨着年紀的增加,寶寶所需的睡眠時間會愈來愈短,不過由於較小寶寶的睡眠覺醒循環較短,所以,夜間醒來的次數便會增多,同時,胎兒在母體中,沒有白天、晚上的差別,出生後無法適應大人“白天活動、晚上睡覺”的方式,就會有“日夜顛倒”的情形。改善的方法是白天不要讓寶寶睡太多(尤其是黃昏過後),儘量逗他玩,給他適當的運動,喝奶時間到了,如果他還在睡,也要把他叫醒,等到快睡覺前,再幫寶寶洗個溫水澡,就比較容易讓他乖乖入睡了。歐美國家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儘早培養獨立性,因此寶寶從一出生起,就有自己專屬的嬰兒房,與父母分房而睡;但是東方寶寶卻多半與照顧者同一個房間,有些甚至睡在父母的牀上,寶寶從小單獨睡,可以培養獨立性,同時也不會受到大人活動的干擾,但是在照顧上,則較爲不便,如果孩子有發燒、生病等特殊狀況的話,同房而睡,寶寶較有安全感(可以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家長也能就近照顧,因此,醫師建議1歲以下的幼兒最好與父母同房不同牀,一方面可以省去家長兩地奔跑,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即時的照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