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真的對寶寶有好處嗎?

時間: 2012-04-06
一直以來,人們對胎教都持有將信將疑的態度,懷孕期間給孩子聽音樂、讀書、和肚子裏的孩子說話真的對寶寶有好處嗎?未出生的寶寶能感知到嗎?   其實,胎教不但有科學道理,而且也可以通過“基因開關”影響到胎兒。在懷孕期間,你可別小看了父母的言行,如果心情舒暢,經常聽音樂,這些行爲可以通過表現遺傳來調控基因,一旦這些基因開關被打開之後,母體基因的“編程效應”就通過神經因子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發育,從而改變某些基因的表達。   現代婦科醫學研究證明,生活在母親子宮裏的胎兒是個能聽、能看、能動、能感覺到外部刺激的小生命,母親對外界事物的感受都能通過某種手段巧妙地傳遞給胎兒,影響胎兒的生長和發育。近年來,胎教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受過胎教的嬰兒,智商高於未受過胎教的嬰兒。經過胎教訓練的嬰兒朦朧期短,智力發育快,語言能力強,動作協調敏捷。   一般來說,應從胎齡5個月開始對胎兒實施定期定時的聲音和觸摸刺激。聲音包括胎教音樂和父親的語言、愛撫講話。觸摸包括孕婦本人或丈夫用手輕輕撫摸胎兒或拍打胎兒。這種刺激被胎兒感受後可促進胎兒的感覺神經和大腦皮層中樞更快發育。用相同的聲音刺激胎兒,可以引起胎兒大腦中初淺記憶,這樣堅持幾個月,孩子出生後聽覺比一般孩子靈敏,記憶力比一般孩子強。   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要選擇經過醫學、音樂學設計和聲波學規定的胎教音樂,不宜用迪斯科、搖滾樂,避免噪聲不良刺激。胎兒在母體裏面最早的接觸是聲音,如母親的心跳、脈搏等,利用先進儀器讓胎兒在腹中欣賞音樂,有助於他的身心健康成長。婦女在懷孕之後,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個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激動減至最低限度。多看美麗的風景、圖畫,多接觸美好的事物,避開令自己情緒激動的東西,不要閱讀恐怖、悲傷的書籍或看恐怖電影,如此使母體心境平和舒坦,讓胎兒在母體內輕鬆成長。   實驗顯示,將擴音器放在孕婦隆起的腹部,經常讓胎兒聆聽美妙的音樂,到胎兒出生後約1周,就會選擇他所熟悉的聲音。專家的研究證實,大多數的嬰兒會選擇母親的心跳聲以及在母親腹中時聽過的音樂,由此可知,胎兒是有記憶能力的。從統計學上也發現,懷孕過程順利,生理、心理及情緒較佳的孕婦所生的嬰兒,比條件較差的孕婦所生的嬰兒在發育上理想得多。   胎兒是由母體孕育的,母體是胎兒賴以生存的內部環境,也是胎教的主體。母親的身體素質、營養狀況和生活方式都直接關係到胎兒的生長和發育;母親的文化水平、保健常識又直接關係到胎教藝術的高低。在實施胎教方面,對胎兒最有吸引力的是媽媽的聲音。胎兒會在醒着的大部分時間裏去耐心地聽媽媽的聲音,識別媽媽與別人的談話內容和方式。   通常情況下,從發現自己的腹內已經萌發出一個小生命起,多數未來的母親便意識到保護和培養這一幼小生命的責任感,她應該努力捕捉來自子宮內的任何一點細小的信號,自然而然地開始和小生命對話,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與胎兒對話交流時,要求孕婦每日生活起居要有規律,避免過勞,保證睡眠時間,每日要有適宜的活動;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不去空氣潮溼的環境,避免精神刺激和外界環境干擾,保持心情舒暢。在孕母身心健康及有良好的社會和環境條件下,使胎兒能夠健康發育。   孕婦要加強保健知識的學習,經常到醫院婦科檢查,向醫生求教有關胎教方面的知識,增強對加強胎教的認識,拿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注愛心;要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增強體質,加強修養,睡好覺,保持充沛的精力,爲孩子的超早期教育做好準備。   胎教是母親通過動作和聲音與腹中胎兒對話的一種有益的手段。據觀察,胎兒發育到第4周時,其神經系統已經開始建立,可辨認胚盤與體蒂;第20周開始對光線有反應,醫生檢查孕婦時可聽到胎心音;第26周時聽覺反應開始出現;第28周時已經能夠對音響刺激做出充分的反應;第35周時就迅速敏銳起來;在出生前的最後3個月時,胎兒甚至能夠偷聽大人談話,分辨出男性和女性的聲音,並且能感覺到母親的情緒。   可以說,胎兒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爲迅速、最爲關鍵的時期。因此,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時期,正確實施科學有效的、切實可行的胎教手段(如系統地對胎兒說話、放音樂、拍打和撫摸等),最大限度地開發胎兒的潛能,使孩子成爲更加聰明、健壯的天才兒童。   對話可從懷孕3~4個月時開始,每天定時刺激胎兒,每次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要總是一個內容,花樣可多一點。對話的內容不限,可以問候,可以聊天,可以交談,也可以自己給自己講故事,以簡單、輕鬆、明快的語言,和腹中胎兒對話。如早晨起牀前輕撫腹部,說聲“寶寶,別睡懶覺了,該起牀了!”打開窗戶告訴胎兒:“今天天氣真好。”中午吃完飯後告訴胎兒:“寶寶該休息一會兒,媽媽太累了。”洗臉、刷牙、梳頭、換衣服時都可以不厭其煩地向胎兒解說。看電視時,問寶寶:“聽到動畫片的聲音了嗎?”最好每次都以相同的詞句開頭和結尾,這樣循環往復,不斷強化效果比較好。   母親每天都把腳擡高並聽同一首舒暢的音樂,如“彩雲追月”、“小燕子”、“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將對胎兒成長髮育有更大益處。在32周時,胎兒就能夠記住自己天天都聽的那支音樂了。   如何選擇胎教音樂呢?應選擇舒緩、輕柔、流暢、歡快、表現力度適中的樂曲,避免那些節奏快、力度強、喧囂、嘈雜的樂曲。給母親聽的音樂,應優美、寧靜,可使母親感到輕鬆愉快,情緒穩定;給胎兒聽的音樂,應以C調爲主,基調輕鬆、活潑、明快,以不帶歌詞爲好,這樣能激發胎兒的情緒和反應。市面上出售的音樂磁帶很多,選擇時應予以注意。總體來講,優美抒情的中國傳統樂曲、民族樂曲、西方古典樂曲、搖籃曲、圓舞曲等對母子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但即便這種音樂,也要視錄製質量好壞再做選擇,演奏水平低或錄製音大,或放音器失真,也會降低音樂胎教的效果,甚至成爲噪音。   另外,有人主張根據胎兒的性格類型來選曲,對於活潑好動的胎兒聽一些節奏舒緩、旋律柔和的樂曲,如搖籃曲等;對於文靜、不愛活動的胎兒聽一些輕鬆活潑、跳躍性強的兒童樂曲,如“快樂的羅索”、“小天鵝舞曲”等。 事實上,胎兒在子宮內聽過這支音樂一段時間後,就能隨着音樂節奏擺動身體,與母體進行活動對抗。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5-01-10
我想應該是有幫助的,日本現在有專門的胎教機構
第2樓 熱心網友 2015-01-10
音樂療法的共振學說認爲,音樂的基本要素節拍,和人體心跳脈動節律相呼應,旋律恰如神經興奮和抑制的起伏變化,尤如機體的五臟六腑協調運動,音色和人的氣質性格很相似。  所以,它自然成爲人體生理的最佳協調者。人體和環境永遠是個統一體,人類機體離開了聲、光、色彩、氣味、冷熱、輻射等大自然的環境要素,是不可能孤立存在和生活下去的。人的生理和心理上永遠對於聲音——噪音和樂音起着反應,噪音有害於機體,而樂音有利於機體。如果選擇的樂曲正確適當,它就可能起到調整機體身心上病理狀態的作用,起到促進機體健康發展的作用。  應用音樂治療疾病,既簡單又複雜。簡單指的是優美的樂曲往往很容易受到衆人的喜愛,即使他(他們)對音...
第3樓 熱心網友 2015-01-10
其實是心裏作用 寶寶在未出生以前 是聽不懂的 跟別提培養他的藝術細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