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白帶異常中醫4良方

時間: 2011-10-07
 

中醫如何看白帶呢,自然與西醫有所不同,在中醫看來,白帶異常是“帶下病”。除了某些炎症引起白帶異常,工作壓力太大,休息不夠也會引起白帶增多和顏色變異。

    症狀1:

    白帶多、白色或淡黃色,質稠、無臭味。

    中醫診斷:脾虛帶下,由飲食不節、過於疲勞、思慮過度所致。

    食療祕方:白果雞蛋。

    原料:白果肉4粒,雞蛋1枚。

    方法:白果去皮、心,雞蛋小頭打一洞口,將白果肉塞入,用溼紙糊好洞口,煮熟雞蛋即可食用。每日早起吃一個,連服5-10天,病程長者可服20天。

症狀2:

    白帶量多、色黃、黏膩、有臭味、或白帶如豆渣樣、有臭味、陰道瘙癢、尿頻尿痛。

    中醫診斷:溼熱帶下,是由經期、產後或手術後感染所致。

    食療祕方:車前草燉豬小肚。

    原料:鮮車前草60-90克(幹車前草20-30克)、豬小肚2具(約200克)。

    方法:將車前草、豬小肚洗淨,小肚切成小塊,加水、少量鹽,燉半小時即可,飲湯吃豬肚。每日一次,連服數日。

症狀3:

    帶下呈赤白色、或如膿樣、腐臭難聞、小腹疼痛、發熱不退、尿黃便祕。

    中醫診斷:熱毒帶下,此病要及時到醫院診治,可配合清熱解毒膳食,同時要多喝水。

    食療祕方:萆銀花綠豆湯。

    原料:萆30克、銀花30克、綠豆30-60克。

    方法:先將萆、銀花洗淨煎水,取汁加綠豆共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每日一次,連服3-5日。

 症狀4:

    白帶清稀、量多、腰痠肢冷。

    中醫診斷:腎虛帶下,是由先天腎氣不足、失血傷陰、房勞多產所致。可分爲腎陽虛與腎陰虛兩種。

    食療祕方:腎陽虛多吃金櫻子膏。

    原料:金櫻子200克,蜂蜜200克。

    方法:金櫻子剖開去核,洗淨,水煮2次,合併煎液,濃縮至膏狀,加入蜂蜜,煮沸即可。每服10?15克,日2次,開水沖服。


帶下病

  帶下病是指帶下的期、量、色、質、氣味發生異常,並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狀爲特徵的疾病。(《李積敏醫學文集》)    

  關於什麼是帶下病,何爲帶下病?《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婦科學》中的“帶下病”條是這樣定義的:“帶下綿綿不斷,量多腥臭,色澤異常,並伴有全身症狀者,稱‘帶下病’。”而《中醫大辭典・婦科兒科分冊》和《簡明中醫辭典》之中均沒有“帶下”病辭條。《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婦科學》中說:“帶下量明顯增多,色、質、臭氣異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稱帶下病。”《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醫婦科學》中雲:“帶下病是指帶下的量明顯增多,色、質發生異常,或有臭氣,或伴有其它症狀者。”從以上定義中,可以就帶下病綜合如下幾個要點:①帶下量明顯增多;②帶下色、質、氣味異常;③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狀。從這些要點中,有理由說它只是帶下病中的一個方面──“帶下過多”證。而生理性帶下減少或缺無,少到無法維持正常潤澤陰戶的功能,而在臨牀上出現諸如“陰道涸乾吊痛”、“交合澀痛”等症的現象,臨牀中並不少見,婦科臨牀工作者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過治療過此類病例。而這部分病症,我們把它歸納爲帶下證的另一個方面──“帶下缺少”證。再者就是,帶下病中有些特殊的證型,如“白崩”、“白漏”、“痛帶”等證。症見突然陰道流出大量白色液體,質稀如水,或如粘液等,稱爲“白崩”,亦稱“陰崩”。症見從陰道流出白色液體,或經血漏下挾有白色液體,淋瀝不斷,質稀如水者,稱之爲“白漏”,亦稱“陰漏”。症見白帶日久不止,量多質清稀,臍腹冷痛者,稱之“痛帶”,亦稱“白帶腹痛”。上述病症雖臨牀少見,但證候特殊,有必要單獨列出來加以歸納討論。
        綜合上述,李積敏認爲由於歷史原因,古代醫家對“帶下缺少”證未有足夠的認識,加之對此證及“白崩”、“白漏”、“痛帶”等記載甚少,以至於一貫以來都將“帶下過多”一證誤認爲是“帶下病”的全部內容。現就帶下病,李積敏認爲應給予一個科學的定義:“帶下病是指帶下的期、量、色、質、氣味發生異常,並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狀爲特徵的疾病。”(《李積敏醫學文集》)其中帶期正常情況應是,女子生而即有,在絕經期後則逐漸減少,只至乾涸無帶。

《千金要方》卷四“赤白帶下崩中漏下”篇。亦名帶下白候。屬病理現象。是指帶下量多,綿綿不斷,在色、質、氣味方面發生異常的一類疾病。多因脾虛肝鬱,溼熱下注,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所致。因於脾虛者,白帶量多,色白無臭,兼見神疲倦怠,納少便溏,面黃肢冷,治宜益氣健脾、昇陽除溼,方用完帶湯。因於肝鬱者,白帶時多時少,兼見精神抑鬱,頭眩,胸悶乳脹等症,治宜疏肝解鬱,方用加減逍遙散。因溼熱下注者,帶下量多腥臭,兼有陰癢,頭暈目脹等症,治宜清熱利溼,方用龍膽瀉肝湯。此外如虛寒、虛熱、痰溼等亦可引起白帶增多,當予辨證論治。

    帶下病是婦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女子隨着發育成熟,陰道內可有少量白色透明無臭味的分泌液排出,在經前或排卵期、妊娠期均可適量增多,此爲正常生理性帶下,其主要來源是宮頸腺體、子宮內膜前庭大腺的分泌物,及陰道粘膜的滲出液,有着潤澤陰道和外陰、抗禦細菌感染的作用。帶下病是指婦女陰道內所排出的分泌液,在量明顯增多,或色、質、氣味上發生異常的同時,並伴有局部不適感或全身症狀者,如外陰灼熱瘙癢、下腹作痛,或頭昏目眩、腰膝痠軟等,則稱爲“帶下病”。

    帶下病不是單純的婦科疾病,現代醫學認爲,本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多種疾病中的一個症狀。常見的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以及生殖系統腫瘤等,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帶下增多,臨牀上以滴蟲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和淋菌性陰道炎等所致者爲多見。

    另外,帶下病還包括白崩及白淫之疾。白崩,乃白帶量多、清稀如注,多見於老年和中年婦女,是帶下病的重症,多由於勞傷過度、脾腎陽虛、任帶不固而致。白淫是指夜間夢交而從陰道流出白色或黃色粘液而言,多由於慾火妄動或房事太過、或下焦溼熱而致。

    帶下病是婦女四大疾病之一。一般來說,沒有急性危害,如終年累月綿綿不斷,則能暗耗津液,陰液虧損則可導致腰痠乏力、小腹墜痛等體衰症狀,損傷勞力,有礙生育、或易墮胎、小產等不良後果,故對此病要未病先防,已病防變,應予重視,及時治療。

    診斷帶下病應注意哪些問題

    1.在某一致病因素的影響下,帶下的量色、質、氣味發生了改變,並伴隨局部或全身症狀即可診斷爲帶下病。
2.帶下量多、色白、粘稠如涕或清稀如水,無腥臭味稱爲白帶;帶下量多色黃,稠粘穢臭者稱黃帶;帶下色紅,稠粘,似血非血,量多少不一,淋漓不斷,稱爲赤帶。
3.臨牀常見的帶下病有白、黃、赤三色之分,故鑑別時也應有所不同。白帶應與陰道局部充血而引起的帶下異常相鑑別。黃帶要與生殖系統炎症引起的,或是性病、陰道異物等引起的帶下相鑑別。如膿濁帶下要與陰瘡所排出的膿液相鑑別。赤帶要與排卵期出血、行經期的陰道血性分泌物相鑑別。當警惕惡性腫瘤引起的五色夾雜帶。

    帶下病如何辯證施治

    1.脾虛型證見帶下量多,色白,質稠粘,無臭氣,面色光白或萎黃,四肢欠溫,顏面及足跗浮腫,精神倦怠,納少或便溏,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濡數。治宜健脾益氣,昇陽除溼,佐以調肝。方藥:白朮15g 山藥12g 人蔘10g白芍10g 車前子10g 蒼朮10g 陳皮10g 黑芥穗10g 柴胡10g 甘草6g。加減:若脾虛甚者,腹脹而瀉,加薏苡仁10g 砂仁10g以增強健脾除溼之力;若脘悶腹脹,去黨蔘、白朮、加赤茯苓10g 厚朴10g以健運燥溼;若病久,白帶如崩,小腹空墜者,加鹿角片5g 烏賊骨10g 金櫻子10g,以溫陽固澀。

    2.腎虛型
        (1)腎陽虛:證見帶下量多,色白如雞蛋清,或清冷如水,綿綿而下無休止,縣則滑脫不禁。腰脊酸楚,形寒畏冷,小腹冷墜,或腦轉耳鳴,小便清長,夜尿增多,大便溏薄,舌質淡嫩,苔白,脈沉弱。治宜補腎固精止帶。方藥:鹿角霜6g 菟絲子10g 杜仲10g 白朮10g 蓮鬚10g 芡實10g 白果12g 牡蠣20g。加減:若帶多不止者,可加赤石脂10g 龍骨15g以增強固澀作用;大便溏泄者,加補骨脂10g 肉豆蔻10g 山藥10g以健脾益腎;夜尿頻頻者,加金櫻子10g 益智仁10g以補腎縮尿。
(2)腎陰虛:證見一般帶下量雖不多,但色呈淡紅或赤白相兼,質或粘稠,或感陰道乾澀灼熱。心煩少寐,手足心潮熱,咽乾口燥,腰痠耳鳴,或頭昏眼花,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宜滋陰瀉火。方藥:知母15g 黃柏12g 生地12g 山藥10g 山萸肉10g 丹皮10g 澤瀉10g 茯苓10g 貫衆10g 魚腥草10g。加減:陰部灼痛甚者,加女貞子10g旱蓮草10g 黃精8g以增強滋陰降火之作用;若帶下血性量多者,加生地榆10g 貫衆炭10g以清熱涼血止血;小便赤熱澀痛加木通10g 甘草梢6g。

    3.溼熱型證見帶下量多,色黃或赤、或赤白相兼,質稠,有臭味,或少腹疼痛拒按,或陰中灼痛,或有月經增多或經期延長。伴小便黃熱或淋澀,大便或溏,或有低熱(37.5度左右),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治宜清熱利溼。方藥:茵陳15g 梔子12g 黃柏10g 丹皮10g 赤芍10g 牛膝10g 豬苓10g 澤瀉10g 車前子10g 茯苓10g。加減:若帶下見有血性者,可酌加馬齒莧10g 木賊草10g以清熱止血;腹痛者,加川楝子10g 元胡索10g 乳香10g以理氣化瘀止痛。

    4.溼毒型證見帶下量多,色黃質調,或黃綠如膿,或挾血色、臭穢,陰部灼痛,或渾濁加米泔,或似豆渣,陰部瘙癢,或並見月經過多,經期延長,陰癢,陰瘡。或見發熱(可在38℃以上),小腹疼痛,拒按。煩渴不欲飲,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數或滑數。治宜清熱解毒,除溼。方藥:萆解10g 苡仁10g 黃柏12g 丹皮10g 赤芍10g 木通12g 澤瀉10g 滑石10g 敗醬草12g 蒲公英12g。加減:伴高熱頭痛可加菊花15g 青蒿12g。

    若見膿性帶下增多,高熱、腹痛,應仔細檢查局部,必要時中西醫結合治療。若外陰瘙癢者,可用野菊花、黃柏、百部、蛇牀子各50g,水煎外洗陰部。

    附:帶下病的飲食療法

    1.白果10枚(去心),豆腐1塊,加白糖少許燉服,每日服1次。
2.枸杞子100g 蓬蒿萊100g,開水泡熟後切碎,加佐餐調料拌勻代菜食用,每日1~2次。

    帶下病如何預防

    1.加強婦女保健工作,長期涉水作業者應有衛生保健措施。
2.經常保持陰部清潔衛生,經期、產褥期,流產後尤應注意。提倡淋浴,使用公共盆浴應作消毒處理。注意性生活衛生。醫務人員進行婦科檢查時應嚴格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強體質鍛鍊,長期從事坐位工作,易發生便祕和由於盆腔瘀血而致白帶增多,故宜在工間休息時作體操活動。注意飲食衛生,勿過食辛辣厚味以免滋生溼熱。

    帶下病預後如何

    凡出現帶下異常,經檢查未合併他病者,預後一般良好。若合併有他病,如陰瘡、徵病則又當視其性質始能測知預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