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

時間: 2012-02-27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

                               

·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內生殖器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慢性炎症。臨牀出現低熱、腹痛、白帶異常,勞累、性交及月經前後加劇,月經失調,不孕,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症狀。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36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牀資料
  
  1、1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診斷標準。(1)症狀:下腹部疼痛墜脹,腰骶疼痛,在勞累後、性生活後、經期加劇,常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2)婦科檢查:子宮活動受限,粘連固定,宮旁組織增厚,有壓痛,附件一側或雙側觸及到條索狀物,或觸及囊性包塊,有壓痛。
  
  1、2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爲2000年~2005年本院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的門診病人共100例。隨機分爲3組。中西醫結合組36例,年齡16~52歲,平均年齡39,5歲;西藥組32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40歲;中藥組3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內生殖器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其周圍的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發生慢性炎症。臨牀出現低熱、腹痛、白帶異常,勞累、性交及月經前後加劇,月經失調,不孕,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症狀。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該病36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牀資料
  
  1、1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學》診斷標準。(1)症狀:下腹部疼痛墜脹,腰骶疼痛,在勞累後、性生活後、經期加劇,常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2)婦科檢查:子宮活動受限,粘連固定,宮旁組織增厚,有壓痛,附件一側或雙側觸及到條索狀物,或觸及囊性包塊,有壓痛。
  
  1、2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爲2000年~2005年本院符合慢性盆腔炎診斷的門診病人共100例。隨機分爲3組。中西醫結合組36例,年齡16~52歲,平均年齡39,5歲;西藥組32例,年齡19~49歲,平均年齡40歲;中藥組32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8歲。3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2、1中西醫結合組
  西藥治療:氨苄青黴素每日4~5g;甲硝唑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氨苄青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1~2g靜滴,每日1次。中藥治療:採用自擬慢盆湯治療,處方:蒲公英15g,敗醬草15g,紅藤15g,薏苡仁30g,牡丹皮12g,赤芍12g,當歸15g,紅花10g,川楝子15g,青皮12g,益母草15g,丹蔘15g,牛膝15g,甘草6g。加減:熱毒重者去當歸加金銀花30g,黃柏15g,土茯苓15g;寒溼者加肉桂10g,炒艾葉10g,吳茱萸5g;氣滯血瘀者加五靈脂15g,桃仁12g;有包塊者加三棱、莪術各15g,雞內金15g。每日1劑,加水300ml,煎3次,每次取汁150ml,分3次口服。
  
  2、2西藥組
  同上西藥治療。
  
  2、3中藥組
  同上中藥治療。
  
  2、4療程
  3組病例均治療2周爲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統計療效。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癒:症狀、婦檢均正常;顯效:症狀消失,婦檢有明顯改善;好轉;症狀體徵及檢查均有改善;無效:症狀體徵及婦檢均無改善。
  
  3、2治療結果
  中西醫結合組療效優於單用西藥組及中藥組,見表1。
  
  
  4、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由急性盆腔炎未能徹底治療,或患者體質較差,病情遷延所致。中醫學根據臨牀主症的不同分別歸屬:“帶下、腹疼、熱入血室”等範疇。其病因主要是六淫之邪入侵,或手術感染,或房勞所傷,熱毒、溼毒蘊結,氣機鬱滯,瘀血阻滯而成。中藥慢盆湯治以清熱利溼,活血化瘀。中西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