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間期出血的辨證施治

時間: 2011-06-17

2007-8-28

    典型病例

  患者,母女3人,母親43歲,育有兩女,大的21歲,小的19歲,廣州人,二人均未婚育。2007年5月同時就診,既往月經規則,量中,色紅,無血塊,無痛經,無經前期乳房脹痛,頭暈腰痠腹痛。今春以來,三人在月經週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不多,兩三天淨,量少,開始爲血絲狀,沒有明顯的異常感覺,後逐漸量加多,略有腰痠脹感,血色淡紅,至今未能緩解,無陰癢,白帶量少,色常,無異味,其他無明顯不適,納寐可,二便調,舌紅苔薄白,脈細弦略數,否認其他疾病史。辨證爲經間期出血(腎陰虧虛型),採用滋陰止血法,用兩地湯合二至丸加減:熟地15g,淮山藥15g,茯苓15g,丹皮10g,澤瀉10g,地骨皮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0g,海螵蛸15g,茜草根15g,陳皮6g,生地15g,白芍12g,五味子15g,熟地15g,三七末3g(沖服)。每日1劑,月經前3~7天服用,輔助心理輔導、合理調適生活,連服7劑,2個療程起效。

  分析:經間期處於卵巢排卵期,中醫稱之爲“氤氳期”、“的候”、“真機”。凡在兩次月經之間,氤氳樂育之時出血,持續二三天,血量少於正常月經量,並有週期性者,稱爲“經間期出血”。

  經間期出血西醫稱之爲排卵期出血,屬於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一種類型,本病在育齡期的婦女中較爲常見,也可見於年輕尚未婚育女性。月經規則者,多發生在月經週期的第13~16天。出血量一般不多,一些人沒有明顯的異常感覺,血色多淡紅,一般無須特殊治療。出血量多、天數延長者應及時治療。

  中醫認爲:月經排淨以後,血海空虛,衝任衰少,經氣逐漸蓄積,由空虛漸充盛。至兩次月經之間,爲由虛至盛之轉折,陰精充實,功能加強,陽氣內動而出現氤氳動情之期。若體內陰陽調節功能正常者,自可適應此種變化,無特殊證候。若腎陰不足,受此陽氣之衝擊,陰絡易傷而血溢,出現少量陰道出血;或溼熱內蘊,此際可使熱與陽氣動血,因而出血;又或宿有瘀血內留,此時亦可瘀爲陽動易出血。其主要機理,可認爲是由於氤氳期元精充實,陽氣內動,加以腎陰不足、溼熱內蘊或瘀血內留等因素動血,便可引致陰道出血。《女科準繩》指出:“萬物化生,必有樂育之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姻紜之候,於一時晨間……此的候也……順而施之則成胎矣。” 

  西醫認爲:本病與患者的體質、遺傳、使用某些藥物、環境、食物等均有一定的聯繫。排卵期是指卵泡發育成熟正在排出的時期,此時雌激素水平也隨之升高到一個高峯,卵泡破裂排出後,雌激素水平暫時下降,一般幅度不是太大,子宮內膜受其影響,部分出現剝脫,發生撤退性出血。經間期子宮內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轉化,而在分泌期,子宮內膜是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二者還必須保持一定的比例。當孕激素分泌不足時,也會影響子宮內膜的正常運轉而引起子宮出血。此外,應用性激素時方法不當,如時用時停、量忽多忽少,會干擾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正常水平,引起撤退性出血。基礎體溫示低高溫相交替時出血者,可作爲本病診斷依據。

  若出血量少,病情可自動緩解,無需治療;出血較多時,往往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諸多不便,還可造成心理上的不悅或情感上的壓力,症狀較重者,則可影響正常的排卵和月經週期,甚至可發展爲“崩漏”,致出血不止。

  本病須與月經先期鑑別,月經先期多不在經間期,經量正常或量多;經間期出血,血量偏少,在基礎體溫高溫相之前出血。另本病亦須與赤白帶鑑別,經間期出血有周期性,後者無週期性。

  對於經間期出血的治療,西醫治療本病主要以止血、調節內分泌激素爲主。但是,激素類藥物副作用較大,應在大夫的指導下服用,服用不當、錯服或漏服往往會加重病情,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運用中醫藥治療本病有較好的效果,不存在西藥的副作用。本病雖以腎陰虛證候爲主,但仍然要根據形、氣、色、脈以及出血的色、質進行分析。在治療上,滋養腎陰爲主法,分別辨證處理:

  1.腎陰虧虛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紅,無血塊,腹不痛,頭昏腰疾,夜寐不熟,便艱,尿黃,舌紅,脈細弦略數。可用滋陰止血法,方用兩地湯合二至丸。

  2.溼熱內蘊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紅質黏膩,無血塊,或如白帶、赤帶,神疲乏力,胸悶煩躁,納食較差,小便短赤,平時帶下多,質黏膩,舌苦黃白膩,脈細弦。可用清利溼熱法,方用清肝止淋湯加減。

  3.氣滯血瘀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或多,色紫黑或有血塊,少腹兩側脹痛或刺痛,胸悶煩躁,舌有紫點,脈細弦。可用行氣化瘀止血,方用逐瘀止血湯。

  4.脾氣虧虛  見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食少腹脹,舌淡,苔薄,脈緩弱。可用健脾益氣止血法,方用歸脾湯加減。

  隨着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本病越來越多見。臨牀上較典型單純證型的病例比較少見,往往以腎陰虛兼雜其他證型多見,故治療上各證型的遣方用藥必須充分考慮,仔細辨證,加減用藥,方能藥到病除。在辨證的基礎上,可酌加補腎陰、止血、收斂固攝藥,如黃精、炒地榆、茜草、阿膠、何首烏、煅龍骨、煅牡蠣、旱蓮草、三七、仙鶴草、烏賊骨、白茅根、生甘草等,才能收到比較明顯的效果。同時也要注意活血化瘀藥物的應用,如丹蔘之屬,血活瘀才能去,氣機順暢,陰陽調和,本病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療。

  此外,人體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高低,有時受精神因素的影響,故經間期子宮出血患者應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大怒、避免勞累、避免過於緊張,患者飲食當以素淡爲主,避免辛辣、酒類、冷食等有刺激的食品。此外,經間期子宮出血量雖少,但子宮內膜有部分剝脫面,一旦細菌、衣原體等入侵,足可引發子宮內膜乃至附件、盆腔感染,故此期間應保持外陰清潔,出血期間要禁止性生活,以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廣州中醫藥大學 陳壯忠  陳海生)

相關文章
評論
第1樓 熱心網友 2014-10-22
1、子宮出血  在有排卵的月經週期中,出現排卵期子宮出血,出血量少,有的僅爲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最長7天。   2、腹痛  週期性月經間期疼痛,可輕可重,一般持續幾個小時,個別患者可持續23天。  3、不孕  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錯過受孕時機所致。注:一般無明顯陽性體徵。經診斷性刮宮,基礎體溫測定(基礎體溫呈雙相,在低、高溫轉變時發生出血),腹腔鏡檢查可確診。如症狀較輕無需治療 ,出血量多或影響生育者可用藥物治療。   排卵期出血的預防與保健:  1、瞭解和掌握月經生理知識和衛生知識,注意月經期保健及經期衛生。   2、出血期間應避免過度勞累,多休息;要保持局部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