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誤診又難治療的漿細胞性乳腺炎

時間: 2012-07-26

王女士42歲,兩年前左乳暈旁紅腫疼痛,就診外院診爲乳腺炎,抗感染治療10餘日無效,局部形成膿腫,切開引流,術後切口始終不癒合,形成瘻管,其後反覆發生腫痛、流膿。一年前王女士又就診本市另一家醫院,診爲漿細胞性乳腺炎,行局部炎性病竈切除,術後切口也一年未愈。一月前輾轉來到我院乳腺外科就診,診斷爲漿細胞性乳腺炎,瘻管形成,建議行皮下乳房切除術,王女士接受了手術,術後很快痊癒。

由於臨牀醫生對漿液性乳腺炎認識不足,加之其表現及病理過程特殊,臨牀診療狀況不盡人意,誤診、誤治情況時有發生,爲了提高對該病認識,特撰文簡要介紹如下:

★ 漿細胞性乳腺炎有哪些臨牀表現與特點?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名乳腺導管擴張症,是一種非感染性炎症、也非腫瘤的乳腺良性疾患,其發病率一般佔乳房良性疾病的5%左右。臨牀上與乳腺癌較難區別,易導致誤診誤治。主要爲乳房腫塊及乳頭溢液,伴隨症狀有疼痛、乳房紅腫、乳頭凹陷、腫塊與皮膚粘連、慢性瘻管、炎性膿腫及腋淋巴結腫大等,其中以乳房腫塊、疼痛、溢液及紅腫四大臨牀表現最爲常見。乳房腫塊多位於乳暈,腫塊質地韌硬,邊界不清,表面欠光滑,活動度較小,常伴輕壓痛。乳房疼痛,一般與腫塊同時出現,爲輕、中度,間斷或持續性。乳頭溢液多爲漿液性、膿性,少見爲咖啡樣。乳房紅腫常有間斷性多次發作史,發作時可不治而自行消退。慢性瘻管一旦形成,採用保守治療可以好轉,但很難治癒。

★ 漿細胞性乳腺炎病因病機如何?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哺乳障礙、乳腺退行性變、內分泌失調、乳房外傷、感染等有關。因乳樣分泌物瘀滯於導管內而導致其擴張,管內分泌物刺激管壁,纖維組織增生、破壞管壁引起無菌性炎症反應。近年來有人認爲與自身免疫性因素有關;有人研究認爲其發病與結核菌L型的感染有關;也有人認爲,本病可能與細菌感染(尤其厭氧菌感染)有關。其病理表現爲乳暈區輸乳管上皮細胞萎縮,分泌功能喪失的一種退行性變化。

★ 漿細胞性乳腺炎如何與乳腺癌鑑別?

本病的臨牀診斷主要應與乳腺癌相鑑別,以便指導治療。根據我們的經驗,總結如下幾點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及與乳腺癌相鑑別。①發病年齡,本病發病年齡相對乳腺癌較輕。②本病有急性或亞急性炎症病史,發病早期可出現局部紅、腫、熱、痛等,而乳腺癌常在無意中發現,且最初一般無不適表現。③本病乳頭溢液多爲漿液性或膿性,塗片見大量炎症細胞及導管上皮細胞。而乳腺癌多爲血性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可查到癌細胞。④本病乳腺腫塊多位於乳暈周,常伴有觸痛,乳頭及乳暈下有時可觸及增粗的大導管,部分患者有腫塊縮小病史,腫塊發展速度緩慢。而乳腺癌腫塊位置不定,一旦出現不會縮小,且發展較快。⑤本病腋淋巴結腫大少見,特別是慢性期。急性或亞急性期出現腋淋巴結腫大,其質地也不硬,隨病程進展縮小或消失。而乳腺癌轉移的淋巴結質地硬,可融合固定,不會自行消失。⑥本病臨牀觸診腫塊明顯,但X線鉬靶片及B型超聲的徵像均不明顯,也無特異性。而乳腺癌的腫塊行B超及鉬靶片照相有特殊的徵象以協助診斷。本病臨牀表現多樣,上述幾點對幫助診斷有益,但我們認爲,要確診該病並指導治療,術中快速冰凍病理學檢查必不可少,是確切診斷及決定手術方式的可靠依據。

★ 漿細胞性乳腺炎如何正確治療?

急性炎症常有細菌感染,特別是厭氧菌感染,應用抗生素和其他抗炎治療,甲硝唑類抗厭氧菌藥物的效果較好。乳本病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已成公論,單純膿腫切開引流不能取得永久療效,乳腺導管擴張症雖屬良性疾病,但有人認爲有惡變的可能,故確診後應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應根據腫塊的大小、部位及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①腫塊較小者可行腫塊局部切除或腺葉切除,應行連同部分周圍組織的病變區段切除,常需切至乳頭根部,並縫扎相應的乳頭內乳管,切面如有細條狀乳汁樣物流出,即應擴大切除範圍,以防切口不癒合或復發;由於乳頭內陷與本病發生可能有一定關係,對於有乳頭內陷者,手術時應一併矯正。②腫塊較大而乳房較小者,可考慮行皮下乳腺切除術,一般不應輕易施行全乳房切除術;③膿腫型:應先行膿腫切開引流,於炎症靜止期(約14d左右),再處理瘻管;一期根治術應將導向膿腫的導管切開,尤其乳頭內病變乳管一併切開,部分治癒後無復發。④瘻管型:應行瘻管切開或切除術,通常用小血管鉗(或探針)由瘻口插入,沿瘻管自然走行方向經乳頭引出,沿血管鉗切開後,刮除瘻管內肉芽組織即可。爲防止橋形癒合,切開後應放置凡士林紗條引流,或將切緣周圍2~3mm皮膚切除。經久不愈的慢性瘻管,疤痕組織多,影響癒合者,可將瘻管切除,除非病變巨大或瘻管多次手術未愈,應避免行單純乳房切除術。乳頭溢液若爲單個乳管,可自乳頭擴張之乳管開口注入美藍,取放射狀切口將着色之乳管連同其所屬的乳腺組織行楔形切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