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絡益氣止痛湯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好

時間: 2012-08-01

     絡病理論認爲“初爲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絡主血,絡病是與血和血管有關的病證,與西醫學盆腔慢性炎症導致微循環障礙、微小血管病變等有關理論相吻合。筆者遵循絡病理論,自擬通絡益氣止痛湯對慢性盆腔炎辨證施治,取得良好效果。
        30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150例和對照組150例,分別應用通絡益氣止痛湯和氧氟沙星、甲硝唑進行治療。2組均治療3個療程,從臨牀症狀、治療效果、症狀積分等觀察2組患者的療效。通絡益氣止痛湯藥物組成:水蛭9g,穿山甲10g,殭蠶9g,丹蔘15g,雞血藤15g,紅藤15g,桂枝12g,元胡15g,五靈脂15g,當歸15g,乳香10g,蒲公英15g,魚腥草15g,黨蔘20g,黃芪30g,寄生15g,細辛3g,每日l劑,水煎共取汁300ml,分早晚2次口服,藥渣趁熱布包敷患處,14天爲1個療程。
        症狀體徵評分標準和療效判定標準均參照《中藥新葯臨牀研究指導原則》。
        治療結果顯示,⑴兩組症狀體徵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後比較,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0.01);治療組治療後與對照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0.01)。⑵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痊癒63例,痊癒率42.0%;顯效39例,26.0%;有效35例,23.33%;無效13例,8.67%;總有效率91.33%;對照組痊癒32例,21.33%;顯效24例,16.0%;有效51例,34.0%;無效43例,28.67%;總有效率71.33%。兩組等序值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中醫藥診治慢性盆腔炎由來已久,目前仍存在較爲突出的問題:即採用清熱解毒法來配製中藥處方治療慢性盆腔炎並不符合中醫治療疾病的精神,久之,必將產生因長期運用清熱解毒等寒涼藥帶來的負效應。女性胞宮、胞脈等重要臟器位於人體下焦,衝任督帶通過經脈與五臟六腑相聯繫,以獲取精微營養,籍以完成胞宮、胞脈、月經及孕育等功能活動。當病邪經陰戶侵襲並壅遏於胞宮、胞脈時,勢必使胞脈之氣血運行受阻,進而瘀滯不通,最終導致“瘀血”的產生。“不通則痛”,而發爲痛證。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導致慢性盆腔炎諸症發生的重要發病機制。綜觀慢性盆腔炎的臨牀表現,除了氣血運行受阻,不通或不暢而致的小腹、少腹等衝任經脈循行部位的疼痛外,還可有衝任脈之重要功能失調的表現,如月經不調、不孕,甚則異位妊娠等。有關研究提示:盆腔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流變學改變,即血液處於濃、黏、滯、凝的狀態。“瘀血阻滯衝任胞脈”是慢性盆腔炎的重要病機即“久病入絡”,或入絡之邪有伏邪之嫌,處於隨時復發的狀態。總之,慢性盆腔炎是以絡脈損傷爲基礎,以氣血瘀阻爲特徵,以臟腑功能障礙如疼痛、帶下、Y瘕、月經不調、不孕爲臨牀表現的一系列病證。具有難愈、複發率高的特點,輕則絡氣鬱滯,久則出現絡脈瘀阻、絡息成積、絡虛不榮等證型。故治療上宗“絡以辛爲泄”之法,運用“辛味通絡”法治療該病,同時正氣先虛是疾病發生的前提和依據,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筆者自擬通絡益氣止痛湯應用水蛭、殭蠶等蟲類藥走竄,入絡搜剔;雞血藤、紅藤等藤類藥通經活絡;及丹蔘、當歸等活血共爲君藥,絡通則病除。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通絡活血藥物可改善微循環和血液黏聚狀態,還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改善盆腔局部微循環,以利炎症消散。配伍蒲公英、魚腥草等清熱解毒藥爲臣,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強白細胞吞噬能力,具有抗病消炎之功效。同時佐用黃芪、黨蔘等益氣扶正藥物,增強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機體虛弱狀態,以提高通絡藥、清熱藥的療效,以細辛之辛味藥走竄通絡,引藥達病所爲使。全方共同作用使絡通血暢,通則不痛,起到提高免疫力、消炎止痛、消除病竈的作用。(王平 靳麗豔 路D 王汝芹 陳玉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