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營養性腳腫:大多發生於進食少、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由於長期食物吸收及消化功能障礙,體內的營養物質缺乏,特別是蛋白質類營養物質減少,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從而引起腳腫。
二、體位性水腫:老年人血液循環速度減慢,如果長期久坐不動,下肢活動減少,則容易發生腳腫,常見於喜歡長時間打麻將,下象棋,久坐不動活動少或較長時間乘坐車船的老年人。
三、特發性水腫:多見於老年女性,常由於卵巢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等內分泌代謝異常有關。
四、心臟病所致水腫:水腫先從踝關節附近開始,逐漸蔓延至整個腳背,並向上蔓延至小腿至全身,帶伴有心慌、上樓梯及行走活動時氣短現象。
五、腎臟性水腫:水腫先從眼皮開始,以後蔓延到下肢及雙腳,帶伴有高血壓、少尿現象。
六、下肢靜脈性水腫:常見於患者下肢靜脈曲張,或有下肢靜脈血管血栓形成,長期臥牀下肢活動少的老年人,也可因爲下肢靜脈血流受阻而引起腳腫。
七、其它原因引起的腳腫:老年人反應大多比較遲鈍,有時雙腳被蚊蟲叮咬,足癬搔抓繼發感染時都不易及時覺察,因未作及時處理也常引起腳腫。口味重的老年人飯菜放鹹鹽過多,過多食入鈉鹽,長期應用甘草製劑,皮質激素等能使水鈉儲留的藥物,也可引起老年人腳腫。
失眠與神經衰弱兩碼事
經常聽到有患者這樣問醫生:“我睡眠不好,是不是得了神經衰弱?”事實上,單純的睡不好覺不一定是神經衰弱,而神經衰弱的症狀也不僅侷限於睡眠不好。睡眠障礙只是神經衰弱中衆多症狀的一種,只不過其發生的頻度較其他症狀相對高一些罷了。因此,失眠和神經衰弱不能畫等號,僅憑失眠症狀得出神經衰弱的結論是不科學的。
失眠只是一種症狀,指的是人長時間對睡眠的質和量不滿意,包括難以入睡、睡眠不深、睡後易醒、多夢、早醒、醒後不易入睡、醒後感到不適或白天思睡等。而神經衰弱包括的症狀很多,如精神容易興奮、腦子雜亂無章、對聲光等刺激感覺過敏、怕吵怕鬧、容易疲勞、沒精神、煩惱、易怒、緊張等等,失眠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症狀。
雖然神經衰弱的病人常有失眠,但失眠者中真正屬於神經衰弱的並不多。一些老人可能都有過失眠的體驗,如睡前喝了咖啡或濃茶、心情焦慮煩躁、睡眠的環境嘈雜不安等都可引起失眠。此外,強烈的疼痛如牙痛、胃痛,感冒鼻塞等疾病也可導致失眠。失眠者若武斷地把自己歸到神經衰弱的行列裏,不去仔細尋找原因的話,就很可能耽誤治療。因此,切不可給失眠濫套神經衰弱的帽子。
症狀消失≠康復
疾病的康復包括:症狀的迅速控制,正常生理結構的恢復,丟失功能的回覆。電療是一種控制症狀的方法,有助於機體較快恢復。而這個階段會持續一週,在這週中,受傷的部位需充分的休息以保證更好的恢復。這周後,症狀基本得到控制但完全消失還需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中,病人仍應該使用電療,同時病人需恢復正常的生理機能,也就是肢體功能的恢復,時間會需要數週甚至數月。
康復的最後階段是防止復發。復發可以用一份清楚、詳細完全的計劃來預防。計劃包括對患處的確認,姿勢及步法的矯正,壞習慣的改正,所有的這些都是病情首發的潛在因數。這些預防措施甚至在出院後應加強,而且應作爲家庭運動計劃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將康復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