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如“瓶”,防治甲肝

時間: 2011-05-26

守口如“瓶”,防治甲肝 

最近衡陽地區一所小學學生30多人集體感染甲肝,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讓人不禁想起上海1988年的甲肝大流行。

1.什麼是甲肝?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牀上表現爲急性起病,有畏寒、發熱、食慾減退、噁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部分病例出現黃,無症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爲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在我國,15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爲病後獲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時,患甲型肝炎者減少,老年人更少。甲型肝炎一般來說預後很好,較易恢復,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甲肝極少慢性化,死亡率很低。

2.甲肝的臨牀表現:

  黃疸前期 起病急,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慾不振、厭油、噁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1-21日,平均5-7日。

  黃疸期 自覺症狀可有所好轉,發熱減退,但尿色繼續加深,鞏膜、皮膚出現黃染,約於2周內達高峯。可有大便

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肝腫大至肋下1-3cm,有充實感,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病例有輕

度脾腫大。本期持續2-6周。

  恢復期 黃疸逐漸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回縮,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個月。

3.甲肝是怎樣傳播的?

  甲肝主要由糞-口(或肛- 口)方式,通過消化道傳播甲型肝炎病毒(簡稱甲肝病毒)而得病。

  人類感染甲肝病毒後,首先甲肝病毒在消化道、肝細胞中增殖,於起病前1~2周,病毒再通過膽管進人腸腔,從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潛伏末期和黃疽出現前數日是病毒排泄高峯。處在這個時期的患者,尤其是無症狀的亞臨牀感染者,是最危險的傳染源。病人自潛伏末期至發病後10天傳染性最大,他們的糞便、尿液、嘔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經過很好消毒處理,就會污染周圍環境、食物、水源及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經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飲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糞便澆灌過的蔬菜、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發或散發感染。

  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居住擁擠,人口稠密,環境衛生差的學校、工廠、農村、托幼機構或家庭中,更容易發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侷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

4.甲肝的治療;

(1)避免飲酒、過勞及使用損害肝臟的藥物。 (2)支持療法。黃疽型肝炎患者,早期臥牀休息,給以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不能進食者,靜脈補液,供給足夠熱量,注意水、電解質平衡,供給維生素C及維生素B族。 (3)中醫中藥治療。出現黃疽或丙氨酸氫基轉移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熱解毒劑,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藍根、金銀花、金錢草水煎服或茵陳等退黃藥物。

5.甲型肝炎是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只要加強預防,是可以杜絕該病流行的。

(1)嚴把“病從口入”。做好水源和飲食、餐具衛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要注意飲水衛生,加強飲水消毒,最近衡陽的學生甲肝小流行就是懷疑井水收到了糞便的污染。不吃不乾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淨。毛蚶、蛤蜊等水產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講究餐具茶具的衛生,注意定時消毒,提倡公筷和分餐制。

(2)接種甲肝疫苗是預防甲肝最好的方法。我國自行研製的甲型肝炎病毒減毒活疫苗接種3周後,抗體陽性率100%,可保護5—7年。若再度感染甲肝病毒,會使下降抗體再度升高,使人體獲得的保護性抗體維持更長時間乃至終生。

(3)對甲肝病人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甲肝病人症狀明顯出現以前,傳染性很強,所以愈早發現、早隔離,就愈能減少傳染的危險。患者食具、糞便及日常生活用品必須嚴格消毒,最好採用蒸煮方法,亦可用“84”消毒液浸泡,或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