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易患人羣及危害母子

時間: 2014-09-19

易患人羣 1、年輕初產婦及高齡初產婦。   2、體型矮胖者。   3、發病時間一般是在妊娠20周以後,尤其在妊娠32周以後最爲多見。   4、營養不良,特別是伴有嚴重貧血者。   5、患有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糖尿病合併妊娠者,其發病率較高,病情可能更爲複雜。   6、雙胎、羊水過多及葡萄胎的孕婦,發病率亦較高。   7、冬季與初春寒冷季節和氣壓升高的條件下,易於發病。   8、有家族史,如孕婦的母親有妊高徵病史者,孕婦發病的可能性較高。
妊娠高血壓的危害母子:

高血壓是常見的一種血管系統的疾病,而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則是對孕婦及胎兒危害嚴重的一種疾病。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將妊娠時發生的高血壓疾患稱爲妊娠中毒症,但多方面的研究觀察,證明妊娠時並沒有什麼致病的毒素,但此病發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確,因此目前暫取"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稱謂。

  此病的主要表現爲妊娠20周後發生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症候羣。此病發展嚴重時可發生抽搐和昏迷,稱爲子癇。根據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症狀及嚴重程度,可分爲以下幾類:血壓較基礎水平升高30mmHg/15mmHg,伴有輕微蛋白尿或輕度水腫,爲輕度。血壓低於160mmHg/110mmHg,蛋白尿"+"或伴水腫,爲中度。血壓大於或等於160mmHg/110mmHg,蛋白尿"++-+++"或伴有水腫,爲重度。水腫多由踝部開始,漸延至小腿、大腿、外陰部或腹部。水腫部位隆起,皮膚緊張甚至發亮,按之成陷凹性水腫,經休息而不消退,以"+"表示;水腫延至大腿,皮膚如桔皮樣。以"++"表示;水腫涉及外陰及腹部,皮膚薄而發亮,以"+++"表示。在發病初期,孕婦對高血壓無自覺感受。孕婦在未孕前或妊娠20周以前血壓不高,而至20周以後血壓開始升高至130mmHg/90mmHg以上者應診爲異常。蛋白尿的出現往往血壓升高之後,開始時有時無,且量微小。然而一旦發現蛋白尿,就應引起高度重視。子癇多發生於晚期妊娠和臨產前,少數在產時發生,更少的還可在產後24小時內發生。臨牀表現爲昏迷、抽搐、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牙關咬緊,口角及面部肌肉顫動、全身及四肢肌肉強直等,約1分鐘以後症狀開始緩解。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對胎盤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正常的妊娠早期,滋養細胞侵入蛻膜時,引起纖維組織和纖維素樣物質入侵,並取代蛻膜和子宮肌層內的螺旋小動脈壁的肌細胞和彈性纖維,使這些動脈腔變爲粗大、蜷曲、而無彈性的管道。這種變化有利於增加子宮的胎盤的血供應。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患者中,滋養細胞的侵入和胚泡的種植較淺。上述的螺旋小動脈的變化僅限於蛻膜層內部分血管。於宮肌層和蛻膜其他部分血管都發生急性動脈硬化,因而使血管腔直徑減少到正常妊娠時的一半。這種變化的嚴重性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徵的臨牀表現相對應。可見胎盤的供血不足必然影響胎兒的生長髮育,體重減輕。如果在此基礎上再發生血管栓塞,則更易促使胎兒窒息甚至死亡。患原發性慢性高血壓症的孕婦,子宮肌層和內膜中表現廣泛的動脈硬化,如伴發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則更易發生螺旋動脈栓塞和蛻膜壞死、胎盤出血和胎兒早期剝離。另外,蛋白尿的持續時間及程度與胎嬰兒的預後關係更爲密切。腎血管痙攣常與子宮血管涇攣同時出現,故由腎血管痙攣引起的蛋白尿與由於子宮血管痙攣引起的胎盤供血不足,胎盤功能減退是並行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徵所致的胎盤功能減退,可使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死胎、死產或新生兒能力差,死亡率高。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是嚴重危害孕婦及胎兒的疾病,那麼應該怎樣預防和治療呢?

  當發現孕婦患此病時,應適當減輕工作,中午保證有2小時的午睡或者在家休息,必要時住院治療。在飲食上應注意攝入足夠的蛋白質、蔬菜、補充鐵和鈣劑。食鹽不必嚴格限制攝入,因長期低鹽飲食可產生低鈉血癥,可在產後發生虛脫,並使食慾減退,減少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對母兒均不利。但應避免攝入過多的醃鹽食品。當出現浮腫時,應限制鹽的攝入。對於中、重症病人,應住院治療,保證足夠的休息,解除其思想顧慮。由於本病的病因尚未確定,故只能對症處理。一般應用的藥物是硫酸鎂、氯丙嗪、利血平、雙氫克尿塞等,但要嚴格注意藥物的毒性反應和經常檢測胎盤功能,防止胎兒發生意外。例如,利血平可誘發孕婦產生帕金森氏綜合徵,使胎心率減慢和新生兒鼻塞。故僅適用於死胎、產後或血壓過高及爲防止孕婦發生腦血管意外、胎盤早期剝離等情況時。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是孕婦特有的疾病,終止妊娠後病情可自行好轉。故適時終止妊娠對母嬰均有利。對重症病例經積極治療24小時-48小時後,仍不能滿意控制,而胎齡已超過36周者,應及時終止妊娠。對36周前需終止妊娠的指徵是經過儀器的檢測和化驗後,提示胎盤功能減退,而胎兒成熟度檢查胎兒已成熟者;經治療後孕婦病情繼續惡化者。

  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儘管是危害孕婦及胎兒健康的較爲嚴重的一種疾病,但事在人爲,只好認真預防,採取有力的措施,孕婦及胎兒可在很大程度上免受這種疾病的危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