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腎盂腎炎(勞淋)祕方

時間: 2014-12-17

治腎盂腎炎(勞淋)祕方

【益氣解毒飲】

【來源】張琪,《名醫祕方匯萃》

【組成】黃芪30克,黨蔘20克,柴胡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麥冬、地骨皮各15克,黃芩、蒲公英各10克,車前子、生地、甘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補氣滋陰,清熱解毒。

【方解】淋證日久,必傷氣陰,出現氣陰兩虧之證候。表現爲腰痠膝軟、氣短乏力、五心煩熱、小便淋瀝、遇勞即發,經年累月不愈。其氣陰兩虛爲病之本。溼熱毒邪爲病之標。治療必須以治本爲主,治標爲輔,標本兼顧,方能提高臨牀療效。本方以黃芪、黨蔘益氣;以生地、地骨皮、麥冬滋陰。共奏補氣養陰固本之效;柴胡、黃芩、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甘草清熱解毒,以除溼熱之毒邪;車前子利水通淋。諸藥合用,清熱利溼解毒而無傷正之弊、益氣滋陰固本而不戀邪,恰中勞淋正虛戀邪之病機。

【主治】小便澀痛,淋瀝不已,遇勞即發,時作時止,腰痠氣短、乏力、五心煩熱、舌紅苔白、脈弱或細數無力。此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慢性腎盂腎炎。

【加減】小便不利,加瞿麥20克,竹葉15克;腰痛甚加山萸肉、枸杞子各15克;血尿加白茅根30克,小薊20克;小腹涼加茴香10克,肉桂7克。

【療效】多年應用,屢用屢效。

【附記】據臨牀觀察,本方有較好的遠期療效,確爲治療慢性腎盂腎炎之佳方。

【珍風湯】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牀經驗輯要》

【組成】太子參15克,白朮、雲茯苓各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小葉鳳尾草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利溼,扶正祛邪。

【主治】慢性腎盂腎炎。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療效顯著。

【疏肝益氣湯】

【來源】黃星恆,《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組成】柴胡24克,蓮肉、黨蔘各15克,黃芪30克,地骨皮10克,麥冬、茯苓各15克,車前草30克,炙遠志、菖蒲各1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守方1個月,多可收到症狀消失,不易復發的良好遠期效果。

【功用】利水通淋,扶正祛邪。

【方解】勞淋之症、屬正氣已傷、溼熱未盡之虛實兼夾之證。治療上宜以扶正祛邪、虛實兼顧爲法,標本同治。故方用黨蔘、黃芪、茯苓、甘草補中益氣,用以固本;用柴胡、車前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麥冬、地骨皮滋陰以清虛熱;遠志、菖蒲清心安神。諸藥協同,有補有通、固其根本、滅其餘焰,定其神志,故臨牀用之、可收良效。

【主治】勞淋。適用於腰痛時作,睏倦乏力尿,有刺激症狀常遇勞而發,反覆出現尿菌陽性的腎盂腎炎。

【加減】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加用下列清熱解毒藥2~3味,用量宜重,並堅持守方1至2個月,則菌尿轉陰率可以明顯提高。

忍冬藤、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敗醬草、黃芩、黃柏、梔子、黃連、苦蔘、土茯苓、半枝蓮、金錢草、白茅根、馬齒莧等。

【療效】多年使用,屢用屢效,若能堅持服藥(守方1個月)、多獲痊癒。

【益腎溫化湯】

【來源】任繼學,《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虎杖15克,海金砂20克,(包煎)、牛膝25克,荔枝核、鹽茴香、肉桂、威靈仙各15克,蒲公英50克,扁蓄、瞿麥各15克,仙茅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溫腎化氣、滲溼解毒。

【方解】慢性淋證多由急性淋症失治誤治而來,醫中誤用寒涼之品,或病久未愈、腎氣受傷、肝失疏泄、膀胱氣化不周。溼毒盤踞下焦之俟。加之久而未愈,正氣必傷,遵明·張景嶽“久疾必虛,窮必及腎”之理論,參合臨證所見,可悟出:腎氣受傷,命門火衰,相火不達、肝失疏泄、膀胱氣化不周,溼毒盤踞之致病機理。故方取肉桂、鹽茴香、牛膝補腎益火,治其本;仙茅啓命火、溫腎陽爲其助也。大隊海金砂、蒲公英、扁蓄、瞿麥,滲溼解毒以祛其邪,虎杖通降五淋齊搗穴宅;荔枝核疏肝達氣,威靈仙通達十二經之氣化。諸藥協同,共奏溫腎化氣、滲溼解毒之功。

【主治】慢性淋證(尿路感染),證見淋證日久、小便頻急、小腹墜脹、腰痠乏力、尿有餘瀝,顏面青黃而暗、舌質淡紅、舌體胖大、苔薄白或少,脈多沉弦無力或沉虛。

【加減】尿血者,重用牛膝;尿痛者,加雷丸、甘草稍;尿濁溼甚者,加土茯苓、澤瀉;病本消渴者,重用螺絲、熟地、山藥;症狀消失,而尿化驗仍異常者,當久服延齡長春丹以鞏固療效。

【療效】臨牀屢用,效果甚佳。

【芙蓉清解湯】

【來源】李丹初,《中國中醫藥報》

【組成】芙蓉花15克,忍冬藤、蒲公英各20克,板藍根、紫花地丁、車前草、澤瀉各15克,黃柏12克,扁蓄15克,連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用】解毒、清熱、利溼。

【方解】尿路感染,屬於祖國醫學“淋證”範疇。急性發作期類似“熱淋”、“血淋”,慢性發作類似“勞淋”等。其主要臨牀表現爲小便頻急、淋瀝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正如《景嶽全書》中指出:“淋之爲病,小便痛澀滴瀝、欲去不去、欲止不止者是也。”結合現代醫學檢查,尿培養陽性,多爲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生長,菌落計數>10萬/mm3。尿常規檢查、白細胞或膿細胞明顯增多。本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爲腎虛膀胱溼熱和毒邪壅滯所致。本方即是針對了溼熱毒邪爲患的根本原因,故療效顯著,實驗結果亦證實該方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有利於消除尿道炎症。方中芙蓉花、忍冬藤、連翹、蒲公英、地丁、板藍根解毒祛邪,擇用芙蓉花爲主,其功涼血解毒,通澀消腫;與忍冬藤、蒲公英、板藍根等合用,以增強解毒祛邪的功能,配伍車前草、澤瀉、扁蓄、黃柏、木通等清熱利溼之品,以達到解毒清熱利溼的目的。

【主治】尿路感染。小便頻數,淋瀝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

【加減】尿檢膿細胞增多在(++)~(+++)以上,伴小便澀痛,則重用芙蓉花;紅細胞增多者,加丹皮,重用生地、生地榆涼血解毒;兼有少陽證候,加柴胡、青蒿;若膀胱溼熱明顯,重用忍冬藤、連翹、黃柏;如有心煩、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者,可配用導赤散清心泄熱。

【療效】臨牀屢用,療效顯著。

【金黃湯】

【來源】李漢俊,《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金錢草30克,丹皮、澤蘭各9克,丹蔘12克,赤芍、大黃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

【方解】病因腎臟中有瀰漫性的炎症浸潤、腎實質有大小不等的腫脹,這些病理可能爲中醫稱之爲“瘀滯”的實質。故方用丹皮、澤蘭、丹蔘、赤芍、大黃活血化瘀,並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更加金錢草利溼通淋。諸藥協同,能改善微循環的障礙,擴張血管,增加腎臟血流量,改善病竈局部的營養狀況。此方投用並不易形成抗藥性,且抗菌譜廣,故用之多效。

【主治】腎盂腎炎。

【加減】膀胱溼熱型,加知母、黃柏、瞿麥、扁蓄、滑石;肝膽溼熱型,加龍膽草、黃芩、柴胡、枳殼、黃柏;心火亢盛型,加導赤散;脾腎虛弱型,加補中益氣湯;腎陽虛衰型,加金匱腎氣丸;腎陰虛,加菟絲子、旱蓮草、龜板、生地。

【療效】治療30例,痊癒27例,有效2例,無效1例。

【內託生肌湯】

【來源】嶽美中,《中國中醫祕方大全》

【組成】黃芪15克,甘草9克,乳香、沒藥各6克,杭白芍9克,丹蔘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內託生肌。

【方解】方用黃芪益氣託毒,白芍斂陰柔肝,合黃芪扶正以助內託之功;乳香,沒藥,丹蔘活血通經。諸藥合用,共奏內託生肌之功。

【主治】慢性腎盂腎炎。

【加減】疲乏無力,重用丹蔘、黃芪;溲頻而混,加茅根、通草、車前子;腰痠腰痛,加牛膝、續斷、當歸、首烏、巴戟肉或龜板膠、鹿角膠;面腫腿腫、加薏苡仁、防己、冬瓜皮;蛋白尿、膿尿及血尿,加龍骨、牡蠣、生地炭、茜草、黃柏、海螵蛸、阿膠或重用花粉;頭痛,加枸杞、菊花;納呆、脘脹,加黃連、砂仁、菖蒲、陳皮、枳殼;併發尿毒症用獨蔘湯、外臺茯苓飲、真武湯。

【療效】臨牀運用多例,療效滿意。

【附記】本方適用於慢性腎盂腎炎反覆發作、正氣已虛,但瘀滯腎絡、溼熱留戀、腎絡受傷時,岳氏借用外科治療瘡瘍之經驗,首用託毒生肌之法,以冀受損之腎組織得到新生、修復。本方實爲治療慢性腎盂腎炎,另闢蹊徑。

【益腎通淋湯】

【來源】李壽山,《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熟地15~25克,山萸肉、懷山藥、肉蓯蓉、鹿角霜各10~15克,黃芪20~30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石韋各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功用】益腎健脾,淡滲通淋。

【方解】本證多因脾腎兩虛,溼熱毒邪內藏所致。故方用熟地、山萸肉滋腎陰;肉蓯蓉、鹿角霜溫腎陽;黃芪、茯苓益氣健脾;茯苓配冬葵子、石韋淡滲通淋。諸藥合用,共奏益腎健脾,淡滲通淋之功。

【主治】勞淋遷延證。證見腰痠隱痛,時有小便頻數,尿意不盡,少腹墜脹,時緩時急,遇勞加重,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可用於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腎盂腎炎。

【加減】兼陽虛寒凝者,小腹墜脹,會陰部冷痛,加桔梗,炒小茴香以溫化溼濁通淋;兼氣滯血瘀,溼熱不淨者,小腹墜脹刺痛,舌質淡紫或有瘀點,舌下絡脈淡紫粗長,加烏藥、海金砂、丹蔘理氣化瘀,清熱通淋;脾虛氣陷者,倦怠少氣,夜尿不盡,點滴而出,少腹墜脹,迫注肛門,加黨蔘、白朮、升麻補中益氣,昇陽通淋;溼熱明顯者,小便澀痛,淋漓不斷,選加蓄、瞿麥、赤小豆、蒲公英、海金砂;尿菌培養細菌難消者,加土茯苓、敗醬草、連翹、馬齒莧、白茅根等。

【療效】臨牀屢用,頗有效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