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膝關節疼痛針對性運動和按摩方法

時間: 2014-07-07

我的父親膝關節疼痛多年了,特意在網上收集部分資料如下:

骨關節炎常會導致關節疼痛,尤其是老年人中,因膝關節炎引起的局部疼痛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膝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有:活動時膝部關節疼痛,不活動易出現關節僵硬等。
  老年骨關節炎尚無根治的方法,主要以控制症狀(疼痛和僵硬)、提高活動功能,改善自理能力爲目標。有關康復專家認爲,膝關節痛病人需要通過適當運動來緩解症狀,也有利於控制病情的發展。
  研究證明,膝關節痛患者運動時雖會產生一定疼痛,但並不導致病情加重,一旦機體適應了這種鍛鍊,疼痛和僵硬感就會減輕。
  那麼,老年性膝關節痛應怎樣進行體育運動呢?一般說來,可選擇衝擊力小的溫和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原地活動下肢等。以下爲針對性的運動:
  1、直身跪坐:晨起後或晚上臨睡前,兩膝跪在牀上練習跪坐。跪坐時腰桿保持直立,臀部儘量向後坐,盡力能接觸到腳後部。
  2、下蹲壓腿:手扶牀沿做下蹲動作,然後做直壓腿動作,即讓患側下肢向前跨半步,處於伸直位或下肢伸出,放在一定高度,輕輕地做壓腿運動,手儘量觸及足尖部。
  3、高位馬步:兩膝稍彎曲,以膝關節不痛爲宜。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開始堅持幾分種,並逐漸增加時間。一般達到每次10分鐘左右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4、仰臥擡腿:仰臥牀上,患腿向上擡15度左右,擡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隨後練習中也可用腳挑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關節痛並非缺鈣,其主要原因是受寒引起。

可以進行膝關節炎的自我按摩
膝關節骨質增生又稱膝關節骨質增生性關節炎、膝關節關節炎等,是發生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近年來年輕發病率逐漸上升,其主要原因,愛美穿衣單薄,只要風度不要溫度,或騎摩托、電動車年輕者較多,這都是引發此病的原因。

【自覺症狀】
初期自覺膝關節發涼,遇陰天關節麻煩,疼痛、僵硬、酸沉無力,關節內有摩擦音伴有麻木等關節不適感,逐漸感覺下肢屈伸不利、行走不便,下蹲困難等功能障礙,有的伴有關節局部腫脹,X線檢查對於本病有突出的診斷價值。

【動作要領】
1、患者坐位,患肢伸直。
2、在膝關節的周圍大面積掌柔(稍用力)2-5分鐘,有熱感爲佳。
3、用拇指撥柔關節周圍的痛點處20-30次,並按壓血海、樑丘、內外膝眼、陽陵泉、足三裏各1分鐘。
4、推動髕骨向上、下、左、右方向各活動20-30次,力量以耐受爲度。
5、向膝關節上下兩端推10-20次。
6、雙手搓揉整個膝關節1-2分鐘。

【注意事項】
1、平時堅持散步、慢跑動作。以屈伸膝關節。
2、活動膝關節時,用力應適當,不可粗暴。

【其他治療】
鍼灸加按摩:效果更好。中藥熱敷:病情輕者可迅速緩解症狀 。

對於颳風下雨前夕的關節疼痛,許多骨關節病人都習以爲常,認爲忍兩天就會過去。專家提醒,其實每次疼痛都是一次對關節的輕微損傷,反覆疼痛發作就會積累成明顯損傷,應該及早到專科醫生處進行治療,但更重要的是在平時就注意愛護關節。

  此外,骨關節外傷可能會拖累對稱的另一邊關節,也會使關節退變提早來臨,一旦韌帶、關節受傷就應該徹底治好。而老年人保護關節不能只靠補鈣,而應該從調理全身各器官的機能着手。

  每次關節疼都是一次損傷

  不管是已經恢復的外傷,或者是由於年紀大而引起退行性病變,都會對骨關節內的循環造成影響,使骨關節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下降。因此,在颳風下雨、氣溫驟降的前夕,骨關節病病人都能敏感地覺察到,出現疼痛的現象,病情嚴重者甚至對氣溫的升高也同樣敏感,因此,不少骨關節病的老病號都自栩自己的關節“比天氣預報還準”。

  但這種天氣預報式的疼痛一般只持續兩三天,平日又沒有明顯的不適,許多人都覺得發作時咬咬牙忍一忍或者吃些止痛藥就會過去。其實每次關節疼痛發作都是一次對關節的損傷,一味靠忍只會使損傷越來越大。關節的疼痛是因爲關節裏出現了充血、水腫,每一次疼痛,關節就要經歷一次這樣的過程,從而產生輕微的改變。如果對其置之不理,或者只是用止痛藥來抑制疼痛,不僅每次“變天”前關節疼痛的時間越來越長、程度越來越厲害,多年以後,小改變還會積累成爲明顯的損傷。“所有關節退變都不是一天兩天內發生的。就像關節變形,每次輕微的損傷,關節連接的兩塊骨頭會稍微有些錯位,但肉眼是無法識別的,但如此反覆多次以後,變形就會越來越明顯了。”

  關節外傷可禍及“鄰居”

 反覆出現骨關節疼痛不要靠忍,吃止疼藥也是治標不治本,應及時到專科醫生處治療。而一旦關節的損傷已經形成,再高水平的醫生也只能減輕症狀、儘可能地恢復功能,但卻無法把已經損傷、退變的關節復原成完整無缺的關節。當關節損傷已經無可修復時,就需要置換人工關節。即便如此,其功能和舒適程度也始終不如自己“原裝”的好。“所以,無論對是否有骨關節病症狀的人來說不過去,更重要的是不要等關節疼了纔想到它們的存在,在平時也應該好好地愛護。對於年輕人來說,首先要保護關節免受外傷,因爲關節一旦受到外傷,退行性病變就會提早到來。“有些人仗着自己年輕,覺得一點點腫痛不算什麼,扭傷、骨折後好得‘七七八八’就急着拆繃帶、拆石膏、拋開柺杖,這對傷口的癒合非常不利,等於啓動了關節新的損傷的積累過程,爲日後埋下隱患。”

  另外,一邊關節受傷沒痊癒,可能會拖累另一邊與之相對稱的關節。“這是因爲這個關節活動起來會痛,所以在活動的時候人就會自然地多用對稱的另一邊關節,使其負擔加重,磨損得也會厲害些。”如果受外傷的關節恢復後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內仍然反覆疼痛、腫脹,或者關節有被“卡”住、不靈活的感覺,就應該回到專科醫生處進行治療。

  關節痛該不該運動?不同情況要不同對待

  如果空調吹久後關節感到疼痛,則表明關節有潛在的退變,應該好好保護。關節退行性病變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自然過程,出現的時間早晚和嚴重程度則因個人使用關節的程度而異。按正常使用情況來說,女性一般在絕經後開始出現關節退變,男性則稍微遲些。對所有老年人來說,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骨關節問題。

  常被膝關節疼痛困擾的老人們聚在一起時,往往會對是否應該運動這個問題各執一詞。有人說自己的醫生建議自己多運動,也有人覺得關節退變是因爲關節用得過度而磨損了,當然不應該再去繼續加重它們的負擔。周立平說,關節出現疼痛是否還適合運動不能一概而論:“首先,骨關節病患者應該選擇強度不大的運動,比如散步。如果膝關節只是在剛剛開始走幾步時有些疼痛,而走了幾步以後又感覺‘鬆’了些,不疼了,這種情況是適宜繼續運動的,而如果本來還好好的,走動的時間稍微長一些之後,膝關節就變得又腫又疼,這就說明膝關節的狀況並不適宜繼續運動,而是應該到醫院治療關節損傷。”他還表示,天冷時人的活動量較少,關節內血循環減少會使關節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因此即使無法到室外走動,也應該坐在椅子上活動活動膝蓋。

  老人家愛護關節應該有“全局觀念”,不能光盯着補鈣:“年紀大了以後全身的機能都開始下降,退行性關節炎只是身體整體功能退變的其中一個表現。比如心肺功能差的老人,稍微活動一些就氣喘吁吁,即使他的關節情況允許他進行運動,他自己可能也不願意動,腎功能不好會影響人體的。

 1、盲目服中藥治療  在人們傳統的中醫理念中,“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骨性關節炎因爲有關節疼痛,所以往往歸爲痹證。這種痹證通常是指外部環境,如寒冷、潮溼等原因導致的關節疾病,所以也有人認爲是“老寒腿”。但現代醫學卻認爲骨性關節炎的病因遠遠超出了痹證的範圍,而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關節軟骨的損害。如果不充分認識這一點,盲目地服中藥治療,則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中藥並非沒有毒性,一些治療風溼病的活血化瘀、通筋活絡的中藥常有以毒攻毒的作用,對肝、腎功能等會有損害。曾有患者自行服用藤類植物治療關節痛,結果發生急性腎衰竭。長期盲目治療還會延誤病情,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2、盲目按風溼治療  因爲許多風溼病均有關節疼痛,所以患者常常在沒有確診之前就主觀認爲只要有關節痛就是風溼病,按風溼病到處求醫。骨性關節炎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的病例屢見不鮮。曾有這樣一個患者,他是一位來自四川的老年男性,數十年雙手小關節疼痛,關節逐漸膨大、變形。他四處求醫,長期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沒有效果。原來老人是一位醬菜廠的工人,由於工廠機械化程度低,醃鹹菜需手工操作,這樣一干就是幾十年,終因過度勞作致關節磨損。後來他查了類風溼因子,是陰性;還拍了雙手X片,符合骨性關節炎的改變,最後確診爲骨性關節炎。如果這位患者繼續按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那將會病上加病。因爲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是長期的,患者需應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止痛,還要應用控制病情的藥物。這些藥物除了治病作用以外,還有許多不良反應,如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對肝、腎的毒性作用等。  

3、盲目服"軟化骨刺"藥物  許多患者往往有病亂投醫,爲了急於解除病痛,到處尋找消除骨刺的藥物,實際上這種做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如上所述,骨刺就是
增生的骨質,是關節軟骨退化後產生的,所以骨刺也是骨頭。骨頭怎麼能夠通過藥物消除呢?世上不可能有這種神藥。設想,如果有一種藥物能溶解骨質,那麼這種藥物將會給人體帶來何等嚴重的不良反應呢?所以藥物能軟化骨刺完全是一種誤導,萬萬不可相信。  

  4、盲目補充微量元素(鈣、鋅等)  補充微量元素對病情有一定幫助,如補鈣對骨質疏鬆有益處。但骨性關節炎的病因並非是缺微量元素,所以補充微量元素沒有直接的治療作用。  5、長期僅對症治療  爲了減輕病痛,對症治療是需要的。但一般是暫時和短期的治療方法,而許多患者卻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對症治療。這類藥物對骨性關節炎患者來說比較熟悉,可能也常選用,如消炎痛、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這類藥物無疑在減輕病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它們也有許多對身體的不利影響。歸納起來,這些藥物對本病的正、負面影響有如下幾個方面: 

 ⑴可以減輕關節疼痛,緩解症狀,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只治標,不治本,因爲這類藥物不能控制病情發展。故非激素類抗炎藥不可長期單獨應用。 

 ⑵有較多藥物副作用,如肝、腎功能損害,消化道潰瘍和出血,血液、神經系統影響及股骨頭壞死等。由非激素類抗炎藥誘發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或糜爛的患者中,大約50%沒有症狀,甚至有些老年人消化道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潰瘍也毫無疼痛的感覺,直到消化道出血纔到醫院看病;有的患者因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最終導致腎功能衰竭而需透析治療;也有因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使血小板急劇下降,導致腦出血而死亡的病例。所以這類藥必須慎用。骨性關節炎本來沒有生命危險,千萬不要因用藥不當而惹來殺身之禍。 

 ⑶對軟骨有不良影響。臨牀研究已經證明,非激素類抗炎藥會抑制軟骨的合成,還可直接破壞軟骨細胞。而骨性關節炎的病變部位就在軟骨。如果長期服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會對關節軟骨產生破壞作用,從而加重骨性關節炎。使用非激素類抗炎藥時間越長,劑量越大,關節軟骨破壞就越嚴重。

  6、體重在治療中無關緊要  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損傷和負重,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點很少被人們認識。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有人注意到肥胖者有發生骨性關節炎的傾向,國外文獻報告,肥胖患者骨性關節炎發生率爲12%~43%。有人收集了骨性關節炎患者發生病變以前30年以上的材料發現: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的男性,患骨性關節炎的危險性比標準體重者高1.5倍,而女性則高2.1倍。在以後的36年中,男性患嚴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危險性增加到高1.9倍,女性增加到高3.2倍,60%的超重者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另有報道:因體重或負荷主要集中於膝關節內側軟骨,這正好是大多數肥胖者發生膝骨性關節炎的常見部位,提示肥胖可能是嚴重關節膝骨性關節炎較重要的危險因素。  

肥胖可引起骨性關節炎,除了因體重因素增加關節負重外,還與肥胖引起的姿勢、步態及運動習慣的改變有關。  

對於超重者,尤其應重視減體重在骨性關節炎治療中的作用。有研究提示,10年中體重減少5公斤,可使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率減低50%。患有骨性關節炎的患者應儘量將自己的體重減至標準範圍以內,簡單計算標準體重的方法是:體重(公斤)=身高-105。  

  7、相關治療可有可無  患者往往只注重藥物治療,而忽視相關問題在骨性節炎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①醫療體育鍛煉:進行有關肌肉鍛鍊,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增強,可減輕關節症狀,增強關節周圍的力量和耐力及增加關節的穩定性,保持和增加關節活動的範圍及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有利於病情恢復和疾病控制。  

②社會和家庭的作用:重症患者在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愛、理解、支持與幫助時,病情可得到緩解。  

③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佔重要地位,尤其對藥物不能緩解症狀或不能耐受藥物者,理療是較好的一種治療手段。它有助於增強患者的肌力,改善活動範圍。急性期,物理治療以止痛、消腫爲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改善關節功能爲主。  

應特別注意的是,按摩必須由專科醫生進行操作,千萬不可盲目到不正規的小診所行按摩治療。因爲按摩並不能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若治療不當,還會加重病情。老年人常有骨質疏鬆,若按摩用力過猛,往往會造成骨折,尤其是頸、腰椎骨質增生的老年人,更不能輕易行按摩治療,若按摩不當造成骨折時,常可出現神經損傷,甚至癱瘓,後果不堪設想。  

保護已受損害的關節:要特別注意避免關節的機械性損傷,儘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磨損,如膝、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患者平日要儘量避免上、下樓梯,長時間下蹲、站立、跪位和爬山及遠途跋涉等較劇烈的對關節有損傷的運動,尤其在關節腫脹時更應避免。我曾接診過多位劇烈運動後病情加重的患者,如有的老年人要參加迪斯科舞蹈比賽,練習時間較長,結果出現膝關節腫脹、疼痛、不能行走。北方農民常以蹲姿幹農活,膝、踝的骨性關節炎很常見。爲了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患者可以選擇游泳、騎車、做體操等關節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或其他輔助設施來輔助關節運動。  

⑤穿鞋也有講究:應穿適當的鞋,其實穿平底鞋,也不是最佳選擇。因爲穿平底鞋行走時,體重會過多地壓在腳後跟上,走路時間長了,上傳的衝力可能會使人產生足跟、踝、膝、髖、腰等部位的疼痛和不適,長時間對關節不良影響便可出現骨性關節炎的表現,有時還會產生頭痛、頭昏等。而且,由於足弓的緩衝作用下降,極易在腳用力不當時造成骨折。所以最好穿鬆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閒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衝擊,減輕關節的磨損。此外,鞋後跟也不要太高,以高出鞋底前掌2釐米左右爲宜,不要穿高跟鞋。由於老年人是骨性關節炎的多發羣體,所以除了要注意鞋後跟的高度外,老年人鞋底要稍寬大一些,還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8、軟骨保護劑用不用都行目前,常用的軟骨保護劑可以阻止骨性關節炎的病理過程。這類藥物是屬於治本的藥物,可改善軟骨的狀態,恢復關節的正常生化環境,使已被破壞受損的關節軟骨得以修復。許多患者卻沒有認識到這類藥物的治本作用,認爲用不用兩可,致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1:年輕人膝蓋疼痛多見於生長性疼痛(也就是脛骨前結節骨軟骨炎)多見於男性,酷愛運動的人!

其次還有種可能是少見的惡性腫瘤(如骨肉瘤).可以到醫院排X片就能鑑別!(你不要被嚇到,我只說有這樣的可能,很少,但年輕人多發)

還有一種是西醫上解釋不了的,屬於寒痛,注意保暖就成。
如果是風溼病多爲對稱性的,也就是說是兩支腳都疼!!

2:平時吃些鈣片和維生素,痛得厲害時吃些布洛芬就可以止痛,並注意休息。

3:中醫講腰膝痠痛多指腎虛。要注意腰膝保暖哦。若是陰雨天加重,是寒溼凝滯,應吃一些祛寒除溼的食物或藥。建議最好看下醫生,中醫。

4:治療膝關節疼痛
站、坐、走,都要使用關節,但有時關節會突然感到宛如虛脫般的劇痛。尤其是突然活動身體或跑步,最容易引起關節疼痛,此時無論上下樓梯都會感到痛苦萬分。
如果是慢性疼痛的話,只要天氣一變就痛,腳就像氣象臺一樣能準確測知天氣。如果惡化的話,可能會成爲彎形性膝關節症,使膝蓋無法彎曲。關節痛的原因是由於骨頭長年摩擦或鈣質沉着,使骨頭脆弱變成遊離的小骨片。但是許多人認爲年齡大者由於體弱多病,多少會感到疼痛,如果是慢性化,只能習慣疼痛了,因爲那已無法治了。
扭了筋或骨頭有裂痕都很難醫治,終會導致關節炎。但是隻要它在成爲慢性症之前就可以加以治療。如果不妥善加以治療,每當寒夜就疼痛,於是使用溫溼布覆蓋。這種人平常不可洗冷水澡,在冬天應保持身體溫暖,以防疼痛再度發生。
治療膝關節疼痛的穴位與指壓法
關節痛並不僅限於膝蓋,有時腳脖子、手腕、手臂也會感到疼痛。指壓“膝眼”對治療關節痛非常有效。現在簡單介紹此穴道。
“膝眼”位於將膝蓋折成直角時,在它的下面凹處。指壓時用雙手中指,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左右各做10次,每天做3回。則關節疼痛在不知不覺間就可去除。

5:推拿治療風溼性關節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關節取合谷、後溪、二間、中渚、勞宮、四縫;腕關節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裏、等;肩關節取肩貞、天宗、肩井、臂;踝關節取崑崙、丘墟、懸鐘、解溪、商丘、太溪、申脈;膝關節取膝眼、陽陵泉、陰陵泉、委中、樑丘、豐隆、足三裏;髖關節取環跳、秩邊、髀關、承扶;下頜關節取下關、合谷、翳風、頰車、內庭;脊柱關節取病變部位相應的督脈和膀胱經有關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臥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繼用滾法、揉法,沿指、腕、肘反覆施術,在受累關節處作重點治療。b.捻指間關節;按掐四縫、勞宮;點陽溪、大陵、曲澤,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d.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法,使熱透入關節。
②下肢:a.患者取臥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禪推法沿足太陽經施推、滾、揉、運諸法。b. 拿太溪、崑崙、委中;點承扶、環跳、秩邊;擦熱患處再施拍打諸手法,使熱透入關節。
③下頜關節:凡下頜關節受累者可推下關,頰車;按太陽、翳風、外關;拿合谷、內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爲1療程。療程間休息期內囑患者進行關節功能鍛鍊。1月後再進行下1療程治療。
推拿法(二)
(1)病變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變關節爲治療重點。常取八邪、陽溪、陽池、陽谷、內關、外關、後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澤、肩貞、天宗、八風、商丘、解溪、丘墟、照海、崑崙、太溪、申脈、飛揚、承山、懸鐘、陰陵泉、陽陵泉、膝眼、鶴頂、血海、樑丘、秩邊、環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術者按常規用滾法在患肢手臂內、外側施治。從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勢,術者循患臂上下循經用拿法,同時重點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澤、手三裏、合谷等穴。指間關節作捻法,然後在病變關節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爲俞。最後再用揉法施於患肢,並配合被動活動有關關節而結束上肢治療。時間約10分鐘。c.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握住患者踝關節上方,另一手以滾法從大腿前部及內、外側至小腿外側施術,同時被動伸展活動下肢。隨即在踝關節處以滾法治療,同時伸展內、外翻活動該關節。再循髖、膝關節、踝關節上下先按揉伏兔、樑丘、丘墟、八風等穴。時間約10分鐘。d.患者俯臥,術者以滾法施於臀部至小腿後側,並重點施術於髖、膝關節,然後再按揉環跳、秩邊、承扶、承山、委中、飛揚、懸鐘、太溪、申脈、崑崙等穴。時間約5分鐘。
(2)病變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兩旁肌肉爲治療重點。常取夾脊、大椎、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命門、志室、腰陽關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臥,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兩側用滾法施術,並配合後擡腿活動,時間約5分鐘。b.患者取坐姿,術者於後方用滾法、拿法交替施於頸項兩側及肩部,同時配合頸部左右旋轉及俯臥活動,再拿肩井,時間約2分鐘。c.接上勢,用按揉法從頸至腰臀部循經施於上述穴位,先取夾脊,再取其餘穴位,最後平推脊柱以熱爲度(本過程患者坐姿和俯臥均可),再按肩井結束治療。時間約10分鐘。
以上治療連續10天爲1療程,每天治療1次,療程間休息3~6天左右。

上一篇:高血壓危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