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發病機制

時間: 2011-01-10
 

來源:頸椎病專題網 www.jingzhuizhuanti.cn

頸椎病的產生,主要是因爲隨着年齡的增大,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頸椎間盤的這種退行性變,可使纖維環、髓核突向韌帶下方,從而引起韌帶連同骨膜與椎骨間分離,形成韌帶一椎間盤間隙。同時,變性的椎間盤向四周膨出,使附着在椎體緣的骨膜及韌帶掀起、出血,形成間隙血腫,隨着血腫機化和鈣鹽沉積,形成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的變性還可導致其耐壓力和牽拉力減低,從而出現椎間隙變窄、關節突關節(小關節)錯位或重疊、椎間孔上下徑變小、相鄰椎體間穩定性變差,繼而出現小關節、鉤錐關節骨質增生,韌帶骨化等。長期的慢性勞損、外傷、炎症及畸形等因素會誘發和加重頸椎病。

頸椎病的具體病因如下:

(1)年齡因素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組織器官都逐漸出現衰老的現象,頸椎也不例外。長期的慢性勞損會使椎間盤變性,產生一系列退行性變化,如椎間盤彈性減弱,椎體邊緣形成骨刺,小關節紊亂,韌帶增厚和鈣化等。因此,頸椎病以中老年人發病率較高。

(2)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範圍的最大限度的活動,如睡眠體位不當、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不良姿勢、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等

(3)外傷

約有半數以上的頸椎病患者有頭部外傷史,如交通意外、工作與生活中的意外、運動性損傷等。在這些損傷的痊癒過程中,會有血腫及炎性滲出物的纖維化、機化,或骨折後骨痂的形成,可導致椎間盤彈性降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形成,從而引發頸椎病

(4)咽喉部炎症

當咽喉部及頸部有急慢性感染時,容易誘發頸椎病,或使原有的症狀加重。這是由於這個部位的炎性水腫、滲出可直接刺激鄰近肌肉和韌帶,或者通過豐富的淋巴系統使炎症在局部擴散,導致該處肌張力下降、韌帶鬆弛和椎關節內外失衡,從而破壞了椎體間的穩定性:

(5)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者,由於脊髓在椎管內的活動度較小,較容易發生頸椎病

(6)頸椎的先天畸形

頸椎的先天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頸,發育不全或伴顱底凹陷症、棘突畸形、頸肋和第7頸椎橫突肥大等,容易誘發頸椎病

(7)代謝因素

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容易發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

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症狀加重。

相關文章
評論